览圣山东三孔 之 孔庙

黄土高坡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金秋时节,朋友相约山东自驾游,览圣<b>“天下第一庙”</b>--孔庙,游<b>《铁道游击队》</b>之遗址--微山湖,赏<b>台儿庄</b>故城之夜景。<div> <b>山东曲阜孔庙</b>、又称<b>“阙里至圣庙</b>”,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b>鼓楼西侧300米处</b>,是祭祀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b>孔子的祠庙</b>。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b>(前478年)</b>,历经历代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b>明清遗存</b>,<b>占地327亩</b>,拥有<b>九进院落</b>和<b>466间殿庑</b>,被建筑学家<b>梁思成</b>誉为世界建筑史上的<b>“孤例”</b>。</div><div> 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b>孔庙</b>,它与<b>北京故宫</b>、<b>承德避暑山庄</b>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b>1961年</b>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1994年</b>作为“三孔(孔庙、孔府、孔林)”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2007年</b>“三孔”成为国家AAAAA级景区。</div> 2025年10月12日早7点,共城五弟兄从<b>辉县市</b>高速口上高速一路向东高歌猛进。 共城五弟兄一路狂奔3小时,<b>“对越自卫反击战”</b>老山参战的、现退役的四位老兵;一位光荣退休的<b>“白衣战士”</b>,顺利到达<b>“天下第一庙”</b>--山顶曲阜孔庙,怀着无限敬仰朝圣般的心情,顶礼膜拜<b>“万世师表”</b>孔老夫子。 曲阜孔庙中轴线最南端瓮城之上城额<b>“万仞宫墙”</b>,为清代<b>乾隆皇帝</b>御笔,源于<b>《论语.子张》</b>中<b>子贡</b>的表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b>比喻孔子学问如高墙般深邃难测</b>。 怀着无限敬仰朝圣般的心情、顶礼膜拜孔老夫子,来到孔庙入口处的标志性建筑<b>明代石牌坊</b>--<b>金声玉振坊</b>,三位参战老兵在导游的导游下,似乎还是没有进入角色。<div> 金声玉振坊,始建于<b>1538年</b>,由明代书法家、曾任山东巡抚的<b>胡缵宗</b>题写坊额<b>“金声玉振”</b>四字,象征孔子思想集<b>古圣先贤</b>之大成,如同<b>音乐演奏</b>以钟声始、馨声终的完美过程。</div> <b>四位参战老兵</b>在导游的带领下,怀着对<b>孔老夫子</b>无限敬仰顶礼膜拜的心情,一步不拉紧跟其后、一句不漏听其讲解,这就是敬仰、这就是膜拜。 <b>棂星门</b>是孔庙建筑群的<b>首道礼仪门</b>,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b>(1415年)</b>,现存石质结构为清乾隆十九年<b>(1754)</b>改建,承载着<b>尊孔如尊天</b>的文化象征、象征孔子教化功绩堪比<b>天镇星</b>。 <b>太和元气</b>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b>(1544年)</b>,是曲阜孔庙的核心建筑之一,位于<b>棂星门</b>北侧,为石质牌坊,由时任山东巡抚<b>曾铣</b>题写坊额<b>“太和元气”</b>,象征孔子思想如<b>天地元气</b>般<b>化育万物</b>,体现儒家<b>“和谐”</b>哲学的最高境界。 <b>太和元气坊</b>简介 曲阜孔庙<b>至圣庙坊</b>,始建于明代弘治十三年<b>(1500年)</b>,该坊为清代雍正七年<b>(1729年)</b>重建。<div> 坊额<b>“至圣庙”</b>得名于孔子<b>“大成至圣文宣王”</b>的封号。<b>“至圣”</b>一词源于<b>《史记》</b>记载,强调<b>孔子道德至高无上</b>的地位。</div> <b>至圣庙坊</b>简介 曲阜孔庙<b>圣时门</b>,圣时门是曲阜孔庙的<b>礼制正门</b>,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b>(1415年)</b>,清雍正八年<b>(1730年)</b>由清世宗钦定现名,名称源自<b>《孟子》</b>:<b>“孔子,圣之时者也”</b>的论述,象征孔子思想契合时代需求。<div> 该门作为孔庙建筑群的<b>第二道大门</b>,是孔庙内唯一的拱券式大门,依清代礼制仅<b>皇帝祭祀</b>与<b>衍圣公出生</b>时开启。</div> <b>圣时门</b>简介 <b>  弘道门</b>是曲阜孔庙的<b>第三道门</b>,始建于明洪武十年<b>(1377年)</b>,清雍正七年<b>(1729年)</b>据《论语》<b>“人能弘道”</b>钦定命名,<b>乾隆皇帝</b>题写匾额,象征孔子<b>阐发先圣之道</b>,是孔庙建筑群中兼具历史与哲学意义的核心建筑。 <b>弘道门</b>简介 <b>清乾隆黄帝御笔</b>弘道门 弘道门院内<b>千年柏树</b>,曲阜孔庙院内树龄最大者有<b>2000多年</b>。 曲阜孔庙<b>大中门</b>简介,大中门始建于宋代,原称中和门,明弘治十二年<b>(1499年)</b>扩建后更名,现存为清代重修的三门五间制式,门楣悬挂<b>乾隆御书匾额</b>“大中门”,位于孔庙第四进院落,其名称体现儒家<b>“中庸之道”</b>的哲学思想。 <b>清乾隆黄帝御笔</b>大中门 曲阜孔庙<b>成化碑</b>,全称<b>“明宪宗御制重修孔子庙碑”</b>,立于成化四年<b>(1468年)</b>,该碑位于孔庙奎文阁东南侧。 <b>成化碑</b>简介 <b>御制重修孔子庙碑</b>碑文 洪武碑亭<b>大明昭旨</b>碑 洪武碑亭<b>大明昭旨碑碑文</b> 孔庙<b>弘治碑</b> <b>弘治碑</b>简介 <b>弘治碑碑文</b> 孔庙<b>奎文阁</b>,孔庙三大主题建筑之一,初为北宋天禧二年<b>(1018年)</b>建造的藏书楼,金代更名为<b>“奎文阁”</b>,现存建筑为明弘治十七年<b>(1504年)</b>重建。<div> <b>“奎”</b>对应二十八星宿中的<b>文曲星</b>,彰显儒家文化传承,清<b>乾隆皇帝</b>题写匾额<b>“奎文阁”</b>。</div> 曲阜孔庙的<b>龙凤柏</b>,位于<b>孔庙十三碑亭院内</b>,奎文阁东侧。 <b>龙柏</b>主干<b>虬曲如龙</b>,传说<b>乾隆皇帝曾在此依靠休息</b>,树干因此显现龙纹。 <b>凤柏</b>紧邻<b>龙柏</b>东侧,虽<b>主干枯朽</b>但<b>枝桠舒展</b>,<b>形似凤舞</b>。两树相映成趣,成为孔庙内重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孔庙内奇特建筑<b>“钩心斗角”</b>,该建筑群位于<b>奎文阁</b>与<b>大成门</b>之间的院落,因碑亭密集排列且檐角交错形成独特景观而得名。<div> 十三碑亭中现存<b>元代碑亭2座、金代碑亭2座、清代碑亭9座</b>,檐角犬牙交错,展现了古代建筑技艺的精髓。</div> 曲阜孔庙最后一道门<b>“大成门”</b>,是通向<b>大成殿</b>的必经通道,隐喻儒学传承的进阶过程。<div> <b>大成门</b>每组扇门按皇宫礼制设<b>108颗门钉</b>,象征孔庙规制至高。</div> <b>大成门</b>简介 不同方位观大成门前后<b>四根龙柱</b>。 大成殿院内<b>千年古柏</b>。 孔庙<b>杏坛</b>简介,杏坛是位于孔庙<b>大成殿</b>前的标志性建筑,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始建于<b>宋代(1024年)</b>,现存主体是<b>明隆庆年间</b>重修,是儒家教育精神的象征,代表<b>教育圣地的代称</b>。 杏坛旁<b>金代</b>石香炉,上圆下方代表<b>“天圆地方”</b>。 <b>金代</b>党怀英篆书<b>“杏坛”</b>碑 <b>清乾隆</b>御题<b>“杏坛赞碑”</b> 曲阜孔庙<b>大成殿</b>,是孔庙的核心建筑,专用于祭祀孔子,体现儒家文化的传承。 曲阜孔庙大成殿的<b>“生民未有”</b>匾额,由<b>清雍正皇帝</b>御笔题写,意为<b>“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b>,旨在彰显孔子在儒家文化中的至高地位。 曲阜孔庙<b>大成殿正殿</b> 不同方位观大成殿前后<b>20根龙柱</b> 大成殿两侧<b>“百面玲珑”</b>柱,四位参战退役老兵,也算是“百面玲珑”了一回。 <b>孔氏家谱</b> <b>孔氏家族派语</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