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心底的旅程

我爱我家

<p class="ql-block">这里,我只停留了不到一年的光阴,可是它却深深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年轻时总想归来,脚步却一次次被岁月绊住,直到五十载春秋流转,我才终于踏上这片沉睡的故土,了却心中那一缕绵延半生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足以让山河改貌,人事全非。昔日熟悉的六栋房、磨砖厂、汽水厂、食堂、商店、热风炉……如今皆已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我努力搜寻脑海中的旧影,却只见一片陌生的街巷与楼宇。那些曾在我青春里轰鸣作响的厂房,仿佛从未存在过。唯有执着地追寻——那在我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六栋房,是否还残存一丝踪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问,六栋房在哪儿?”我向一位当地居民打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片都是。”回答笼统得令人失望。我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位路人,渴望遇见一个懂得那段过往的人。终于,在一家小卖部里,我遇见了一位年龄和我相仿的人。当我再次问起六栋房的位置,她毫不犹豫地指向一处旧屋群。更令我惊喜的是,她竟清楚记得当年女宿舍进人的事。“这么小的地方,谁家有点动静,谁不知道?”她笑着说,讲述的细节竟与我的记忆严丝合缝,仿佛时光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尚不足二十,怀揣着对生活的热望,和无数同龄人一样,奔向这片工地。听说在这里做临时工,抽调正式工的机会更多,于是我们纷纷涌来,带着梦想与勇气,投身于热风高炉的筑建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任务,是为高炉提供精准的炉砖——这便是“磨砖厂”名字的由来。机器轰鸣,粉尘飞扬,磨砖不仅是重体力活,也会对身体健康有所伤害。幸运的是,或许是初来时那身整洁的绿色的确良衣裳与稚嫩的娃娃脸,又或许是不知谁传开的“她是高干子女”的流言起了作用,我与另外两位女孩被安排在全厂比比轻松的岗位——记号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负责将不同规格的砖块分类标记,指挥力工堆放整齐。每一块砖的去向都需精确无误。当一辆辆“大解放”卡车驶来,我们便迅速引导司机到对应砖垛,仔细核对装运数量。这份工作虽小,却关乎工程成败,我们一丝不苟,从未出过差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我踏着铁轨走向厂房,耳畔是李双江那激昂的歌声:“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阳光洒在脸上,心也如朝霞般明亮。那一刻,我深爱着这份短暂却充实的临时工生活。</p> <p class="ql-block">然而,生活的另一面却并不温柔。食堂的饭菜,是那个年代的标配:全麦馒头、玉米面方糕、小米粥、咸菜条。可那时我们年轻,胃口旺盛,哪怕粗茶淡饭,也吃得津津有味。那味道,早已融入记忆的味蕾,至今仍能唤起心底的暖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宿舍,是六排简陋的工房,因此这片区域被唤作“六栋房”。长长的房舍,南北通铺,上下双层,拥挤而朴素。我爱干净,便选了上铺安身。冬日无暖气,只靠一个陶瓷“水鳖”取暖。记得有一夜,我不慎将“水鳖”踢落,摔得粉碎,热水四溅,湿透了下铺的被褥。夏日则开窗而眠,借着月光与微风入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这样一个夏夜,月光如银,洒满屋内,亮如白昼。我正沉入梦乡,忽觉心头一悸,猛然睁眼——一个男子竟蹲在我的床脚,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我!月光映照下,他的脸显得格外阴森。我惊骇至极,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那声音连我自己听了都毛骨悚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刹那间,整栋宿舍如炸开般,尖叫四起。他见势不妙,竟从上铺纵身一跃,扑通一声跳窗而逃。后来才知,那人原是退伍军人,工作表现良好,却暗中窥视我多日,只盼能“搞对象”。而我懵懂无知,从未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此,宿舍夜夜风声鹤唳,稍有响动便惊叫连连。吓破胆儿的我也从上铺搬到下铺,与一位姐姐同被而眠。</p> <p class="ql-block">一阵熟悉的香气悄然飘来,打断了我的回忆。一位工人正用筷子串着馒头从我身边走过,那扑鼻的面香味儿,瞬间将我拉回五十年前。我忍不住上前询问:“你们的食堂在哪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我震惊的是——食堂竟就建在当年旧址之上!踏入其中,空气里弥漫的仍是那股久违的烟火气,桌椅、格局、甚至炊事员的身影,都似曾相识。我问陪我同行的先生:“为何这里还能保留五十年前的感觉?”他笑道:“是‘基因’在传承。如今的承包人坚持沿用老法做饭,保留了旧时的风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大馒头一看就好吃!我忍不住买了几个,抓起一个咬一口,香浓依旧。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我仍是那个清晨踏着铁轨、心怀希望的少女。</p> <p class="ql-block">幸而遇见那位与我同龄的人,她不仅指明了六栋房的位置,还亲自带我走到旧址前。五十年前,那六栋房在我眼中高大而绵长,如今却显得低矮陈旧。屋顶不再统一,各家各户加盖了不同颜色的棚顶,与记忆中的模样相去甚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即便如此,当我站在这片土地上,望着残存的轮廓,心中仍涌起难以言喻的慰藉。五十载春秋,终得重逢。这一场秋日的回望,虽无旧景可依,却圆满了一段深埋心底的旅程。</p> 本文插图自拍,猜您一定会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