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末了,菊花盛开之际,各地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菊花展”活动。记得我第一次看菊展,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江浙一带出差,正好赶上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举办的大大小小的“菊花展“。生在黄土高坡、长在汾河之畔的我,因此而大开眼界!啊菊花如此之美,令我惊叹不已!我对悬崖菊印象最深,其次便是墨菊和金丝菊。最近些年,龙城太原也有各种大型、中型、小型菊花展。每次展出,观者如云,老幼皆有。这些活动为省城市民提供了非常便捷的赏花体验。我边观赏边回味边拍照。此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句子首先浮出脑海!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望向南山的情景,表现了菊花的自然之美和诗人的闲适心境。随后,元稹的《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句接踵而至,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绕舍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偏爱,认为菊花在百花凋零后独自开放,具有独特的魅力。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其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二"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追求平等、崇尚坚韧,透露出十足的霸气。另外还有苏轼的《赠刘景文/冬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句诗通过对比荷叶和菊花,突出了菊花在寒冷中的坚韧和傲霜的品质。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菊花比喻女子的消瘦,形象地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苦。历代文人墨客,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数不尽的咏菊佳作。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庭院中黄菊盛开,汀江两岸霜花一片。毛主席触景生情,填词一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气势恢宏,开咏菊诗历史新篇。让人百读不厌,感触良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