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上午仍在贝尔格莱德,午餐后驱车300km,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是一座东正教会教堂,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p><p class="ql-block">该教堂供奉东正教会创始人圣萨瓦,其遗体1595年在此处被奥斯曼帝国焚毁,现为世界最大的东正教堂且位列世界十大教堂之一。</p><p class="ql-block">教堂西南,公园的西侧入口处,一座巨大的青铜塑像屹立,他双手侧举,一手持圣经,一手紧握十字架,这就是圣萨瓦・奈马尼亚的塑像,教堂因其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教堂采用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主穹顶规模仅次于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但教堂主体有别于传统的拉丁十字形(横短竖长),而采用了四边基本等长的正十字形状,东西91米,南北81米,这就使得教堂自任何角度看去均显方正整齐,宏伟异常。</p><p class="ql-block">教堂通体以纯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晶莹坚固的质地确保了教堂的稳固与高大,也象征了教会的威严与圣洁。</p><p class="ql-block">作为每个教堂必备的钟楼,四座钟楼均匀镶嵌于十字形的四个直角处,与教堂主建筑合为一体。为突出正面效果,南方的两座钟楼略高于北部,其上共挂铜钟49口,其中最大的直径2.04米,重6200公斤,最小的也有150公斤,49口钟总重23755公斤。每当钟鸣时分,四座钟楼一齐发动,悠扬悦耳的钟声传遍贝城。</p><p class="ql-block">1989年通过16台起重机耗时20余天完成4000吨青铜穹顶吊装。</p><p class="ql-block">建造过程中因二战、南斯拉夫解体等事件多次中断,外部工程于2003年竣工,内部装修至今未完成。</p><p class="ql-block">作为贝尔格莱德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圣萨瓦寺承载着塞尔维亚民族凝聚力和不屈精神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铁托墓也称“花房”。铁托墓被称为“花房”与其生前爱好及墓地设计密切相关。铁托生前酷爱养花,因此其遗体被安葬在充满鲜花的墓地中,形成大理石墓碑与鲜花的鲜明对比,故得名“花房”。 目前墓地周边虽已改为白色大理石环绕,但“花房”名称仍被沿用。</p><p class="ql-block">铁托墓左侧为铁托第三位夫人的墓。</p><p class="ql-block">铁托1892年5月25日生于克罗地亚的库姆罗韦茨村。二战期间,铁托领导南斯拉夫的武装力量进行了抵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1943年获得元帅军衔。南联邦成立后,铁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既是南共联盟总书记又是共和国总统,1980年5月4日病逝。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并没有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而是将其安葬在总统官邸的花房中。</p><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的人民很尊重铁托,由于铁托的领导,当时的南斯拉夫是一个黄金的时代,国家有地位,人民有尊严,至今人们都会去铁托墓上献上自己的鲜花,以表示对铁托的怀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常年有展览,曾展出过铁托收到的礼物、塞尔维亚 70 年代的儿童生活、中国当代艺术展等。老博物馆展出的多是各国家和民族送给铁托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礼物。</span></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乘车前往波黑首都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都为萨拉热窝。</span></p><p class="ql-block">波黑属发展中国家,被视为欧盟的“后花园”,各类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对周边地区及国家的依存度较高。波黑战争给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几近崩溃。2025年人均收入(以平均工资衡量)约为1570马克,相当人民币约6656.8元。</p><p class="ql-block">从贝尔格莱德车行约1.5小时,来到塞尔维亚波黑边境塞尔维亚一侧,穿制服的海关人员上车收取护照下车盖章,行车过界河德里瓦河,来到波黑一侧,车就停在人来车往的路边,驾驶员将护照送去海关盖章后再驱车向萨拉热窝进发。</p><p class="ql-block">进入波黑,车在山中蜿蜒的公路上穿行。现在,应该是秋色最浓重的季节。山上的树林层林尽染,呈现的是金黄、猩红和墨绿的交织画卷。大山仿佛被大自然的调色盘泼洒,层层递进的色彩从山脚蔓延至山顶,形成渐变的斑斓层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