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一年中最柔软的黄昏

蛐蛐er

<p class="ql-block">昵称:蛐蛐er</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29989</p><p class="ql-block">照片:感谢朋友支持</p><p class="ql-block">窗外的风渐凉,阳光也变得温和,像一盏盏金色的灯,悬在岁月的枝头。重阳节,总是在这样的季节里悄悄到来。它不像春节那样热闹,也没有中秋的团圆意味,却在不声不响中,让人心底泛起一阵淡淡的惆怅和温情。每年重阳前后,总是要去大山赏秋已成了一种仪式。</p><p class="ql-block">小时候,重阳节对我来说,只是家里饭桌上多了一壶酒,几道父母亲手做的菜。那时的我不懂“登高”“敬老”的深意,只觉得父母那天特别高兴,总要拉着我去爬山。山不高,只有几百米。山脚下的枫叶早已红透,山顶风大,母亲会在风里喊:“快披上衣服!”而父亲总是笑着回头,脚步稳健,老军人像一棵老松。</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重阳节是热闹的。人们一边登高,一边说笑,孩子们追逐打闹。回到家,母亲端出热气腾腾的菊花酒,父亲举杯,说:“重阳喝酒,敬岁月,也敬我们自己。”我还嫌那酒苦,皱着脸偷偷放下杯子。父亲看见了,笑着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菊花酒的味道,不在嘴里,在心里。”</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我终于懂了那句话。</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在异乡,看着窗外层林尽染的秋色,忽然想起家里那壶酒。重阳节对我来说,不再是一个节日的名字,而是一种岁月的象征。它让人意识到时间流逝的声音,那是树叶被风轻轻吹落的声音,是母亲鬓角渐白的声音,是孩子渐渐长大、远行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我常常觉得,重阳节像一年中最柔软的黄昏。白日的喧嚣已经过去,夜色尚未来临,天光温柔,风有一点凉,心却格外清醒。人到中年以后,才懂得“登高”的意义不只是为了看远处的风景,而是为了在高处望一望自己走过的路,看一看那些已经模糊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后,我每年都会买一点菊花。放在书桌上,看它慢慢开放。菊花不争春,不媚夏,它开在秋天最深处,颜色明亮却不张扬,香气淡淡却绵长。每次看见它,我总觉得那就是父亲的模样,沉稳、坚韧、安然。</p><p class="ql-block">母亲如今还在中国。每到重阳,她都会打电话来问:“那边冷不冷?记得多穿衣服。”我总说:“我很好。”可电话挂断后,心里却常有一阵酸。她口中的“那边”,其实是她的远方;而我口中的“很好”,往往藏着太多想念。</p> <p class="ql-block">重阳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此刻的年纪、心境与距离。年轻时,我们以为时间很多,可以慢慢回家、慢慢问候、慢慢表达。但当岁月走到某个阶段,你才明白,有些人不等人,有些事不能拖。</p><p class="ql-block">我曾在美国看过一场老年节活动。那些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最漂亮的衣服,在阳光下随着乐队节奏轻轻摇摆。有人独舞,有人相扶。他们脸上有皱纹,却笑得真诚、自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敬老不只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一种对时间的敬意。当我们学会温柔地对待长者,也是在学习如何优雅地面对自己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我有时也会想,如果父亲还在,今年的重阳我们会做些什么?也许依旧登那座山,也许只是在家门口泡一壶茶,看看菊花开。父亲一定会说:“看,秋天多好,连风都有香味。”我会笑着点头,却不再像从前那样不经意。因为我知道,人生的每一场相聚,都值得被珍惜。</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依然会在重阳节这天停下脚步。哪怕没有山可登,也要登一登心里的高峰, 那是回望来路的地方,也是感恩生命的地方。我会写一封信,或打一个电话,让那些我爱的人知道,他们一直在我心里。</p><p class="ql-block">岁月终究要走远,亲人也会老去,但重阳的意义就在于: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还有一份记得,一份想念,一份心底柔软的温情。</p><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年四季,重阳是属于秋天的节日,也是属于心的节日。它提醒我们, 要在凉意到来之前,去表达、去珍惜、去爱。</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轻轻端起一杯菊花茶,对着窗外的金色夕阳默默举杯:</p><p class="ql-block">敬父亲的坚韧,敬母亲的牵挂,</p><p class="ql-block">也敬我们自己,在风中依然热爱生活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