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千百考

杨彬

<p class="ql-block">  第606篇笔记。</p><p class="ql-block"> 有位网友发文,说自己快50岁了,当年中考时全县前300名,现在干点体力活谋生活,自己的同桌当年学习成绩比自己差,可是后来上了大学,学了医科,现在县城的医院做医生,每月1万多。</p><p class="ql-block"> 现在ai写的煽情文章很多,大多数是为了搞些流量起号用。这哥们写的比较真诚且朴素,看起来像是真事。下面反而有不好评论。</p><p class="ql-block"> 如果他的年龄接近50,那应该是1976年或者1977年生人。中考时间约在1991或者92年。如果在县城,前300名还上不了中专。所以这位同学大概率上了高中,看他的语气也许中考是他自己学习的高光时刻,他应该没有考上大学,而他的同学估计上了大学。</p><p class="ql-block"> 在90年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只要考上中专以上的学校,基本上意味着离开县城且有一份工作。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经济蒸蒸日上。在当时,城市里面处处都是机会,学历就是把握这些机会最好的敲门砖。所以,与其说考上大学有了工作,不如说考上大学就是中了一支机会的幸运签。</p><p class="ql-block"> 这当然不是一锤子买卖。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我在工厂上班时,隔壁宿舍一位学霸的故事。这位姓高的老兄一路从中专自学考试大专,本科,后来考取研究生,在哈工大读博后留校任教,今年8月已经被列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人选。</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出生的人,如果你有坚持学习,勤奋努力的习惯,大概率生活不会太差。但是,过去的几十年也是社会大变革大调整好时代,你的学历晋级要考试,职称晋升要考试,考公考编各类面试笔试要考试,这还不算工作岗位上的各类比武。我们所处的环境,资源总量其实是紧缺的,支配资源并不需要考试涵盖的复杂知识。但是,取得支配资源的资格需要通过筛选产生,而筛选的方式往往采取考试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其实,一个小镇做题家辗转到城市,当一个有房有车有工作的普通市民,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次考试。</p><p class="ql-block"> 一千多年前,唐长安城也是类似现在北上广一般的国际大都市,确实生活不易。白居易16岁赴长安拜谒名士顾况,顾况见其名“居易”戏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暗指京城生活艰难。不过,顾况也是识货的人,当他读到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惊叹其才华,赶忙改口“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后来的事实也说明了在城市漂泊的不容易。想当时唐长安人口密集、粮价高昂,白居易任校书郎月薪仅16000钱,无力购房,当时也没有按揭政策,白居易整整租了18年房子,确实印证了“居大不易”的现实性。</p><p class="ql-block"> 每个时代都是每个时代的特点,那些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人更有机会走出来,只有奋斗和挣扎过的人心里明白,怎样的一路艰辛,一路流离,一路繁花,一路烟云。。。</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