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到“蓉府藏文典藉博物馆”来

君羊群儿

<p class="ql-block">  国庆八天假期,既不想去人挤人的热门景区,也不愿整天待在家里,我便上网搜索温江区周边的好去处,意外发现了一家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十分好奇:藏文典籍本与西藏文化关联紧密,但这个博物馆却既不在西藏,也不在咱成都大省里,为何会在温江区建起这样一座博物馆呢?是因为成都离西藏近?还是当地有一群热爱藏文化的人促成此事的呢?</p><p class="ql-block"> 想一想,能在自己所在的区里有这样一座特别的博物馆,既是温江的荣幸,也是我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于是果断带着老爸前往博物馆,绝不虚度这难得的国庆假期。</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7日,来到温江区的蓉府藏文典藉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这个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少数民族典籍类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南江路668号。 </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基本概况: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成立,以四川省文物局为主管单位,是一家集藏文典籍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研究、利用、教育于一体的非国有省级博物馆,博物馆使用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馆藏珍品:馆内珍藏着两万多册/件汉、藏、蒙、满等多民族古籍文献珍品,经鉴定,初步认定一级文物1套(16卷),二级文物48卷,三级文物147卷等。</p><p class="ql-block"> 其中,丽江·理塘版《大般若经》是镇馆之宝,也是藏文化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此外,敦煌藏文文献、宫廷木刻版、永乐版《甘珠尔》护经板、金银汁写本等也极具价值。</p> <p class="ql-block">  看不懂,弄不明,那就交给专业的人。于是展馆给安排了一位义务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  在佛教中,身、口、意是构成生命行为与精神活动的三大核心要素,合称“三业”,即身体、语言、思想所造作的一切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身业:指身体做出的所有行为,如行走、站立、手势,以及杀生、行善等具体动作。</p> <p class="ql-block">  在佛教中“口业”:指用语言表达的一切内容,包括说话、诵经、骂人、说谎、挑拨等语音行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r在佛教中“”意业”:指内心的思想、念头、欲望、情绪等精神活动,是身业和口业的根源,如贪心、慈悲心、嗔恨心等。</p><p class="ql-block"> 简单来说,身是“做什么”,口是“说什么”,意是“想什么”,三者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性质和业力方向。</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藏镇魔图》**,属于西藏佛教艺术中的重要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宗教背景。</p><p class="ql-block"> 它是依据藏传佛教密宗仪轨绘制的唐卡式地图,体现了藏地独特的地理认知与宗教观念,将西藏的山川地貌、寺院建筑等融入具有象征意义的“魔女”身形之中,用于镇抚邪魔、护佑一方。</p><p class="ql-block"> 在藏传佛教文化里,这类图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视觉表达,也反映了古代西藏对地理、宗教空间的整合性认知,是研究西藏宗教文化、艺术史以及地理观念的重要素材。</p> <p class="ql-block">  吞弥.桑布扎是藏文的创制者、藏文文法学家,也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的七贤臣之一。</p><p class="ql-block"> 生平背景</p><p class="ql-block"> 约公元7世纪出生,出生地有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和拉萨市尼木县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御前大臣,他自幼聪慧,后奉松赞干布之命,带领16名藏族青年前往天竺(古印度)求学,学习古梵文和天竺文字,是其中唯一学成归来的人。</p><p class="ql-block"> 主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创制藏文:以梵文为基础,结合藏语特点,创制了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还创造了藏文的楷书(乌金体)和草书(乌梅体)。</p><p class="ql-block"> 著作文法:著有《文法根本三十颂》《性入法》等文法著作,这些是最早的藏文文法经典,至今仍是藏文学习的重要教科书。</p><p class="ql-block"> 翻译佛经:翻译了《二十一显密经典》《宝星陀罗尼经》等二十多部梵文经典,开创了藏译佛经的先河,许多译经被收入《大藏经·甘珠儿》。</p><p class="ql-block"> 发明藏香工艺:在故乡尼木县吞巴乡发明了水磨藏香制作工艺,带动当地发展,该工艺成为“尼木三绝”之一,至今传承。 </p><p class="ql-block"> 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被藏族人民奉为“字圣”,其功绩使藏族历史进入文明的崭新阶段,大昭寺法王殿中松赞干布坐像旁塑有他的像,足见其历史地位之高。</p> <p class="ql-block">藏文字形结构说明(哈哈,看不懂)</p> <p class="ql-block">  用“乌坚金汁”手抄的《大乘贤劫经》。</p><p class="ql-block"> 藏文书法:藏文书法中的“乌金体”(乌坚字体)是藏文楷书的代表,而“金汁”是书写藏文时的珍贵颜料,由黄金研磨成粉后,以水和牦牛骨胶调和而成。</p><p class="ql-block"> 用金汁书写的藏文经文、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因黄金的神圣象征,在宗教文化中被赋予了尊贵、纯净的意义,常用于重要经文抄写和宗教典籍制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第二单元展示</p><p class="ql-block"> 珍贵颜料书写典籍~~丽江.理塘版《大般若经》藏文印经院唐卡。</p> <p class="ql-block">大般若经</p> <p class="ql-block">印经院唐卡</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十明学文献”展</p><p class="ql-block"> “十明学”是藏传佛教文化中对知识体系的分类,由大五明和小五明组成,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涵盖从哲学思辨到实用技艺的诸多领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五明</p><p class="ql-block"> 声明学:语言学范畴,包括藏文的文法、音韵、修辞等,吞弥桑布扎创制藏文及相关文法著作是其重要成果。</p><p class="ql-block">因明学:逻辑学与哲学领域,涉及辩论、推理及对思想学术的探究,是藏传佛教思辨体系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医方明学:传统藏医学,涵盖医学理论、诊疗技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注重身心调养。</p><p class="ql-block">工巧明学:工艺技术学科,包含建筑(如布达拉宫)、雕塑、唐卡绘画、纺织、音乐等诸多实用技艺。</p><p class="ql-block">内明学:佛学核心,研究佛教经典、教义,包括显宗和密宗的理论,《甘珠尔》《丹珠尔》是其重要典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五明</p><p class="ql-block"> 修辞学:研究语言修饰技巧,用于诗歌、格言、道歌等创作,提升表达的艺术性。</p><p class="ql-block">辞藻学:专注词汇的丰富性与典雅性,涉及成语、谚语、寓言等,是藏文文学的重要支撑。</p><p class="ql-block">韵律学:诗歌的格律与声韵研究,指导藏式诗歌的创作,使作品具有韵律美感。</p><p class="ql-block">戏剧学:以藏戏为代表,包含表演、音乐、舞蹈等,《八大藏戏》是其经典载体。</p><p class="ql-block">星象学:天文历算学科,涉及传统时轮历的制定、天象观测,用于指导生产生活与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 十明学构建了藏族文化从精神信仰到物质技艺的完整知识结构,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理解藏族文化全貌的关键框架。</p> <p class="ql-block">博物管收藏的典籍</p><p class="ql-block">内明学典籍</p> <p class="ql-block">因明学典籍</p> <p class="ql-block">医方明学典籍</p> <p class="ql-block">工巧明学典籍</p> <p class="ql-block">声明学典籍</p> <p class="ql-block">  唐东杰布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也是藏戏的创始人、桥梁建筑家,被藏族人民尊称为“铁桥活佛”“藏戏鼻祖”。</p><p class="ql-block"> 开创藏戏:他组织七名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后称“藏戏七姐妹”),结合宗教故事、民间歌舞,创立了藏戏表演形式,代表作有《文成公主》《朗萨雯蚌》等,藏戏后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 修建桥梁:一生修建了58座铁索桥、60座木桥,还建造了118座码头。他以化缘所得资金,在雅鲁藏布江等江河上搭建桥梁,解决了藏族群众的交通难题,这些桥梁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部分遗迹至今尚存。</p><p class="ql-block"> 弘扬佛法:作为噶举派僧人,他在修行和弘法过程中,将建桥、创戏与宗教传播结合,通过这些实践,让佛法更贴近民众生活,深受藏族百姓敬仰。</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藏籍里的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藏文书法艺术</p> <p class="ql-block">第五单元敦煌藏文文献</p> <p class="ql-block">第六单元藏文典籍装帧</p> <p class="ql-block">藏族人的经络小人。</p> <p class="ql-block">第十单元藏文典籍的珍藏圣殿</p> <p class="ql-block">德格印经院</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单元格萨尔王</p><p class="ql-block"> 格萨尔王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核心人物,被藏族人民视为神子下凡的英雄,是智慧、力量与正义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传说他是白梵天王之子,因人间战乱、妖魔横行,受天命降临人间,降生于岭国(史诗中藏族先民建立的部落联盟),自幼历经磨难,后统一岭国,成为部落首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格萨尔王传》:以格萨尔王的事迹为核心,是世界上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涵盖藏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等诸多内容,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格萨尔王</p><p class="ql-block"> 其形象广泛存在于唐卡、壁画、雕塑等藏传佛教艺术中,也被改编为藏戏、说唱、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符号。</p><p class="ql-block"> </p> 转转经筒,转转好运 老父亲煞有介事地翻一翻藏文诗歌看一看。 <p class="ql-block">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理事长</p> <p class="ql-block">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名誉馆长</p> <p class="ql-block">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馆长</p> <p class="ql-block">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书记</p> <p class="ql-block">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制作唐牌的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独具特色的唐牌。</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谨以额尖轻触千年时光:</p><p class="ql-block">在此,向先辈们深鞠一躬——他们用生命书写经卷,不为自己留名,只愿为你留光。</p><p class="ql-block">也向此刻驻足的你致敬——当一颗心静静倾听千年的回响,古籍的生命已在无声中得以延长……</p> <p class="ql-block">  在蓉府藏文典籍博物馆的时光,如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朝圣。</p><p class="ql-block"> 那些泛黄的经卷、精美的唐卡,以藏文为载体,诉说着雪域高原的智慧与信仰。</p><p class="ql-block"> 走出展馆,只觉内心满是震撼与感恩。震撼于藏族文化的深厚与璀璨,感恩于那些守护者,让这些文明的瑰宝穿越时光,与我们相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