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赴一场温江之约吧。</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古老文庙的飞檐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区博物馆的藏品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转角处,蛋烘糕的甜香与烧饼的焦脆交织,防空洞火锅里翻滚的热辣,更是将市井烟火气揉进了生活的肌理,每一处都藏着温柔的治愈。</p> <p class="ql-block"> 在成都流行着一句遥远的顺口溜: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住在双流县。</p><p class="ql-block"> 温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川西坝子不可或缺的米粮仓,粮食产量高,就像金子一样珍贵,因此被称为“金温江”。</p><p class="ql-block"> 温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它是古蜀鱼凫文化的发源地,相传4000多年前鱼凫王就在此建都,还有早于商代的古城埂、宋之文庙广场、清之陈家桅杆等历史遗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金子般珍贵。</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4日,和老父亲溜达“金温江”。</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温江文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温江文庙</p><p class="ql-block"> 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p> <p class="ql-block"> 文庙广场的魁星楼。</p><p class="ql-block"> 朱红的门柱撑起层层屋檐,匾额上“魁星楼”三个字笔力遒劲。据说古时学子赶考前必来此祭拜,祈求文运昌隆。</p> <p class="ql-block"> 一座古牌坊横跨眼前,雕梁画栋,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先师孔子画像。</p> <p class="ql-block"> 惊奇地发现在文庙广场的温江区文化馆里有一个温江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温江区博物馆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走进温江区博物馆,迎面是一块红底白字的展板:“温江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从古蜀国到西汉设县,从民国改制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变迁,一行行文字像时间的脚印,清晰而沉稳。</p><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时间线一步步看过去,忽然觉得,这片土地不只是地理坐标,更是一本活着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p> <p class="ql-block"> 鱼凫古城的展板前,我停得久了些。</p><p class="ql-block"> 金色背景上写着它的名字——鱼凫村遗址,宝墩文化的代表之一。那是四千多年前的城址,成都平原最早的文明火种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展厅深处,我家老人凝神看着文物分布图。他站得很稳,目光缓缓扫过地图上的每一个标记。</p><p class="ql-block"> 我也凑近看,那些散落在温江各处的遗址点,像星辰般缀在地图上,串联起一段段被遗忘的时光。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用存在本身讲述着过往。</p> <p class="ql-block"> 展柜里一件高柄陶豆静静立着,表面裂纹如岁月的掌纹。它曾盛过谁家的饭食?又曾在哪一场祭祀中被郑重摆放?</p> <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的高柄豆与三足豆并列展出,形态各异,斑驳的痕迹诉说着时间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那件三足豆,三条短腿稳稳托起器身,像极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踏实、朴素、敬畏自然。</p> <p class="ql-block"> 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斜置于柜中,柳叶形的剑身泛着青绿锈迹。标签上写着“巴蜀柳叶形青铜剑”。</p> <p class="ql-block">秦汉乐土</p> <p class="ql-block"> 一尊汉代陶俑微笑着望向我。他头戴官帽,面带笑意,双手似捧着什么。那笑容不张扬,却极生动,仿佛下一秒就要开口说话。</p> <p class="ql-block">一匹陶马昂首挺立,四肢稳健,尾巴自然下垂。它没有战马的凌厉,倒像是田间劳作归来的伙伴,温顺而可靠。汉代的工匠把对生活的理解,都揉进了这匹马的肌肉线条里。它不奔跑,却让人觉得它随时可以出发。</p> <p class="ql-block">汉代铜器</p> <p class="ql-block"> 汉代铁器的展板前写着:铁铧、铁犁、铁锄、铁镰……这些名字朴实无华,却是汉代农业进步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唐宋盛世展厅</p> <p class="ql-block">唐宋铜镜</p> <p class="ql-block"> 三彩文官俑色彩斑斓,绿衣红袍黄带,端庄肃穆。</p> <p class="ql-block">明清风华展厅</p> <p class="ql-block"> 老父亲依然专注地看着瓷器展柜。他站得笔直,眼神认真,像在与百年前的匠人对话。</p><p class="ql-block"> 我悄悄站在他身后,看他眼中的光,忽然明白:所谓文化传承,不只是文物的保存,更是这一刻——有人愿意停下脚步,静静凝视。</p> <p class="ql-block"> 温江来耍,不只是走马观花。是走进一段历史,遇见一群古人,听泥土说话,看陶土微笑。这里的每一砖一瓦、一器一物,都在轻声说:来吧,慢一点,看一看我们曾经活过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文庙广场的锅盔</p> <p class="ql-block">看这满足的笑模样,绝对好吃!</p> <p class="ql-block">蛋烘糕,儿时的味道,尝一个。</p> <p class="ql-block">温江网红~魏鸡肉。</p> <p class="ql-block">温江近年打造的文庙.印巷~网红巷。</p> <p class="ql-block"> 发现了一个六十七年代的防空洞,防空洞又被开发成了火锅店,老板很有想法和创意,有机会一定去吃一吃。</p> <p class="ql-block"> 午后踱进温江文庙,朱红檐角映着暖阳,魁星楼静静矗立,仿佛还能听见古时学子的诵读声。拾级而入,与博物馆里的文物对望,那些斑驳的器物承载着鱼凫故地的过往,指尖拂过展柜玻璃,像是与千年前的时光轻轻碰了个面。</p><p class="ql-block"> 出了文庙,拐进一旁的小巷,烟火气便扑面而来。刚出炉的小吃裹着香气钻进鼻腔,咬下一口,软糯与酥脆在舌尖化开,是独属于市井的鲜活滋味。漫无目的地溜达,竟在巷弄深处邂逅了一家防空洞火锅,老建筑的肌理与沸腾的锅底交织,热辣的香气里,藏着温江最地道的生活暖意。</p><p class="ql-block"> 这一程,既有历史的厚重回响,又有烟火的温柔包裹,温江的意义,便在这一砖一瓦、一食一味中,悄然印在了心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