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绵阳博物馆徜徉时,一段关于平武报恩寺的介绍悄然牵住了我们的目光。这座隐匿于川北深山的古寺,不仅是一方礼佛祈福的清净之地,更因精妙绝伦的建筑规制,被誉为“寺庙中的故宫”。而其背后承载的传奇经历,更让人心生向往。</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决意抽出大半天时光,专程奔赴平武,亲赴这座藏着故事与匠心的报恩寺,虔诚一拜。</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3日我们从绵阳,一路向北,于上午十一点半抵达了平武。</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就静卧在城中一隅,两根雕饰古朴的石柱立于门前,像是守了百年光阴的沉默老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近山门,抬头便见屋檐下悬着一块匾额,红底黑字写着“敕脩报恩寺”五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皇家气度。</p><p class="ql-block"> 檐角飞翘,木雕彩绘层层叠叠,虽经风雨,依旧斑斓。我不由驻足,仿佛听见了六百年前工匠凿木的声响,那一锤一凿,都是对信仰的虔诚。</p><p class="ql-block"> 报恩寺有六绝:</p><p class="ql-block"> 一绝:报恩寺的柱、梁、椽、檩等全部采用珍贵的楠木材质,这种木材不仅质地坚硬,更神奇的是它具有不蛀、不结蛛网的特点,这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堪称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 “敕脩”意为皇帝下旨修筑,“报恩寺”因寺内供奉“当今皇帝万万年”牌位,并由皇帝赐名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据传,王玺因修建宫殿式建筑群被误认为有谋反意图,后通过将建筑改为佛寺并贿赂官员,使朝廷认为其是“报恩”而非僭越,最终得以保留并获朝廷认可。<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一块金底黑字的匾额高悬于檐下,“天王殿”三字沉稳庄重。两侧雕像威然矗立,面目分明,似在俯视尘世。斗拱交错如网,层层托起沉重的屋顶,那是古人智慧的骨架,撑起了一片精神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我近身细看一根廊柱下的雕像,一位天王手持锁链,神情肃穆,衣袂仿佛随风轻动。云纹缠绕其下,木梁之上彩绘斑驳,却仍可见昔日辉煌。这些沉默的守护者,几百年来就这样静静站着,看香火起落,看人间悲欢。</p> <p class="ql-block"> 一尊巨大的天王像矗立中央,铠甲覆身,法器在手,目光如炬。他背后是繁复的木雕背屏,龙腾云涌,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报恩寺二绝---斗拱全是榫卯结构</p><p class="ql-block"> 仰头望去,天花板上绘着数个圆形彩画,金边勾勒,色彩浓丽,像是将星空搬进了屋内。木梁交错,斗拱如花,层层绽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报恩寺,</p><p class="ql-block"> 这座寺院不仅以其结构完整性著称,更在建筑风格上独树一帜。其中,斗拱的种类繁多,高达36种,每一处都体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br></p> <p class="ql-block"> 走出殿外,回望整座寺庙,绿瓦红墙在山林间若隐若现。天蓝如洗,白云悠悠,树影婆娑,整座寺庙宛如从山水画中走出,不沾尘俗。</p> <p class="ql-block"> 又一处飞檐下,古建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不再是冰冷的遗迹,而是有呼吸、有温度的存在。<br> 我忽然明白,所谓“报恩”,不只是对佛的礼敬,更是对这片土地、这段历史的深情回望。<br></p> <p class="ql-block"> 殿内木雕繁复,彩绘斑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梁柱上,光影斑驳。红柱映着金饰,斗拱如云,仿佛整座殿堂都在呼吸。绿植从角落探出枝叶,为这厚重的历史添了一抹生机。</p> <p class="ql-block"> 殿中央立着一块巨碑,繁体字刻得庄重肃穆,碑前红栏环绕,绸带轻垂。</p> <p class="ql-block"> 来到报恩寺的华严殿</p><p class="ql-block"> 旁立着一块红底白字的标牌,详细写着殿宇的尺寸、结构与历史。</p> 报恩寺三绝---转轮经藏<br><p class="ql-block"> 华严殿内,一座高达11米、直径7米、分为7层的转轮经藏静立其中,其造型宛如一座精美的七级佛塔。</p><p class="ql-block"> 这座转轮经藏不仅结构错综复杂,制作方式也极为独特,工艺之精湛、雕饰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经藏之上,众多神像、精致的木雕以及绚烂的佛像经典交织在一起,共同铸就了这件珍品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转轮经藏屋檐上瓦片整齐排列,檐角木雕立着两位人物,一位长袍飘然,一位手持法器。他们静立百年,看尽春秋,却始终不语。</p> <p class="ql-block"> 报恩寺四绝 ---泥塑盘龙</p><p class="ql-block"> 走进报恩寺,你会被寺内柱额梁枋、天花藻井、脊饰瓦当等每一处细节都巧妙地融入了龙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这些龙的形象,或腾飞、或盘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整座寺庙增添了庄重而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报恩寺五绝---千手观音<br> 在大悲殿内,一尊千手观音像巍峨耸立,其全身贴金,头戴璀璨宝冠,身披轻纱,璎珞垂地,赤双足踏于仰覆莲花宝座之上,体态婀娜多姿。</p><p class="ql-block"> 其正身由一根千年楠木精雕细琢而成,高达9米,身后密密麻麻地排列着1004只手,这些手错落有致,环绕左右,彼此间既无遮掩又无重叠,在空中形成15道圆润的弧形,仰望之下,宛如一株盛开的巨大金菊,既壮丽又璀璨。<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 观音的头像特写令人屏息:宝冠火焰升腾,小佛端坐其上,面容宁静,眼帘低垂,耳环金光闪烁。</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柱上小像手持法器,立于祥云之中,红柱映衬下,色彩明丽。他虽小,却自有神韵,像是守护这根柱子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金佛端坐莲台,袈裟流光,背后龙纹盘绕。</p> <p class="ql-block"> 三尊佛像并列而坐,背后雕饰精美,红柱撑起殿堂。他们面容安详,仿佛已坐了千年,看尽人间起落。</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供桌华美,顶盖雕花,牌匾上书“当今皇帝万岁”。龙纹缠绕桌身,莲盆承于其下,庄严中透着古意。</p> <p class="ql-block">佛像金身跏趺</p> 古老的木鱼 报恩寺六绝--明代壁画。<br> 报恩寺的大雄宝殿与万佛阁内,至今仍保留着超过300平方米的珍贵明代壁画。这些壁画中,帝王君主、天神玉女、天王力士以及寺庙僧侣等各类人物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或站或坐,或俯视或仰望,相互间高低错落,目光左右顾盼。<div> 四周流云仙气环绕,与阁内供奉的金身佛像相互呼应,动静结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庄严神秘的“护法图”。</div> 报恩寺的悬雕--非常立体 万佛阁<br> 经科研人员的初步勘察,万佛阁的彩塑存在着颜料层脱落、地仗层脱落、裂隙、灰尘覆盖等病害,其整体保存状况只能说尚可。万佛阁的主体结构为明代所建造,其色彩鲜艳、形象颇为生动、姿态各异,这类工艺技法于四川地区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br><br><br> 万佛阁的主体结构为明代所建造,其色彩鲜艳、形象颇为生动。<br> 万佛阁内雕像 报恩寺古朴又散发出幽密。 平武县美食---孟不比餐馆。<div> 这里的核桃花枝炒出来很有特色,还有一个叫刺拢包的野菜也好吃,别具风味。</div> <div> 最后在万能的网上搜索到报恩寺的传说,让我们所见到的报恩寺更加丰满和神秘和诱惑力。<br></div> 报恩寺是修建于明代英宗年间的,其建成是在明代故宫,亦即皇帝居住与办公的紫禁城方建成20年之后。<div> 有传说认为,平武报恩寺是依照故宫而建。因为当时所任龙州宣抚使、土官佥事王玺认为,自己“身居龙门山,龙安府,又姓王名玺,均为皇帝征候”,就起了谋反之心,于是暗中以重金聘请了21名曾经设计修建紫禁城的能工巧匠秘密入川,在正统五年于平武动工。</div><div> 王玺,字廷璋,是宋代龙州官员王坤厚的玄孙。在明王朝建立之后,王玺的祖父王祥在太祖洪武四年的大军伐蜀之时,率众归附了大明朝廷。<br> 明成祖洪武年间,改设了龙州衙门,授其从仕郎判官的职位,世代相传。到明朝宣德三年,王玺于是奉兄袭父职。又于宣德九年,龙州升为了龙州宣抚司,王玺从七品土判官而越级升为了正六品宣抚司佥事,并赐封昭信校尉。<br> 传说之中,在七年之后,这座微缩版的紫禁城虽然基本建造完了,但王玺却不知因何得罪了曾请来的21名匠师。<br> 在匠师返回京城之后,便将筑城之事透露了出去。要知道,这在封建社会是应该杀头甚至于诛灭九族的大僭越之罪。<br> 明英宗马上下旨召王玺进京问罪,且派出了钦差大臣前往平武进行调查。于是在王家危难之时,有人给留守在家中的王夫人出了个主意,要赶在钦差大臣到达之前将王宫改成一座佛寺。在钦差大臣到达之后,只能看见“报恩寺”三字悬在建筑之上,加上王夫人的上下打点,回朝之后就竭力替王玺美言。明英宗于是赦了王玺的罪,并且将“报恩寺”改称为“敕修报恩寺”。</div><div> 但其实,以上故事自然是附会的。平武当地的志书《龙安府志》就认为,王玺父子俩确实是出于对皇帝的感恩,同时想利用宗教来巩固王家在当地的世袭统治。</div> 我们可知,以“报恩”为名所修建之寺院在沈阳、南京、兰州等地也是有的,但是,只有平武这座报恩寺才是皇帝下旨所修筑的。<br> 当时的辅政大臣们所拟就的圣旨也是相当考究的:“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钦此,钦尊。修理报恩寺一座,转轮经藏一座,完备安放藏经,祝延圣寿。”<br> 可能是其中的“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这句话颇有一些调侃意味,而与人们所见到的几乎都是语言比较严肃的圣旨,使得平武报恩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