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全程参与了第12期读书会结营典礼,从清晨到近午时,三个多小时的分享里,满是关于《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的感悟与成长,听得我心里又暖又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典礼是从艳君班主任的主持开始的,屏幕上的人数渐渐从几十人涨到满屏,评论区里不时飘着“小花花”和“加油”,像一群老朋友围坐聊天。最先打动我的是书友分享,江西的靓老师说“用智慧的爱批评事,用无条件的爱滋养人”,苏州的桂林老师提到“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独立生活”,山东的竹子财税老师还把育儿和做财税类比,说“守住底线才能走得稳”,每一句都透着实实在在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陆国燕老师的分享让我眼前一亮,她用“人格之树”拆解全书——树冠是孩子的成绩才能,树干是情商智商,树根却是心理营养和自我价值,还说“教育是育根不是修枝”,这话一下点醒了我:以前总盯着孩子的作业,却忽略了他需要的安全感和价值感,难怪有时沟通会碰壁。接着小牛妈妈的分享更戳心,她说“光有爱不够,父母得先爱满自溢”,还说“你变了,孩子才会变”,想起自己偶尔带着焦虑跟孩子说话,突然明白:想让孩子情绪稳定,自己得先稳住内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让我动容的是高高老师的故事,她儿子想请私教冲刺全国赛,她起初算“投入回报率”,最后却用家庭会议决定支持,还说“爱不是精打细算,是托住孩子的梦想”。还有翠红老师,她电脑蓝屏时,儿子用她教的“停三秒”反过来安慰她,这让我想起自己总说“教孩子”,却忘了孩子也在跟着我们学。田晶老师提醒别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归零老师说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庞小鲜老师结合《道德经》说“允许孩子做自己”,每一位分享者的故事和感悟,都像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不足,也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营时雪云老师分享了“信念、价值、爱”三个词,还提到下一期的书单,最后大家一起喊“早起读书,知识进账,智慧满仓”的口号,声音隔着屏幕却格外有力量。合上电脑时,窗外的阳光正好,我把书中的金句和老师们的感悟整理在笔记本上,心里清楚:21天的读书会结束了,但家庭教育的实践才刚开始,往后要学着做“爱满自溢”的父母,把“育根”放在心上,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