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班开展“指尖非遗·泥塑生趣”主题社会活动

张海霞

<p class="ql-block">10月21日,太原煤气化一幼香蕉班的小朋友们迎来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文化气息的“非遗泥塑”主题社会活动。活动以“触摸传统、玩转泥塑”为核心,不仅带孩子们走进了非遗泥塑的奇妙世界,更让他们用小小的双手,捏塑出了属于自己的童真与创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泥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那时的先民们便以泥土为原料,捏塑出简单的动物、人物造型,用于祭祀、生活装饰等。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泥塑艺术逐渐融入各地民俗。它以“就地取材、随手可塑”的特点,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传递生活情感的“指尖艺术”,也让孩子们能轻松地与这项古老非遗“零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白堇橙妈妈小朋友们讲述了泥塑的由来:“很久很久以前,没有玩具的小朋友们,就用地上的泥巴捏小狗狗、小房子,慢慢就变成了好看的泥塑啦!”孩子们听得目不转睛,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随后,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泥塑创作”正式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把泥巴揉圆,像小皮球一样,这是我们的小脸蛋……”在“捏制自画像”环节,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揉捏着彩泥,有的先捏出圆圆的脑袋,再用小工具压出眼睛、鼻子的轮廓;有的给自己捏了“爆炸头”,有的则捏出了全家福,认真的小模样格外可爱。“老师你看,我捏的自己在笑呢!”“我的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孩子们一边捏,一边分享着自己的创意,彩泥在手中不断变换形态,一个个鲜活的作品跃然指尖,小朋友举着作品,兴奋地向老师展示,在小小的泥塑上,满是童真的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活动的温馨时刻,离不开家长们的暖心支持。创作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亲手制作的泥塑作品,也品尝着家长带来的美味甜品。香甜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欢快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亲子间的温情、同伴间的友谊在这一刻悄然升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非遗泥塑”社会活动,不仅让香蕉班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了传统泥塑艺术的魅力,更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创造力与动手能力。非遗不再是遥远的“老物件”,而是变成了孩子们手中可触、可感、可玩的快乐。小小的泥塑,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也点亮了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