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以光影为笔,绘时代新篇——“视听东坡・眉媒与共”大赛吹响眉山故事集结号》<br>[图片]<br>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21日上午,一场汇聚眉山视听创作力量的盛会——“视听东坡・眉媒与共”微短剧、短视频大赛暨全年工作推进会在市广播电视台隆重召开。这不仅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封面向所有眉山视听创作者的“英雄帖”,一声用镜头记录时代、用热爱宣传家乡的集结号。<br><br>一、大赛目的:不止于竞技,更是为眉山立传,为时代画像<br><br> 本次大赛,绝非一场简单的技能比拼。正如协会会长田禾在总结讲话中所强调的,其核心目的,是为全市的会员单位与创作者们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它承载着更深远的使命:<br><br> 激发创作活力,打造视听精品。 大赛旨在通过“以赛促创、以创促优”的机制,鼓励创作者们打破思维定式,勇于探索新的叙事方式与视觉表达,最终目标是共同打磨出一批具有眉山辨识度、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视听精品。<br> 汇聚八方力量,讲好眉山故事。 眉山,是千年诗书之城,是“三苏”故里,更是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大赛的目的,就是要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创作力量凝聚起来,用镜头去捕捉东坡文化的深厚底蕴,去记录眉山人民的奋斗身影,去展现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脉动,从而讲好新时代的眉山故事。<br> 赋能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品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部优秀的短视频就是一张生动的城市名片。大赛希望通过创作者们的作品,让更多人看见眉山的美、感受眉山的暖、了解眉山的魂,从而提升眉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注入强大的视听动能。<br>二、会员如何展现:以热爱为媒,让作品成为与眉山最深情的对话<br><br> 那么,作为参赛的会员单位与个人创作者,应如何投身其中,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实现“眉媒与共”呢?<br><br> 首先,要深入挖掘,让作品有“根”。 眉山的创作素材俯拾皆是。你可以:<br><br> 对话历史: 走进三苏祠,用微短剧的形式,让苏东坡的豁达与才情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年产生共鸣。<br>聚焦当下: 将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新农人、工厂车间的技术工匠、创业路上的追梦人,用纪实短视频记录他们的汗水与欢笑,展现眉山人的精神风貌。<br> 描绘风光: 无论是瓦屋山的云海、黑龙滩的碧波,还是城市公园的绿道、街巷里的人间烟火,都可以成为你镜头下流动的诗篇。<br>其次,要勇于创新,让作品有“魂”。 大赛鼓励多元共创,这意味着作品形式不拘一格。<br><br> 在叙事上, 可以尝试温情故事、悬疑探案、幽默喜剧等不同风格,让“眉山故事”的讲述更加引人入胜。<br>在技术上, 可以运用无人机航拍展现城市格局,用第一视角增强代入感,用快节奏剪辑展现城市活力,让视听语言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br> 最后,要饱含真情,让作品有“心”。 最好的作品,源于最真挚的情感。作为眉山的一份子,你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就是最宝贵的创作源泉。不要仅仅把这次大赛看作一次任务,而应将其视为一次与家乡的深情对话。你的每一次取景、每一次剪辑,都应融入你对眉山的理解、热爱与期盼。当你的作品充满了这份“真心”,它就拥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br><br>三、投身热爱:从“参赛者”到“眉山代言人”的身份升华<br><br> 此次大会,不仅明确了大赛的规则与方向,更通过《各县(区)分会工作制度》的宣读,为全市创作者的协同作战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各县区分会已积极行动,一个全市联动、多元共创的良好态势已然形成。<br><br> 这预示着,每一位参赛者,都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创作个体。你身后,有协会的平台支持,有分会的组织协调,更有全市创作者的智慧碰撞。投身于这次大赛,就是投身于一场宣传眉山、建设眉山的文化热潮。<br><br>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以光影为笔,以热爱为墨,将我们对眉山的深情与思考,熔铸成一部部精彩的微短剧与短视频。让我们不仅成为大赛的参与者,更要通过作品,成为新时代眉山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乃至眉山城市形象的代言人。<br><br> “视听东坡・眉媒与共”,这不仅是一个大赛的主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邀请与责任。期待眉山的视听创作者们,用你们的才华与热情,共同谱写一曲属于眉山、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光影赞歌!<br><br><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