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颂

玉溪河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历史的烽烟在时光的长廊里渐渐消散,当岁月的长河淘尽了世间的浮华与喧嚣,总有一些记忆如苍穹中的恒星,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永恒闪耀。那便是长征,一部用草鞋与热血写就的英雄史诗,一曲令山河为之动容、让日月与之同辉的民族壮歌。它不是泛黄纸页上冰冷的文字符号,而是镌刻在华夏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绝境中涅槃重生的壮丽宣言,是人类历史上一部关于信念、勇气与牺牲的宏伟交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法梳理那千丝万缕的草鞋。它们或许由赣南的稻草、闽西的布条、湘贵的麻线编织而成,带着母亲深夜灯下的体温,裹着妻子临别时的牵挂,在红军战士们冻裂、流血的双足上,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每一双草鞋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针脚细密,透着女性的温婉;有的绳结粗犷,带着男性的豪迈。它们曾在瑞金的田埂上试穿,在湘江的岸边被泥水浸透,在夹金山的雪地里被冻成硬壳,又在宿营的篝火旁被烤得松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草鞋的寿命很短,往往走不了几天就会磨破。战士们便用破布裹住双脚,再塞进干草,继续前行。在翻越终年积雪的雪山时,草鞋下的冰碴子像刀子一样割着皮肉,鲜血染红了草绳,冻结成暗红色的冰晶。但没有人停下脚步,因为草鞋承载的不仅是肉体的重量,更是一个民族在危亡之际不愿低头的倔强。它们在雪地里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在泥泞的草地里陷进烂泥,最终化为尘土,却将“坚韧”二字深深植入了中华民族的基因。这最原始的温情,编织出的不是精致的饰品,而是人类史上最悲壮的行军图景,是一个古老民族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决绝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法丈量那用鲜血和生命铺就的长路。两万五千里不是地图上简单的直线距离,而是穿越十一个省份的艰难征途。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红军战士的足迹。这是一条充满死亡陷阱的道路。四十余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高寒缺氧,许多战士一坐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近百条江河,有的水流湍急,有的河面宽阔,没有桥梁,没有船只,战士们只能抱着木板、牵着绳索,在枪林弹雨中泅渡;还有那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沼泽遍布,腐草之下是无底的泥潭,误食毒草会立刻丧命,饥饿和疾病像幽灵一样跟随着队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湘江战役中,为了掩护中央纵队渡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与国民党军激战,腹部中弹被俘。敌人用担架抬着他去邀功,途中,这位年仅29岁的师长亲手扯断自己的肠子而壮烈牺牲。他的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江水,也染红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块丰碑。在安顺场,十七名红军勇士乘着木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大渡河,在惊涛骇浪中开辟出一条通路;在泸定桥,二十二名突击队员踩着十三根光秃秃的铁索,在对岸机枪的扫射下攀援前进,最终夺取了这座“天险”。每一公里都可能暗藏杀机,每一次宿营都可能是最后的诀别。然而这支衣衫褴褛的队伍却用赤裸的双足贴近大地,用坚定的信念驱散绝望。他们的足音震彻山谷,唤醒了沉睡的土地;他们的呐喊穿越云层,点燃了民族复兴的希望。这不是普通的行军,而是一场人类意志与自然极限的终极对抗,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无与伦比的英雄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上抗日的旗帜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彰显出气势磅礴的理想。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当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这支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的队伍握紧了手中的镰刀与铁锤,那是工农的象征,是正义的锋芒。他们不是为个人功名,也不是为一己私利,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不被灭亡”的共同目标,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围追堵截中突围。遵义会议的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吴起镇的会师奏响了战略转移的凯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支衣衫褴褛的军魂在饥饿与寒冷中坚守着信仰。他们吃草根、煮皮带,甚至把马粪里未消化的青稞粒淘出来充饥,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在宿营的篝火旁战士们会唱着《国际歌》,讲述着革命的理想;在行军的路上他们会互相搀扶,分享着仅有的一点食物。那些怀揣民族希望的最普通凡人,或许是江西的农民、上海的工人、北平的学生,却在战火中淬炼成为英雄。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将军,也有刚满十六岁的少年;有女扮男装的战士,也有背着孩子行军的母亲。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用不屈意志谱写交响,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本厚重的宣言书。当空腹赤脚的红军战士翻越夹金山,当饥寒交迫的队伍在草地中相互搀扶,他们丈量出的不仅是地理的距离,更是人类精神的高度。三万精英的呐喊穿透了硝烟,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充足的补给,却拥有比钢铁更坚硬的信念,比磐石更顽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长征中红军不仅是战斗队,更是宣传队、播种机。他们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种撒到哪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让千千万万的农民看到了希望。在四川大凉山,红军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留下了“彝海结盟”的千古佳话;在陕北,他们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根据地。长征的胜利不是军事上的偶然,而是信仰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它向世人证明只要为了正义的事业,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征是一条从史册蜿蜒出的英雄之路。它从瑞金出发,经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到吴起镇的胜利会师,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每一座山峰都见证着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长征是一段永不磨灭的永恒记忆。它的故事被写进课本,被搬上舞台,被拍成电影,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传承。星火燎原出民族复兴的希望,从长征路上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征凝练出最壮烈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呐喊正是长征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而奋勇前进。长征用鲜血染红共和国的旗帜。五星红旗上的红色是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所染,它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长征浇筑成民族繁荣昌盛的丰碑。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进步,人民幸福,这一切都是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取得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长征,依然能感受到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草鞋虽已远去,但它所承载的韧性永远不会消失;征途虽已结束,但它所彰显的信念永远不会褪色。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让我们永远铭记长征的历史,传承长征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续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英雄史诗!(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