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陕北寻墙觅堡的第四、五日,我们的脚步从府谷迈向了神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我们探访了闪耀着远古文明辉煌的石峁古城遗址;探访了麟州故城、永兴堡、东山旧城、神木营城、柏林堡、高家堡这六座营堡,遗憾的是,我们暂未踏足大柏油堡——这份留白,恰是神木赠予我们的念想,我们笃定地说:神木,再会!</p><p class="ql-block">行至神木高家堡,怡然、火燕与领队鬼斧一同走进人民公社大食堂,享用了一顿充满年代感的午餐,为旅途添了几分烟火气。餐后我们继续循着长城脉络探访建安堡与双山堡,便已是从神木跨入了榆阳地界。</p> <p class="ql-block">关于榆阳——</p><p class="ql-block">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交界处,是榆林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榆阳既是一座汉蒙文化千年交融、京畿江南风韵犹存的古城,明成化年间筑榆林城,成为九边重镇之一。榆阳境内以明长城为界,北为风沙草滩区,南为丘陵沟壑区——榆阳,我们来了,在长城砖石间寻觅您的古韵风情!</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p><p class="ql-block">建安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镇大河塔村,</span>为明代长城线上著名的36营堡一,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巡抚余子俊筑堡设防。</span>万历三十五年(公元<span style="font-size:18px;">1607年)用砖石外包砌筑堡墙。</span></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东门——</p><p class="ql-block">建安堡城址平面为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东北角呈半圆形。<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东、南、北三个城门,每个城门均有瓮城、门楼。</span>南门为砖包夯土墙,筑一座角楼,东、西墙各筑一马面。</p><p class="ql-block">这是东门,门楼“五券五伏”的结构属于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的航拍照片。建安堡位于山顶,位置较高,属于极冲上地,目前处于半废弃状态。</p> <p class="ql-block">从东门到门洞望进去,看到有一座阁楼,那是什么建筑?</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标示牌,我们目力所及的楼阁应该是钟楼。建安堡内有大寺庙、娘娘庙、关帝庙、钟鼓楼等明清寺庙遗址。</p> <p class="ql-block">钟楼(中兴楼)——</p><p class="ql-block">天呐,这座钟鼓楼竟然也是五伏五券,规格真高!据记载:钟鼓楼位于建安堡中心,初建于洪武三年(1370年),比建安堡修建的时间还要早100多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以钟楼为中心,向西、向南、向北、又向东,游览了建安堡。</p> <p class="ql-block">一层楼台平面呈方形,居中开十字穿心洞,中心四角攒尖顶。洞口五坯五券砖砌,楼台壁面下部砌19层条石,上部砖砌。顶部出檐平砖六层,花牙三层,过洞中央18根圆木搭成梁架结构支撑顶部。</p><p class="ql-block">这是从一楼穿心洞望众神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钟楼也叫中兴楼,据说中兴楼上有《重修中兴楼碑》。</p> <p class="ql-block">钟楼的木梯陡峭近70度角,空间狭窄只能容一人缓步而上。二层为砖砌台体建筑,1997年新建,二楼是玉帝庙,三楼为真武庙。</p> <p class="ql-block">在西北的边堡都有建钟楼的习俗,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宗教活动场所,故被当地百姓冠以“玉帝楼”“玉皇阁”之类的称谓,“威震北方”匾额高高悬挂。通常情况下先建有城堡,后在城堡中心建楼,而建安堡先建楼,后有堡,建安城堡围绕此楼建造而成。</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中兴楼上找到了失去碑座、扑倒于地的《重修中兴楼碑》,碑上记载:中兴楼创修于成化末季,补于雍正初年,至今已有540多年历史——这一记载与上文提到的最早建于洪武三年(1370年)有些不符,感觉莫衷一是。</p> <p class="ql-block">1979年重修钟鼓楼碑</p> <p class="ql-block">仍然是钟楼(中兴楼),鬼斧领队与火燕收完无人机,建安堡的天光黯淡下来,怡然如魅影般<span style="font-size:18px;">还在中兴楼旁转悠——让人着迷的一座楼子!</span></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掩于荒草间的老房子,称为“百年老屋”。在这片被时光遗忘的角落,<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老的窑洞屋顶的杂草肆意疯长,曾精致的木窗棂几近坍塌,那拱形的窑洞口,曾映照着多少代人的晨昏,如今却只余下空旷的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三官庙——穿过中兴楼,沿着一路荒草继续向西,发现另一座楼阁——三官庙。</p> <p class="ql-block">官庙位于建安堡西墙马面上,是村民在80年代以后陆续重建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庙上有“永镇北方”四个大字,展现出这座古城的厚重历史。</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西墙。</p> <p class="ql-block">从三官庙望建安堡正中的钟楼(中兴楼)。</p> <p class="ql-block">从建安堡三官庙下来,我们回到了钟楼,向南。这是在钟楼城门洞向南看到的楼阁,按照标识,应该是众神庙。阁楼上没什么可看,我们便从旁边绕过,奔南门。</p> <p class="ql-block">众神庙对面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南门。</p> <p class="ql-block">南门外还保留着瓮城。</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南垣,墙基规整如削,夯土墙体坚若磐石。五百年风雨剥蚀,它依旧昂首挺立,将岁月的沧桑凝作不倒的脊梁。西南角的城垣之上,一座寺庙默然矗立,我们未及近观,只留一份远眺的遐思。</p> <p class="ql-block">南城垣外的省文保碑与县文报碑,它巍然挺立的样子与南城垣外城墙的壁立如削倒是相辅相成。</p> <p class="ql-block">王总兵事迹——</p><p class="ql-block">南城门内立牌介绍王总兵事迹。</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怀远周济民(又名周四),在西川(今子洲)聚众起义反清,不久攻下定边、靖边、米脂,绥德一带。定边守将朱龙、神木守将孙崇雅响应周四,在攻打神木时,途经建安堡,夜袭城堡,在攻破北门后,烧杀抢夺了半个城堡,驻城总兵率军120名与之对抗。当时,当地籍王总兵正返乡守孝,被战火惊醒,立即集结随队人员30多名镇守建安堡东门,拼死抵抗,双方伤亡惨重,燧周部进攻受阻往东北方向撤退,王总兵英勇奋战、单枪匹马追至瓦罐粱一带,战马陷入泥沙被周四残部包围,削去头颅,无首立身坐于马背巍然不动,周阳残部见状惊为天人落荒而逃,直至百姓跪马前叩首祷告,方才安然落于马下。后王总兵之子为其父铸金首,避歹人侵扰用时49天葬坟墓50余处,现王总兵真实墓葬无业考证。</p> <p class="ql-block">大寺庙——</p><p class="ql-block">大寺庙位于建安堡城内东北侧,始建于明朝,盛于清朝,彼时香火旺盛,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大广寺门之佛门广大,怡然突然看出点问题:既然横幅顺序是从左向右,对联顺序与横幅文字方向保持一致,也应该从左向右好吧,这副对联的顺序显然不对嘛!但是,都已经是废弃了的寺庙,谁还去管它呢?</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p><p class="ql-block">看见荒草凄凄、庙门紧闭,我们也就失去了到访的兴趣,仅仅拍了关帝庙的影壁,又是色彩鲜明的九龙壁,虽然我们看到的建安堡到处都是一片荒芜,但这九龙壁影壁却生机勃勃。这块九龙壁与我们在府谷关帝庙看到的一样,看样子是批量生产,与其它无关。</p> <p class="ql-block">眼光娘娘庙——</p><p class="ql-block">眼光娘娘庙在大寺庙的西面,这两座寺庙是建安堡最有影响力的寺庙。但“眼光娘娘庙”我还第一次见到,感觉甚是新鲜。庙门的对联很有意思:对联为:廟院有塵清風掃,山門無鎖白雲封;横批是保我子孙。这副对联与我们在山西保德关帝庙看到的一样。“保我子孙”,怡然想这是眼光娘娘的职责吗?</p><p class="ql-block">庙门虚掩,我们迟迟疑疑地推开庙门,到里面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先看这《重修眼光菩萨送子娘娘碑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光菩萨与送子娘娘是指同一神祇?不是。</span>眼光娘娘全称“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在东岳泰山,她是一位专职负责医治民众眼疾的女仙,手托着一只大眼,象征明目去眼疾;送子观音是佛教中主宰生育的神祗,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观音菩萨”,通常被描绘为怀抱婴儿的形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二者又有联系。</span>都与生育相关:送子观音主要职能是赐予信徒子女,而眼光娘娘在道教信仰中也被认为主宰着一个家庭里孩子的数量,信众也会向其祈求早生贵子或是求男求女。其它的相同之处在于:皆为女性神祇;都象征着美好愿望;都有慈悲善良的特质。</p><p class="ql-block">所以,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不同于堡子中的大寺庙与观音庙,眼光娘娘庙还有香火的,“保我子孙”涉及到每一个家庭。</p> <p class="ql-block">建安堡北门——</p><p class="ql-block">穿过及腰的蒿草向北寻去,脚下竟隐现着前人踩出的路径。怡然暗自揣度:“是同来寻古的知己,还是照看庄稼的村民?”心底却偏向着前者。拨开荒芜的瞬间,仿佛踏入时光隧道,破译那封存了五百余年历史密码。</p> <p class="ql-block">据考量:建安堡北门无存,豁口宽6米,瓮城开西门。</p> <p class="ql-block">北门瓮城,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北门外应该是断崖!”我对火燕说。火燕说,你怎么知道?你想啊,<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安堡原有东南北三个堡门,南门、东门在原遗址进行了复修,北门没有复修的缘由应该是“此路不通”,因而可能是断崖。也许怡然的推理没有什么道理,但火燕到瓮城边缘看看,下面果然是断崖!</span></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的建安堡有一种苍凉的美!2013至2015年国家文物局实施明长城保护加固工程,建安堡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和“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奖。电影《东邪西毒》、电视剧《大秦腔》、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等影视剧曾在这里拍摄。资料显示建安堡有居民30多户,应该是至少前十年的统计数据,现在堡子里有多少人呢?“不超过二十个人”,村民们对我们说。</p> <p class="ql-block">这是建安堡村的牌坊,在车上匆匆拍摄。离开建安堡,心里涌起一种淡淡的怅惘。昔日固若金汤的城堡,现在已是破败的城垣,曾经"三街六巷七口井"的繁华街巷,如今被荒草侵占,恍若蛮荒的剪影……建安堡的老人们啊,不知道你们还能坚守多久!</p> <p class="ql-block">——双山堡</p><p class="ql-block">离开建安堡,我们去寻找双山堡。双山堡位于榆阳区麻黄桑镇双山堡村,是明长城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双山堡西门?好丑!跟建安堡的现存状况真是无法比拟!</p><p class="ql-block">但是双山堡的价值并不会被这座丑西门所泯灭。明正统二年(1437年)由延绥巡抚在北地湾初筑堡寨,成化年间移筑今址,万历六年(1578年)重修。该营堡北距大边5千米,东距建安堡20千米,西距常乐堡20千米。</p> <p class="ql-block">从西门开车进入堡子,堡子里也很空旷,但与建安堡的荒芜相反,非常干净整洁。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崭新的寺庙,好像还没有完工。</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爷庙。老爷庙供奉谁?“老爷庙”是民间对供奉特定神明庙宇的俗称,核心供奉对象多为关羽(关老爷),因关羽在民间被尊为“武圣”“关老爷”,是最常见的“老爷”形象。部分地区的老爷庙也可能根据地域信仰差异,供奉土地公、岳飞或其他地方保护神,但以关羽为绝对主流。</p> <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还没有名字,但有“元佑此方”的匾额。这说的是哪位神祇呢?原来这是双山温老爷庙。</p> <p class="ql-block">赫连勃勃凤凰陵怎么还在这里?鬼斧领队我们都很怀疑。其实不是我们怀疑,赫连勃勃凤凰陵的所在存在较大的争议,尚未得到确凿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据支持。</p><p class="ql-block">据清嘉庆年间《延安府志》记载:“赫连勃勃疑冢,在延川县东南六十里白浮图寺前。有七冢,相传为夏王疑冢云”。《延川县志》也记载:“白浮图寺,在县城南六十里,寺前有七冢,前人以为夏王疑冢”。目前仅存二冢,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稍道河乡古里村东1.5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看完西门附近的一系列寺庙,我们开车进入堡子中心,发现更为壮观的楼阁——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这壮观的三层楼阁,其结构与建安堡的钟鼓楼一样:二楼是玉帝庙,三楼为真武庙。真是太新了,我们没有心情登楼去看了。</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对面是戏台。</p> <p class="ql-block">转过钟鼓楼,我们看到南城墙附近有一座寺庙,到了跟前,发现这座寺庙还存有一点古风,这是一座上方娘娘庙。</p> <p class="ql-block">不过怡然有些不懂了,既然是上方娘娘庙,天花板怎么会是太极图图案呢?</p> <p class="ql-block">双山堡啊双山堡,你真的是一点古迹也没有吗?</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转到了堡子的北面,发现一座九级佛塔,虽然一点也不沧桑,但总觉得应该有些故事,塔而寺,有塔一定有寺吧!</p> <p class="ql-block">果然,塔后就是一座金刚殿!</p> <p class="ql-block">金刚殿大殿外有一座石碑,看着很古朴呢!</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的碑文漫漶严重,但细看碑文,有“乾陵十七岁年岁次壬申”的字迹——这正是此座寺庙的历史价值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金刚寺大殿内也有壁画,但是色彩艳丽、画风拙稚,没有古风。</p> <p class="ql-block">光看寺庙了,我们看看双山寺的堡墙遗迹吧!双山堡依山就势铲削而成,属极冲中地。其平面呈不规则形,城周长约1.61千米,占地面积约0.08平方千米。现存城墙、马面、角楼及城门残迹等。</p> <p class="ql-block">堡子南墙,只有一段遗存在深秋的风中叹息!</p> <p class="ql-block">但是航拍的照片显示南墙外是峻坡深壑。</p> <p class="ql-block">堡子的西北角楼</p> <p class="ql-block">堡子的西堡墙。</p> <p class="ql-block">这是堡子东墙,几乎完全被深沟险壑割裂吞噬。</p> <p class="ql-block">双山堡还有一座崇山寺,这是恢宏壮观的山门,没进寺庙,只拍山门而已。</p> <p class="ql-block">出了这座山门就走出了双山寺。双山堡是陕北保存较好的营堡之一,对于研究明代军事防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双山堡是冷冷清清地干干净净,堡内已经没有居民,成为众神集结的堡城,居民们已经都搬迁到堡外居住了,愚以为这大可不必,有人的滋养,众神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烟火气,生活才充满激情。但是堡子也有热闹的时候,比如庙会的时候,众神们也就那几天上班,其它时候就懒懒散散了。</p> <p class="ql-block">双山堡的修庙运动远没有结束,我们看到堡子里张贴的的告示:2025年关于崇山寺的修缮费用为1742817元。</p> <p class="ql-block">当夜幕降临时,我们抵达榆林城住宿,即将与团队其他成员汇合,一场期待已久的国庆七日榆林长城行,也自此拉开序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