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谢2025年秋季旅游日记(九)

老谢谢

<p class="ql-block">今天终于晴天了,一个星期没见到太阳了,今天见到了佛光了。我们去到白马寺游逛,又碰到一位好心开的的司机把我们送到检票口,让我们少走了一公里路。我们游逛过许多寺庙,唯独白马寺在平地上,不用爬山上台阶就可以进寺庙了,白马寺还有一个特点,烧香拜佛磕完头,还有别的景点游玩,不像其他寺庙烧完香磕完头就算逛完了。</p> <p class="ql-block">来白马寺的游客特别多,但白马寺的景点也多人流分散还可以接受。人们烧完香磕完头,还可以去泰国官,缅甸官,印度官和景点继续游逛。</p> <p class="ql-block">看着这个石球游客们争先恐后的去摸蹭,说摸哪里哪里不疼。说起来白马寺我还在童年的时候,听大人们说白马寺的事,说是白马寺有一个老太太传治跌打损伤,接骨推拿,医道很高,说的神乎其神,我今天终于看到真正的白马寺了,使我想象的比其他寺庙要好,有逛头。</p> <p class="ql-block">在白马寺游逛到了中午肚子饿还有免费的斋饭,有馒头,炒菜,稀饭,面条。来吃饭的游客特别多,有一个好心的中年妇女热情的告诉我们地方,我们也去吃了一顿,她不告诉我们,我们真不知道,说起来也怪她不给别人说,就把我们三个拦住说有斋饭吃,好心人啊</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简介;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以下是其简介:转下面继续阅读</p> <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遣使赴天竺求法,永平十年,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携佛经、佛像抵洛阳,初居鸿胪寺,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建寺,因白马驮经,故名“白马寺”。寺名延续了对天竺客人的“宾礼”传统,成为中国佛教史上首个以“寺”命名的官方寺院。转下面继续阅读</p> <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寺院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现存建筑多为元、明、清时期遗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两侧配钟鼓楼、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寺内保存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十八罗汉等,工艺精湛,弥足珍贵。转下面继续阅读</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它将佛教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后又影响欧美,成为全球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寺内还保存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第一部汉文佛律《僧只戒心》等重要文物,奠定了其在佛教史上的核心地位。转下面继续阅读</p> <p class="ql-block">国际化特色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钟楼,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在寺内建造佛殿,形成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共存的独特景观,使其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多元佛教建筑风格的国际化寺院,彰显了佛教文化的包容与交流。转下面继续阅读</p> <p class="ql-block">现状与保护白马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寺内设有免费茶室,供游客休憩。近年来,寺院持续进行修缮与保护工作,同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信众前来参观朝拜,传承佛教文化的同时,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齊云塔院简介 </p><p class="ql-block">齊云塔,又名迦舍利塔,為中国第一古塔,創建於東漢永平已巳年(公元六十九年)。據《釋源大白马寺齊云塔重具记》载,已巳年二月八日,漢明帝劉莊駕臨白馬寺,會見騰、蘭二位印度高僧。當时摄摩腾問:寺之柬南是何馆室?帝曰:很早以前,那裹忽然涌起一個土阜,高丈除,人們把它继平,接而復出。其上时放光明,百姓皆以為奇,故稱"聖塚",自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祈求重验、然情由未知。摄摩腾道:《全藏》有云,如来诚度百年之後,有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於天下,共有八萬四千,東土中国有十九處。陛下所言"聖琢",即十九定中之一處。由此,帝便下诏,於"聖塚"之上,依二高僧所傳印度佛塔檬式,建佛塔九層,高五百馀尺,炭若敬峙,抗曰"齊要"。齊云塔初建木塔,後毁於火。现存之云塔,高三十五米,共十三層,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所重修,故又稱"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歴史。</p><p class="ql-block">齊云塔另有一奇,富您站在齊云塔南面,大约二十米處用力擎掌,便可聽到從搭身處發出"哇哇 "的叫聲,和青蛙的叫聲十分相似。這是齊云塔獨特造型所形成的一種聲物理现象,因塔面上凸凹不平,故使回聲不齊所致。</p><p class="ql-block">齊云塔院座北面南,沾地面精四十馀畝。自一九八九年以来,在市宗教局领導下,白馬寺已故方丈海法法師積资百萬,修建齊云塔院,建有禅堂、教室、觀堂、僧房等三十餘間及山門、碑廊,成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場。现有尼聚三4'十餘人在此修事佛法。</p><p class="ql-block">佛唇二五四五年迦提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