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坨—老君堂—南天门环穿

呢喃

<p class="ql-block">文字/呢喃</p><p class="ql-block">摄影/呢喃、队友</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爬山,越来越喜欢。一周不爬,就好像吃亏了,就好像遗漏了什么,错过了什么,缺失了什么。甚至还有了改变自己,超越自己的想法。这种喜欢似乎与年龄背道而驰,但是,喜欢又是不分年龄的,每个年龄都有喜欢的权利。好!既然这样,那就成全自己吧——去爬山!</p> <p class="ql-block">  晨光熹微时,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大巴车带着47位队友在高速上安全行驶,经过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一条条清亮亮的小河,一座座彩色屋顶的小村庄,九点半到达了登山点附近。</p> <p class="ql-block">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叫蚕姑坨,在河北保定易县。蚕姑坨是河北狼牙山五坨之一。这五坨分别是棋盘坨、牛心坨、莲花坨、褡裢坨和蚕姑坨‌,它们分布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境内,属太行山脉东麓,共同构成了狼牙山复杂险峻的地貌特征。‌‌蚕姑坨位于狼牙山东部,为五坨中最大且最险峻的山体,以蚕姑祠、灵峰院和南天门等闻名,抗战时期为重要据点。‌‌看来,这个蚕姑坨是个秀美风光与人文历史兼顾的地方。这一点,从队友清风清爽的诗作中也能大致了解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蚕姑坨环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狼牙东麓秀峰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烟云缈缈鸟鸣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蚕姑织艺济黎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圣母塑身佑林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君修炼成正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道貌飞升列仙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门洞开丹青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霜叶绚烂染苍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清风清爽</p> <p class="ql-block">  刚一下车,我们就融进了登山的大军之中。按照路标的提示,来自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们如一股清流向蚕姑坨涌进。</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开始的土路,还是后来的石头路,虽然坡度不大,可一直都在爬升。</p> <p class="ql-block">  尽管登山者人潮如涌,留下痕迹还是要做的。不能停留,那就抓拍几个吧。瞧,何时何地都是顽皮乐观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连续的爬升,强度确实不小。偶尔就会看到路人停歇。我也听到了队友的气喘吁吁。热队也不止一次在后面嘱咐领队要“控制速度”。</p> <p class="ql-block">  我不敢怠慢,更不敢有太长停留,一路走着赏景,一路踅摸着队友,生怕自己把自己弄丢了。</p> <p class="ql-block">  总有先行者,也总有后来人。我们就是这样,前面的人稍作停留等等后面的同伴,后面的队友紧追慢赶前面的强者。相互迁就,相互包容。</p> <p class="ql-block">  看到前面有队友停下来拍照,原来在这里可以很清晰地远观南天门的模样。多么奇特啊!山体间,竟然有那么一个大洞。据说,这个洞是一个叫蚕姑的尼姑修炼圆满后击峰破壁而成,而后飞出成仙了。看来,这是一个通往神仙之路的大门啊。</p> <p class="ql-block">  蚕姑是谁呢?相传,她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尼姑,在今河北保定易县附近山洞中修炼。因她在山中广泛种植桑树,教导百姓养蚕和缫丝技术,改善民生,所以被尊称为“蚕姑”。历经数年修行,她终成正果,飞升成仙。后人感念其恩德,在山顶修建庙宇并塑像纪念,尊称其为“蚕姑圣母”,山名“蚕姑坨”也由此起源。</p> <p class="ql-block">  我一边往上攀爬着,一边时不时地遥望南天门,感叹它的奇特。突然,在南天门旁边的山顶上看到了两个人,再仔细看,竟然是自己的队友——风轻云淡和新队友马陆。我高喊着与他们招手。那份激动不亚于他们登高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  到达了一处分岔口,右转上行几十米后便到达了蚕姑坨顶峰。顶峰上有纪念蚕姑圣母而建造的庙宇。因自己对庙宇不太感兴趣,没有游览,也没有拍照,只是站在栏杆前,遥望崇山峻岭。</p> <p class="ql-block">  从蚕姑坨庙宇处下来后又到分岔口,左拐上行,我们又发现了一处秀美的小石柱,独门独户,直指苍穹,很有个性。看它,宛如一根点燃的蜡烛,矗立在天地之间。难道,这就是蜡烛蜂?</p> <p class="ql-block">  队友们的顽皮又来了。拍拍它的头,揪揪它的头发,再吃我一掌。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简单。</p> <p class="ql-block">  继续左走上山前往老君堂的方向。老君堂离蚕姑坨1500米,这1500米要上升下降再环绕过去才可以抵达。这一路上美景如画。放眼望去,山坡上层林尽染,五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弯弯的山道上,各种色彩的树木与我们擦肩而过。让我不得不多看它们几眼。</p> <p class="ql-block">  红得似火</p> <p class="ql-block">  绿得清新</p> <p class="ql-block">  稀稀落落的枝条,轻轻浅浅的色彩却仿佛看到了阴暗中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石头也会开花啊。你看,那一抹红,一抹黄,一抹绿,不就是开在石头上的花儿吗?</p> <p class="ql-block">  秋在山里走,人在画中游。叫我怎么不爱它?</p> <p class="ql-block">  天地间,高山巍峨,景色俊秀。</p> <p class="ql-block">  渺小的我们,被裹在五彩斑斓之中,仰视崇山峻岭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此情此景,总是让我内心里升腾出无尽的美好。这种美好不是对过去的怀念,也不是对未来的憧憬。而是此时此刻,如同走出了凡尘,身处于仙境。</p> <p class="ql-block">  远处,云雾绕峰顶,近处,红叶满枝头。</p> <p class="ql-block">  横看一波一波,纵览一道道。纵横之间,多少往事随风去。</p> <p class="ql-block">  一段休闲的路程后,我们来到了老君堂。由此入境。</p> <p class="ql-block">  老君堂得名于道教始祖老子(太上老君),传说其为老子修成正果的所在,老子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曾在此炼丹修道。据记载,庙宇可能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清乾隆元年重修,形成现今依悬崖而建的院落格局。建筑坐北朝南,包括三间红漆房屋,供奉老子塑像,平台狭小(南北不足6米,东西约30米),体现道家简朴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战国时期‌:</span>燕昭王为求长生,派方士在狼牙山炼丹,拜坛仪式于老君堂举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唐代‌:</span>道家朱翁在此修道,并流传“缩地法”传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抗战时期‌:</span>李道长曾搭救狼牙山五勇士中的葛振林和宋学义,为近代重要史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老君堂边用餐。现在想想,也只能在这里用餐了。一路上要么悬崖峭壁,要么山道弯弯。守着圣地用餐,就当感染些文化气息吧。</p> <p class="ql-block">  从老君堂出来后,环山绕行,前往南天门方向,我们要亲手触摸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  道路依然狭窄,我们一字排开。因为要赶时间,没有太多时间来逗留了。只能远远地看一眼那个醒目的红房子,那个道家圣地——老君堂。</p> <p class="ql-block">  彩叶迷人眼,心系万重山。</p> <p class="ql-block">  依据路标,我们在这个拐弯处开始向南天门爬升,难度也随之而来。道路不但陡,而且狭窄。部分路段,对于我来说,手脚并用才可以上去。真想停下来喘口气啊,但根本就容不得我停下来。因为队友就紧跟其后,而且,骨子里的倔强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不能停下来。</p> <p class="ql-block">  终于爬上来啦!当我看到队友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长舒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近在咫尺!一个庞然大洞出现在眼前。当年,蚕姑是怎样的修为啊,才一掌击穿了高山石壁,留下了这洞口。</p> <p class="ql-block">  从洞下仰视,洞的顶端是那样纤细,仿佛微微给一点力量,它就要断了。但,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它依然完好无损。南天门还在,蚕姑的故事还在流传,蚕姑教世人养蚕缫丝,造福百姓的佳话还在世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蚕姑的本事,就在洞两侧的石头上一展“风采”吧。</p> <p class="ql-block">  从南天门下来后,我们一路下行。下山的路坡度不小,可能前一两天下过雨吧,山路有些滑。一路战战兢兢,一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摔倒了。</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不知说了多少次谢谢。你以为是我很懂礼貌吗?错!真正文明的人是从对面走来为我让路的登山爱好者。你以为,你带走自己制造的垃圾就是文明了?其实,比你更文明的是那些走一路拾一路垃圾的登山者。以前,我都会以我们不乱扔垃圾而荣。当我在下山途中,看到两个人费劲地将垃圾从灌木丛中捡起,他们流露出的不是埋怨,而是小小的开心时,当我看到一个人手提着满满一袋子空瓶子时,我才知道,我们有多么平庸。我对同行的队友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品德高尚的人。”</p> <p class="ql-block">  而另外一支由十个人组成的队伍则选择了攀爬南天门峰顶。看着他们登顶的视频,心里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与能力。</p> <p class="ql-block">  这次蚕姑坨环穿,不仅欣赏了秀丽的秋色,还了解了道教文化的历史。风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恰恰是蚕姑坨的绝妙之处吧。或者也正是这一点,才吸引了众多的登山爱好者们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  途中修石路的老人,捡拾垃圾的登山者,主动让路,为你加油鼓劲儿的陌路人……他们的善良如阵阵春风,又如暖暖秋阳,赶走了登山过程中的疲劳。</p> <p class="ql-block">  喜欢爬山,不单单是强身健体,开心快乐。当我走进大山,见我所见,想我所想。它既可以让我激情澎湃,又可以让我沉静似海。它既可以让我看到自己的渺小,又可以让我见到自己的伟大。我在山中成长,我在山中找到更真实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活着,就是要不断地与自己相遇在春天里。丰盈自己,明媚自己,温暖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