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龙城寨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与姐相约外出走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姐让我上网找个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找到了一个叫“九龙城寨”的小视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想看看九龙城历史,便一同前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以下图片随拍于九龙城寨遗址。原片,没作修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字解说来源于百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也叫九龙城或寨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是中国香港殖民地时代位于今九龙城区的一座围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位于九龙半岛东北角,毗邻九龙湾,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3年,九龙城寨被拆除,在拆毁之前,有50,000多名居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历史可追溯至宋朝军事据点,原为潮州人聚居地,被称为"小潮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政府于1847年修筑周长199丈石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保留管辖权至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形成"三不管"地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该地区因法律真空逐渐聚集非法场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1至1945年,日寇占领香港期间,拆除九龙城寨的围墙,使其失去防御功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战后发展为贫民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泰国移民因语言相通聚居于此,形成"小泰国"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中英于1987年决定清拆城寨,1993年拆除工程启动,1995年原址建成九龙寨城公园,保留清代衙门遗址及城墙文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7年7月1日,中国对整个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问题,为尽早从根本上改善九龙城寨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热映推动相关旅游热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10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推出“九龙城寨光影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都市记忆的留存,反映的是一段城市的特殊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挣扎在多层空间的人群,是一个微缩的香港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虽然九龙寨城被拆除,但“寨城”的记忆却始终无法抹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暴力的、警戒的、黑暗又魔幻的“寨城”构筑了中国香港末日文化情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朝廷在尖沙咀与茶果岭一带设立了一个名叫官富场的盐场,其旁设“官富寨”,并派遣盐官管理及驻军保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产盐量下降,元朝政府撤销了盐场,将“官富九龙寨”改为“官富巡检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668年清政府在九龙寨设立瞭望台,使其成为海滨防守驻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682年将其改为“九龙汛”并派兵驻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正式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46年两广总督者英奏请清政府兴建寨城,用以作为驻扎九龙的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寨城工程于11月25日竣工,次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得名“九龙寨城”,成为清政府在香港唯一管辖的地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了吸引中西人士前来游览和赌钱,九龙城寨在1873年开始建筑新码头,两年后建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方便旅客,在码头前还建一避雨亭,上题“龙津”两字,后来的“九龙寨城城园”内有一小桥,题名“龙津石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九龙城寨副将张玉堂从1854年到1866年共任职13年,为了敬惜字纸,造过一个“惜字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8年,甲午战争后,英国政府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要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的新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谈判时,清政府官员李鸿章力争保留了“九龙寨城”的主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新界的接管,英国人进行得并不顺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9年爆发了“新界六日战”,新界乡亲有组织地应战,让港英政府认为有九龙寨城官兵在从旁协助,所以以此为借口,将清朝官兵赶出了九龙寨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在李鸿章的抗议下,英国军队最终也放弃了对九龙城寨的驻守。从此之后,城寨就变得人烟稀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辛亥(1911)革命后,当时的广东新安县改称宝安县。宝安县曾派员管理九龙城寨,但被香港政府所阻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其后军阀割据,谁也不去插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依然坚持对九龙城寨的管治权,延续了清朝的立场,但由于政局风雨飘摇以及艰苦对日抗战,因此其实际上没有能力行使对九龙城寨的权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25至1927年国内大革命时期,人民反帝浪潮高涨,英政府也无暇理会这座小城,城内一切仍保留辛亥革命时状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中国局势动荡,许多人到港谋生,这小城土地易得,建筑又不受限制,不少人到九龙城寨落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30年后,城内居民已由初时64户463人扩大到屋宇百余家,居民达2000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对英国宣战,迅速攻陷香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2-1945 年日军占领香港期间,九龙城改名“元区”,而九龙寨城的城墙等建筑被日军用作填海、扩建机场的材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抗战胜利后,不久又爆发国共内战,大量难民涌入九龙城寨栖身,这为刚刚回到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中的香港,制造了不少管治上的不稳定因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此,港英政府试图在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而无暇顾及之时,一举解决九龙城寨的遗留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1月5日,香港政府派大批军警武装进入九龙城,强拆民房70余间,并拘捕居民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但事件引发中方官民的激烈反应,蒋介石指示外交部除了重申对九龙城寨的管治权外,还对英国提出抗议,严正交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市民亦发起了反英示威,甚至焚烧沙面的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宋子文与英交涉,拒绝英人在寨城的权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另外,在1948年1月7日,广东省宝安县县长王启俊与县参议会议长等人,亲临九龙寨城巡视宣示主权,并支持成立“宝安县九龙城居民福利会”的自治组织,最终迫使港英政府取消拆迁计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是,经过一番外交角力后,九龙寨城便开始成为了一个非常奇特“三不管”地带——中华民国政府无力管,英国政府不敢管,港英政府无权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处于无政府状态下,九龙城寨逐渐沦为三合会活跃地带,成为贩毒、卖淫、赌博等罪恶滋生的温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截至1954年,城寨内有154间烟窟(吸食毒品鸦片的场所)、20间风月场所、5家赌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的九龙城寨是外人望而生畏的不法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虽然这里黑帮势力强大,但寨城内部泾渭分明,自成一套法则,黑帮住在城东,普通居民住城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贫民、难民们在城寨夹缝中艰苦营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港英政府当时拒绝为内地医生颁发行医执照,九龙城寨又成为了开设无牌牙医诊所的首选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统计,城寨曾聚集了高达120多家牙医诊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缺乏政府管控,外加这些牙科诊所收费低廉,即便知道这些诊所不正规,很多低收入人士仍然是源源不断涌入光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除此之外,因为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以及各种生产销售许可,许多居民便在城寨随意开设商铺、作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统计,九龙寨城在拆毁之前有50,000多名居民,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9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超重的人口负荷使得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连基本的用电用水都成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港英政府对城寨不供电,唯一的电力来源是偷接城寨外的路灯电缆,但偷接的电线经常被掐,停电成为了家常便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同时,城寨内乱接电线的现象也非常常见,屋顶到处是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天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在用水方面,城寨里只有一些水井和8条公用水管,但都远离住宅区,而且全在黑帮势力的垄断之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居民们只能花钱买水,再把水一桶桶地搬到家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另外,在这里上厕所也是个问题,九龙城寨只有两个公共厕所,环境恶劣。有小孩会直接在路边随意大小便,排泄物直接排到城内的下水道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直至1963年,城西的居民自发成立了一个自治机构——九龙寨城街坊福利事业促进会,才对于改善九龙城寨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帮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最开始,他们轮流巡逻街巷;到了1970年代中期,他们争取到中华电力公司和电话公司为城寨居民提供电、电话线;1977年又向香港政府争取到派出清洁队清理垃圾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福利会对城寨贡献很大,该会在居民间有很高地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居民租房、买卖楼房等皆到福利会登记;居民发生纠纷,也会由该会调解仲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发展到后来,这个自治组织还有了自己的通讯报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泰国人在九龙城聚居,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那时,香港经济起飞,泰国的年轻女孩为了更好的出路,由媒人牵线到香港相亲,相亲成功便成为“过埠新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泰国华人不少祖籍潮汕,后代懂潮州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语言相通,不少泰国女孩在香港找到潮州人作为另一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本是潮州人聚居之地,自然而然多了不少来自泰国的新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同时与西方国家关系开始缓和,淡化意识形态和历史问题的争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在艰苦谈判下,中英两国最终签订《中英联合声明》,除了租约到期的新界和九龙半岛之外,整个香港岛也交还中国管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对于九龙城寨问题,中英政府也在1987年达成了协议,中国同意港英政府对其进行清拆,迁徙居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过4个月的规划,九龙城寨的拆除工作于1993年3月23日开始,并于1994年4月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公园的建设工程于次月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5年8月,这座占地31000平方米的公园竣工并移交给香港市政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园的设计以清初江南园林为蓝本,分八个景观特征,以完全修复的衙门为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97年7月1日,中国对整个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问题,为尽早从根本上改善九龙城寨居民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切实改善九龙城寨的生活环境,不但符合居民的切身利益,也符合全体香港居民的利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推出“特色社区之香港龙城深度游”,其中“九龙城寨光影之旅”电影场景展重现了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中多个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共设8个展览馆,复原多个九龙城寨中的生活场景,包括跌打馆、发廊、鱼蛋工厂和牙医诊所等;还有香港本地民俗,如盂兰胜会期间搭建的神棚、大士台与戏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清拆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形态表现出现代城市设计中“垂直城市”、“立体城市”、“集约城市”的特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垂直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坐落在个特殊的位置。它既内在于(被其包围)又外在于(在司法权上)主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既孤立于香港之外,又同主城连在一起并依赖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正是这些内在的矛盾使之具有非正式的城市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它充分发挥了即兴创作和适应能力,并最终发展成个巨大的和综合的具有自我创造形式的城市系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区特征,类似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下层商业,上层居住,屋顶休闲”的功能区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且这种分区是自然生成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而并非是预先规划设计的。九龙城寨在文化生态系统中长期保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建筑学方面充分使用自然资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立体城市形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高密度的建筑聚集于九龙城寨,使其地面上的水平街道已不能适应建筑形态与高密度人流的交通需求,又因受到不断升高的建筑挤压和地面空间的不断减少,使九龙城寨的交通空间转移到更高的高度,并形成三个层次的交通系统,即地面交通系统,中间交通系统和屋顶交通系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的用地坡度为1:9,这使建筑长边每15m就要增高一层。因此,在其第三、四层,有一个额外的中间交通运动系统,使连续的水平交通循环成为可能,并且缓解了底部交通系统的压力,因巷子宽度通常不足1m,人们能够从一幢建筑跳到另一幢在屋顶上不受阻碍地穿过整个建筑,邮递员也能够在两幢建筑之间跳跃穿行,方便投递。三维的街道同时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多个出入口使人在建筑循环缺口的内外运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集约城市形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城寨不仅是三维运动空间,也是适应性和集约性混合使用极好的例子,这体现在空间的功能转换,“鸟笼”(阳台)的灵活运用垂直缝隙的综合利用三个方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香港人心中,九龙城寨首先是一个独立自治的港中“城”而后才是一个归属香港的城中“寨”,因而人们更愿意称其为“城寨”而非“寨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纵横交错的“地下”空间、复杂肮脏的生存环境以及避之不及的黑暗传说,超负荷地承载了像“牲畜”一般生存的边缘群体,成为众多研究者笔下“超载的香港符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里商店既是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的场所,又是黄赌徒白粉的供应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街道既是孩子们童年嬉闹的迷宫,又是妓女们招揽生意的交易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边是神父在播撒关爱,一边是古惑仔在抢夺财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天是社工给孤寡老人演出的剧院,晚上便成了脱衣女郎生存的舞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挣扎在多层空间又努力尝试生存的人群,正是一个微缩的香港模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为香港的微缩模型,消失的“九龙寨城”始终笼罩着传奇的末日情结、颠沛流离的黑暗属性,是一首港人用欲望谱写的霍乱挽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寨城见证了150年间香港边缘群体的垂死挣扎;它有着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吸引着南来北往无处安身的人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九龙寨城一直以来都是港人所无法释怀的记忆空间,左手正义、右手邪恶,它经历了封建、殖民,背负着历史赋予的创伤,是流浪者的人间天堂,是普通人的地狱魔方;是独立于政治、社会之外的乌有之乡;更是落入魔窟的暴力之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虽然九龙寨城被拆除,但是“寨城”的记忆却始终无法抹去。暴力的、警戒的、黑暗又魔幻的“寨城”构筑了香港末日文化情绪,正如港人被殖民、被抛弃,回归后却又无所适从的身份一样,“寨城”成为百年香港的缩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