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第六章:攻坚 </b></p><p class="ql-block"><b>        一、 蓝图绘就与现实的壁垒</b></p><p class="ql-block">      个人情感世界的波澜与暗涌,并未分散杨楚航对扶贫工作的专注,反而像一种无声的催化剂,加深了他对脚下这片土地、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尤其是那对命运与他紧密相连的母女)深沉的情感。这份情感,不再是抽象的使命感,而是具体为让小苗能在一个更有希望的环境里成长,让慧敏肩上的重担能轻一些,让所有像她们一样的村民,都能看到生活的光亮。这让他对脱贫攻坚这项事业,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近乎执拗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坝头村的贫困,根源在于“产业空虚”。世代沿袭的玉米、土豆、莜麦种植,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仅能勉强糊口,无法产生可供发展的现金收入。这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壮劳力为了谋生,像候鸟一样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只有老弱妇孺,村庄日渐“空壳化”,大片土地无奈闲置,荒草丛生,缺乏生气。</p><p class="ql-block">      杨楚航与王明、赵宝山组成的“铁三角”,在无数个夜晚,围着村委会那盏昏黄的灯,反复研讨,激烈争论。他们翻阅资料,请教县农业局的专家,甚至杨楚航还通过视频联系了省农科院的同学。最终,结合坝头村海拔较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的特点,一个清晰的蓝图逐渐浮现:放弃低效的传统作物,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如西兰花、白菜花)和耐寒旱的中药材(如黄芪、黄芩)。</p><p class="ql-block">      方向明确了,但通往希望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杨楚航深知,必须取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产业才能落地。他组织召开了一次全体村民大会。</p><p class="ql-block">       村委会那间最大的房间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旱烟的味道和一种怀疑、观望的气氛。杨楚航站在前面,没有讲稿,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向大家描绘着合作社、种蔬菜、种药材的愿景。然而,长期的贫困如同厚重的冰层,冻结了许多人改变的勇气和信心。</p><p class="ql-block">     他话音刚落,角落里就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是村里有名的“老倔头”李大爷:“杨书记,你这想法听着是挺好,画了个大饼。可咱庄稼人实在,得问点实在的。这种新玩意儿,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咱们穷得叮当响,可拿不出钱来折腾。还有,这技术谁懂?种玉米、莜麦俺们在行,那种菜、种药材,万一伺候不好,全死了咋整?最要紧的是,就算种出来了,这山旮旯里,谁要?卖不出去,烂在地里,不是白忙活一场,还得倒贴?”</p><p class="ql-block">      一连串尖锐而现实的问题,像几盆冷水,泼向刚刚燃起的微小火苗。会场里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不少人都跟着点头,脸上写满了“说得在理”和“不敢冒险”。</p><p class="ql-block">     杨楚航没有回避,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声音依然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李大爷问得好,这些问题,我们都考虑过。资金,我们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是申请县里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二是成立合作社,愿意参加的村民可以用土地入股,或者少量资金入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技术,大家不用担心,县农业局会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派专家定期来指导,我们也会组织大家去外面成功的基地参观学习。至于销路,”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这个由我来主要负责。我已经初步联系了市里的几家大型超市、农产品公司和医药公司,他们对我们这种无污染、高品质的高山蔬菜和药材很感兴趣,只要我们种出来,达到标准,他们愿意签订单,搞定点采购!”</p><p class="ql-block">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有具体措施,有背后支撑,那份底气感染了一部分人。这份底气,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来自于他前期无数个电话的沟通,数份精心撰写的可行性报告,以及他代表派出单位市民政局所争取到的潜在支持。</p><p class="ql-block">       <b>二、 躬身力行与希望的萌芽</b></p><p class="ql-block">     然而,空口白话终究难以彻底打消根深蒂固的顾虑。杨楚航明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决定,由村委会牵头,党员和干部带头,率先示范。</p><p class="ql-block">      他动员了赵宝山、村里的会计、以及几户虽然贫困但还有些想法、敢闯敢试的村民,成立了“坝头村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了村东头五十亩相对平整、靠近水源的闲置坡地。五十亩,在这片广袤的山地里不算大,但这是一个火种。</p><p class="ql-block">      蓝图变成了脚下的土地,真正的攻坚才刚刚开始。那段时间,杨楚航彻底褪去了“市里干部”的斯文,几乎将整个人都扎进了那片寄托着希望的田野里。</p><p class="ql-block">     清晨,露水还未干,他就和合作社的成员们一起,扛着锄头、铁锹,出现在地头。清理荒草、平整土地、开挖排水渠……这些农活,他起初并不熟练,但他肯学肯干,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结成厚厚的老茧。坝上的阳光紫外线强烈,没几天,他的皮肤就被晒得黝黑发亮,穿着磨破的迷彩服,混在村民中间,几乎看不出区别。</p><p class="ql-block">     王明主要负责技术把关,联系种子、种苗,协调农技员下来指导。赵宝山则发挥他人熟地熟的优势,协调劳动力,处理一些村民间的琐事。三人分工明确,配合日渐默契。</p><p class="ql-block">      播种、育苗、移栽……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心血。杨楚航跟着农技员,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学习株距、行距,施肥的时机和用量,病虫害的早期识别。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管理要点。</p><p class="ql-block">     邹慧敏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看着他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地里回来,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在村委会的桌子上趴着睡着了,看着他明显消瘦下去的脸颊和黝黑的皮肤,她心疼得像被什么东西揪着。但她不能过多地表露,她的身份敏感,他的身份更敏感。她只能把这份关切,默默地融入行动里。有时,她会让小苗提着一壶晾凉的开水,里面偷偷放上几片清热解毒的金银花,送到地里去。偶尔,在水壶旁边,会悄悄地用布包着两个还温热的煮鸡蛋。没有言语,只有这无声的、带着体温的关怀。</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合作社的田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白菜花苗茁壮成长,铺开一片喜人的绿意;黄芪和黄芩的幼苗也在土壤中扎下了根。看着这片与周围传统作物截然不同的、充满希望的田野,参与合作社的村民脸上开始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里也燃起了期待。连最初持怀疑态度的李大爷,路过时也会驻足看上一会儿,嘴里虽然不说什么,但那眼神里的顽固似乎松动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b>三、 风雪淬炼与绝地反击</b></p><p class="ql-block">      然而,创业维艰,大自然并不会因为人们的努力和期盼就格外开恩。就在第一茬蔬菜长势最为喜人,白菜花也开始现蕾,眼看再有个把月就能上市换回真金白银的时候,一场毫无预兆的、罕见的特大冰雹,如同恶魔的咆哮,袭击了坝头村。</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下午,天色突然阴沉得如同黑夜,狂风卷着沙石打得人睁不开眼。紧接着,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冰雹,如同密集的炮弹,裹挟着毁灭的力量,从天空中疯狂砸落。噼里啪啦的巨响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砸在屋顶上、院子里,更像是砸在每一个依赖这片土地生存的人的心上。</p><p class="ql-block">      冰雹过后,一片死寂。杨楚航和王明、赵宝山第一时间冲向合作社的田地。</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冰窖。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原本长势旺盛的蔬菜地被彻底摧毁,白菜花被打得千疮百孔,叶片破碎,汁液横流,如同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刚刚显露出花蕾的希望,被无情地砸进了泥泞里。只有那些埋在地下的中药材根部,或许还有一丝残存的生机,但地上的茎叶也受损严重。</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的辛勤汗水,无数个日夜的期盼,瞬间化为乌有。合作社里一位姓张的贫困户,这位五十多岁的汉子,直接蹲在了地上,双手抱住头,肩膀剧烈地耸动,发出了压抑不住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呜咽声。他的妻子瘫坐在泥地里,目光呆滞,仿佛魂都被抽走了。其他成员也个个脸色惨白,如丧考妣。王明紧紧咬着嘴唇,眼圈通红。赵宝山蹲在田埂上,一个劲地猛抽旱烟,烟雾缭绕着他愁苦的脸。</p><p class="ql-block">      杨楚航站在地头,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像山一样压下来,几乎要将他碾碎。他看着这片狼藉,看着村民们绝望的神情,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扼住,呼吸困难。他想说点什么,却发现任何安慰的语言在此刻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能倒下吗?不能!他是主心骨,是带头人。如果他此刻流露出丝毫的退缩和绝望,那么这支刚刚聚集起来的、脆弱的队伍,可能瞬间就会土崩瓦解,坝头村刚刚点燃的产业火种,将彻底熄灭,也许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再有人敢尝试。他想到了小苗那双清澈的、充满依赖的眼睛,想到了慧敏那隐忍的、带着期盼的目光,想到了自己对这片土地和村民的承诺。</p><p class="ql-block">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深地、连续地吸了几口带着泥土和植物残骸腥气的冰冷空气,努力将胸腔里翻涌的情绪压下去。他走到那位哭泣的张大哥身边,蹲下身,用力拍了拍他颤抖的肩膀,然后站起身,面向所有垂头丧气的合作社成员,声音因为极度的疲惫和情绪的冲击而沙哑,但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绝望的空气:</p><p class="ql-block">     “都抬起头来!”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天灾!我们躲不过!这是谁也没办法的事情!但是,人心不能散!信心不能垮!”</p><p class="ql-block">      他环视着大家,眼神锐利而坚定,仿佛要将他内心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蔬菜是毁了,大家的心血,我懂!我也心疼!但是,大家看看,我们的黄芪、黄芩,它们的根还在土里!只要根还在,就还有希望!我已经咨询过专家,这些被打坏的菜秧,不是完全没用,可以收集起来做成青储饲料,多少能挽回一点损失,至少能喂牲口,不浪费!”</p><p class="ql-block">     他顿了顿,继续给大家打气,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资金的问题,大家不用担心!我马上向局里、向县里打报告,详细说明灾情,申请救灾补助和产业恢复资金!只要我们人不散,心不死,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把这块最硬的骨头啃下来!坝头村想要脱贫,就不可能一帆风顺!这点风雨,我们扛得住!”</p><p class="ql-block">     他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实实在在的应对方案和不服输的韧劲。这坚韧的态度,像黑暗中的一束光,重新照亮了村民们被绝望笼罩的心田。大家看着他被晒得黝黑、此刻写满坚毅的脸庞,看着他同样站在泥泞里、与他们共同承受损失的身影,那份信任感再次回归。张大哥抹了把脸,站了起来,其他成员也纷纷抬起了头,眼神里重新燃起了斗志。</p>  <p class="ql-block">  <b>四、 浴火重生与希望的田野</b></p><p class="ql-block">      灾后的日子,杨楚航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开始了更加疯狂的奔波。他连夜赶写灾情报告和资金申请,字字恳切,数据详实。他一遍遍地与市民政局、县扶贫办、农业局电话沟通,甚至直接跑去县里找领导当面汇报。他深知,必须尽快争取到支持,才能稳定军心。</p><p class="ql-block">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基于他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和这次灾害的突发性,上级部门高度重视,救灾资金和产业恢复资金以最快的速度审批下来。虽然无法完全弥补损失,但足以支撑合作社重整旗鼓,支付下一季的种子、肥料和人工费用。</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杨楚航敏锐地抓住了这次灾害的“契机”。他没有仅仅向上求助,而是主动联系了市里的电视台和报社记者,如实反映了坝头村扶贫产业遭遇罕见冰雹袭击的情况。新闻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款,有的表示愿意在产品上市后优先采购,有的甚至提供了新的技术信息。</p><p class="ql-block">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虽然在物质上造成了损失,但在精神层面和外部支持上,却为坝头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让村民们看到了杨楚航这个带头人在逆境中的担当和能力,凝聚力空前增强;也让外界看到了这个偏远小村不屈不挠的脱贫意志,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关注。</p><p class="ql-block">     合作社迅速调整了策略,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受损相对较小、且更具长期价值的中药材管护上。同时,利用救灾资金和部分社会捐助,他们补种了一部分生长期更短的蔬菜,并按照杨楚航的建议,开始尝试搭建简易的防雹网,为未来的产业加上一道“保险”。</p><p class="ql-block">     冬去春来,积雪融化,万物复苏。被冰雹蹂躏过的土地,在人们的精心照料下,再次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黄芪和黄芩经历了寒冬的考验,在春风中抽出了新的茎叶,长得更加茁壮。夏天来临的时候,连片的黄芪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像星星点灯,洒落在绿油油的叶片之间,与旁边重新焕发生机的蔬菜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片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的田野。</p><p class="ql-block">     微风拂过,药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杨楚航独自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倾注了他和村民们无数心血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有历经磨难后的疲惫,有看到希望重现的欣慰,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p><p class="ql-block">      他下意识地回头,望向村子的方向。只见不远处的山坡小路上,邹慧敏正牵着小苗的手站在那里。小苗看到他,立刻兴奋地用力挥舞着小手,脸上绽放出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笑容。邹慧敏没有挥手,只是静静地望着他,目光柔和而复杂,里面有关切,有欣慰,有不易察觉的赞许,或许,还有一丝更深沉的情感在悄然流动。</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杨楚航的心中豁然开朗。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无法推卸的责任,与他脚下这片贫瘠却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与那对命运与他紧密相连的母女,仿佛在这一刻,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找到了最终的归宿与交汇点。</p><p class="ql-block">      他知道,他的根,已经不仅仅扎在远方那座繁华城市的公寓里,更深深地、牢牢地,扎进了坝头村这片他曾经陌生、如今却无比热爱的土地,扎进了这项艰难却伟大的脱贫事业中,也扎进了邹慧敏和杨小苗——这对给予他生命全新意义的母女——的生命里。未来的路或许仍有坎坷,但他已然拥有了走下去的全部勇气和力量。(连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