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将福州之行的第一站,轻轻落在“西禅古寺”,是我刻意为之的选择。与其说是游览,不如称其为一场向内的朝圣。古寺的魅力,从不在殿宇的宏伟或历史的纵深,而在于那无处不在的静谧禅意。一脚踏入山门,外界的喧嚣便被隔绝开来,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重新编织。香火在空气中晕开淡淡的暖香,梵音低回,不似劝人出世,更像温柔的提醒——在追逐远方的奔波里,别忘了停下来,珍视此刻的安宁,倾听内心深处被遗忘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西禅古寺”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工业路,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至今已逾千年。作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的诗意,成为了闽都文化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寺内至今珍存两株“宋代荔枝古树”,弥足珍贵。寺中荔枝园更是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每逢盛夏,丹果满枝,绿荫蔽日,为这座千年古刹增添了一份灵动的生机与意趣。</p> <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七星井”,由唐代古井演变而来,共有七口井,水质清澈甘甜,即使大旱亦不干涸。这些古井曾是唐代寺庙重要的供水设施,至今仍被视为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报恩塔”由新加坡谈禅法师为报恩祖庭而募资兴建,1990年落成。塔高67米,共15层,为八角楼阁式石塔,不仅是福建最高佛塔,亦居国内石塔前列。塔身饰有精美佛教浮雕与76尊罗汉石像,融宏伟建筑与精湛艺术于一体,兼具极高的宗教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景致清幽,一座汉白玉观音像静立池中,慈悲庄严。池上九曲桥曲折蜿蜒,其灵秀格局颇具江南园林风韵。可见锦鲤在莲叶间悠然穿梭,整体意境静谧和谐,是自然与禅意完美融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在西禅古寺漫步,于石阶处惊见两只如我的手掌般大小的“巨”蜗牛。它们背着花纹独特的壳,缓缓爬行,似在诉说着古寺里独有的静谧与悠然。</p> <p class="ql-block">这片刻的驻足与自省,是西禅古寺赠予我的第一份,也是最珍贵的行囊。离开时,古寺的钟声轻叩心弦,至今仍在记忆里缓缓回响,为整段福州之旅,注入了宁静而深远的序章。</p> <p class="ql-block">旅行小插曲:</p><p class="ql-block">在古寺问路时我们遇上了一个难题,老和尚完全听不懂我的上海普通话,而他浓重的福建口音在我耳中也如同天书。于是我灵机一动,在手机上写下“七星井”三个字,老和尚顿时会心一笑,随即手舞足蹈、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我竟从他的比划和零星能辨的词句中明白了意思。道谢后,我告诉老公该往哪走,他满脸惊诧:“你居然能听懂这‘鸟语’?”我向丈夫解释到,老和尚说寺里原有七口古井,后来只剩下四口散落在不同方位,游人常常都找不到。我比了个拍照的手势,问大家打卡的那口“七星井”在哪里,老和尚当时往远处一指:“就在那边!”果然,走了三十米左右,“七星井”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一番各说各话的交流后让我恍悟,原来理解的力量,有时甚至可以超越语言本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