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还有三年多就要退休了,不知道,当我最终离开一中,走出学校大门,再回首这片故园时,我是会平静地离开?还是会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其实,无论如何,我的热爱,我的青春已经遍布故园的角角落落,不只教室,不只办公室,还有二号楼外的玉兰,钟楼下的皂角树,以及校园的荷塘,下了夜自习的风……学生们会记得我,故园的一草一木都会记得我。我深爱过这片土地,这所校园。所以,最后,我怎么离开,也就不那么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 若要为过往的教育人生寻找意义与价值,我想应是“职业成就感”。有一年,我做了个手术,近一个月没上课。术后重返课堂,刚迈进教室,便迎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黑板上满是学生的涂鸦,写着我上课的口头禅,中间一行大字格外醒目:“张老师,我们想你啦!”那一刻,我脸上或许平静,内心却如江河奔涌,被一种无声而磅礴的力量击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来,那就是职业的幸福与成就感。我未曾获得过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仅有的两次市级教育先进个人,也是因高考成绩优异得来。可在我心里,学生早已为我颁过最珍贵的奖——那些掌声、笑语、课堂上的欢乐,那些走进一流大学的身影,就是无形却最高的嘉奖。正如陶行知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我奉献过,快乐过,天知,地知,学生知,我知,便足矣。</p> <p class="ql-block"> 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有许多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意义与价值,其中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班里一个男生因表白被拒而一蹶不振,他母亲为此忧心忡忡。我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至今清晰记得与他说的每一句话,更难忘他转身离开时的神情——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眼中重新有了光。那个瞬间所带来的慰藉与成就感,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我给他说:“人世间最美好的是两情相悦,这世上一定有你喜欢她,她也喜欢你的人。她就在前方,就在下一个路口。只要你向前看,前方一片美好。你的成绩在年级前30名,几乎能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你会遇到更优秀、与你更适合的女生。但是,如果你把感情继续放在这个女生身上,就会陷入泥潭与深渊,既得不到爱情,也会失去上好大学的机会。你这么年轻而优秀,当有远大的前途和事业……”他后来考上了国内顶尖名校,找到了很好的女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或许是在关键处扶起了一个即将跌倒的灵魂,让他有了美好的前途,我并未因此得了什么奖励或表扬,这件事也鲜有人知,但他知,我知,就够了。鲁迅先生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虽为一介教师,却曾经“挽救”了一个人,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它不仅照亮了别人,也让我的生命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魅力,并不仅仅源于学识的渊博或教学的精湛,更在于那份流淌于日常的温暖、平等与尊重。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唤醒,往往就蕴藏于不经意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曾教过一个农村来的孩子,他沉默寡言,内向而自卑。同样从农村走出的我,丝毫没觉得他比城里的孩子差。有一次,他妈妈与我交流时说:“您有一次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发言,之后您对全班说‘小魏同学说得很好,我们为他鼓掌’,您不知道他那时心里多么感激你。”听完后,我很受触动,这其实是我上课的常规动作,对其他孩子也这样。没想到,我的话能产生这样巨大的力量,像一束强大的光温暖他的成长。这可能就是教师职业的神圣与责任所在。</p> <p class="ql-block"> 值得叙述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疫情期间,于校长嘱我写一封致学生的公开信。我用心构思,数易其稿。那封信发表后,小有轰动。年级公众号首发,“济宁教育”接着转发,然后《齐鲁晚报》等多家报刊纷纷转发,有数十万人的阅读量。我远在济南、威海等地的大学同学纷纷给我发信息,说看到我写的文章了。现在分享其中一段:“疫情终将过去,阳光终会到来。这或许是一段弯道,却也是超越自我、厚积薄发的契机。泰戈尔说,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同学们,请把这段时光,视为命运为你特设的一课……”以我心,执我笔,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也是实现自身价值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到教学本身。我觉得最好的课不在形式,不在热闹,而在于思维训练的质量,在于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在于形成科学的应试能力。近期在教杨成武写的《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临近结尾时,作者引述毛主席在会议上讲的一段话:“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引导学生放开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毛主席在会议上为什么把这些山名、河名、民族名不厌其烦地罗列?</p><p class="ql-block"> 经过研讨,最后我们认为,如此列举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场合,这是总结大会,需要全面列举,鼓舞士气;二是主旨,这样能表现长征的艰难,红军的英勇,胜利来之不易;三是事件本身,长征是人类壮举,史上未有,值得全面记录。</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作者杨成武在写回忆录时,为何不做剪裁,原文照抄?经过研讨,我们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形象具体,给读者带来直觉感受和冲击力;二是体现对伟人的尊敬、文章的真实严谨,且有历史资料之用。这样,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在教学相长中,在思维的砥砺里,我和学生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说职业的快乐,从根本上讲,与我的个性有关。不喜觥筹交错,人事应酬,而文字里却大有天地,命题背后却隐藏着秘密,深入其里,探究其奥秘,大有趣味和快乐。这种快乐可能类似于那些垂钓者,外人可能觉得枯燥乏味,但当事人却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让我快乐的,还有那柳下静坐看荷花,秋夜漫步听虫鸣。有一年大雪,我特来学校,在北环路上踩着厚厚的雪,脚下有韵律的吱吱作响,满眼洁白肃穆,银装素裹,一切美如童话。校园,是一所盛放我灵魂、怡养我精神的地方,正如林徽因所言:“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p> <p class="ql-block"> 譬如学校西北角的凉亭,我时来小坐,看水波潋滟,柳枝依依,看小野花在岸边静静开放,看实验楼红色的翼角倒影在水里。万物无声,又都以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天地的热爱,对生命的敬仰,都在努力而灿烂地活着。</p> <p class="ql-block"> 再如二号楼外的玉兰,备课之余,常端着水杯到窗台去看它。看它发芽,开花,花满枝丫,极盛时满树繁华在风中摇曳,觉得美极了;也看它一片片在风雨中凋零,最终变成平凡的绿树。这绽放与凋落,正如席慕蓉笔下:“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美总是在绚烂与平淡之间,静静流转。</p> <p class="ql-block"> 又如某年五月的某个午间,第四节课刚下,我从二号楼西边走向钟楼,路旁的石榴花开得正盛,一簇簇红艳似火。同学们叽叽喳喳,欢笑着从我身边快步掠过。校园广播正流淌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在悠扬的歌声与穿梭的校服人群里,我一阵恍惚,时光仿佛瞬间倒流——我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回到了1988年,那个瘦瘦高高,努力读书,渴望考入大学,改变自我命运的少年。那一瞬,我忽然懂得:青春不是一段年华,而是一种状态。</p> <p class="ql-block"> 要写的还有很多。比如校园的荷塘,比如北池塘边的丁香与海棠。春天来时,特别是午间,这条小路上婆娑的光影,淡雅的花香,除了我,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份快乐。在这小路上,我冥思,发呆,闭上眼睛嗅那空气里氤氲的芬芳。想起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精神家园,才能快乐的活着。</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一中校园里处处都曾留下我的脚印,它们虽被风雨和时间抹去,但却永恒盛放着我的青春、热爱和记忆,见证了我的奉献、痴迷和快乐。恰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的:“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