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撷萃

张建勋

<p class="ql-block">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携相识半个世纪的大学同学畅游洛阳。前后用了三四天时间,游览了市内及周边的龙门石窟、白马寺、老君山、小浪底以及洛邑古城。古都洛阳,十三朝烟华,在伊阙与洛水之间低吟千年,留下了令世人目不暇接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翠岫接霄,金顶惊鸿,云涛翻涌似道德经卷。</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卢舍那含笑低眉,看尽唐风;万佛洞里,一寸一世界。</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梵钟初醒,驮经白马蹄声远,中印泰缅聚力,塔影共禅灯。</p><p class="ql-block"> 洛邑古城,青砖回廊,霓裳羽袖,一步踏进隋唐的月色。</p><p class="ql-block"> 小浪底,高峡平湖,浊浪澄碧,泄洪如龙腾碧落,惊雷卷雪。</p><p class="ql-block"> 五景同框,是山河与历史互文的华彩乐章。</p> 老君山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位于洛阳市西南方约150公里的栾川县境内,是为伏牛山脉的主峰,相传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归隐修炼之地,北魏时在山中建庙纪念,唐贞观年间受到皇封,修建“铁顶老君庙”,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颁赐老君山道经诏谕,封为“天下名山”。</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是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记录了十九亿年前造山等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山中具有独特的“滑脱峰林”地貌、壮观的石林景区等景观群,非常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著名自然景观,首推“十里画屏”。数千座花岗岩峰林劈地摩天,移步换景。登主峰马鬃岭,可东眺伊阙、西望秦岭,群峰成岛,恍若蓬莱。阴晴雨雪皆有色,四季之景皆入画,是老君山美景之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的树,是山魂的羽衣,四季皆诗。在石缝屹立,枝干似青铜,针叶皆滴翠。更有崖头孤柏,根盘岩缝,铁干斜探万丈空谷,岁岁迎霜,朝朝拂云——把“青未了”写成了老君山最挺拔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的石峰,是大地拔剑,劈开的万里云烟。它们从伏牛脊骨怒发,壁立如城,层层叠叠,刀劈斧削,裸露出亿万年的寒铁肌理;斜纹横断,似天书篆文,以亿万年的沉默,向人间展示其气势雄浑,刚劲巍峨铮铮铁骨。</p> <p class="ql-block">  马鬃岭,海拔2217米,伏牛山绝顶,老君山主峰。登临其上,八百里伏牛群峰俯首,金顶道观群尽收眼底。岭巅分水岭,北指黄河,南瞰长江,一脚踏两域,天风猎猎,恍然如梦。</p> <p class="ql-block">  金顶道观群。雄踞老君山之巅,依山势而建。其布局精妙,巧夺天工。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钟鼓楼、南天门、朝阳洞、大道院、神道天桥、回廊等,全部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特别是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可谓三足鼎立,显示了“山高近天,人语半空”的意境,成为老君山道观群的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登临金顶回廊,极目远眺,似一脚踏云,一手摘星。伏牛万峰伏拜,黄河一线北去,长江隐约南来。抬头近望,金顶楼阁铜瓦覆殿,鎏金万丈;五脊六兽,飞檐如鹏;风铃声响,替天地诵经。引得朝拜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p> 龙门石窟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493年),历经北魏、隋、唐、宋等朝代断续营造400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南北绵延约1公里,园区总面积31.7平方千米,主要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大核心景点构成。</p> <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造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其面容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神秘微笑,衣纹流畅,背光雕刻精美,周围有胁侍菩萨、弟子、天王等九尊群像,构成和谐庄严的佛教世界。该造像以“光明普照”为宗教内涵,融合写实与灵动风格,体现盛唐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不仅是龙门石窟的“镇窟之宝”,也是不折不扣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  卢舍那大佛右侧的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  大佛左侧的普贤菩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迦叶和阿难。</p> <p class="ql-block">  一块石板上雕刻着数不尽的佛像,不能不说巧夺天工。据说最小的雕像只有两厘米。</p>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中原大地用石头镌刻的“人间佛国”。龙门之美,不仅在鬼斧神工的刀锋,更在历史与当下对视时那一瞬的敬畏。</p> 白马寺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与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释源”和“祖庭”,在佛教传播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该寺因白马驮载佛经得名,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座官办寺院,奠定了中国寺院制度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有“天下第一寺”之妄称。</p> <p class="ql-block">  日本捐资重建的白马寺钟楼。</p> <p class="ql-block">  泰国风格的佛寺。</p> <p class="ql-block">  印度风格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  缅甸风格的佛寺。</p> 洛邑古城 <p class="ql-block">  洛邑,洛阳的古称,为西周初年周武王建的都城。因地处"天下之中"被确立为政治中心,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后经过隋、唐的兴建,洛阳城池的规模日渐扩大,而洛邑古城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里坊区。</p> <p class="ql-block">  2015年之后新修建的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是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和居住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p> <p class="ql-block">  古城于2017年4月开园,建设伊始便围绕唐代新潭、宋代文峰塔、金元城墙等地标,融合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运用“一步一景”“一街一景”“一区一景”的设计手法,塑造穿越式场景,再现古城古韵。</p> <p class="ql-block">  洛邑古城不是“仿古”,而是把洛阳各朝各代的真迹、真味、真生活重新缝进一幅可逛、可吃、可住的“千年长卷”。白天是博物馆,夜里是剧本杀,雨天是水墨,晴天是动画。</p> <p class="ql-block">  小雨中畅游洛邑古城,更觉古韵悠然。</p> <p class="ql-block">  洛阳应天门夜景。</p> 小浪底水库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境内,距洛阳40多公里,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之美誉,现为国家AAAA级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旅游区历史悠久,景区南岸属地孟津因“八百诸侯会盟津”而得名。传说中黄河龙马给伏羲献玉版就发生在这里,是“河图洛书”的“河图”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  坝后公园是小浪底大坝下的现代风格园区。公园面积约10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占30%。从湿地公园东门进入,经索桥—雕塑广场—紫藤长廊—小小黄河—月牙湖—九曲桥—湖心岛—工程广场—竹林溪瀑至南坝头,登上红石大坝,可一览“三湖连河”之美景。</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排沙是黄河调水调沙工程的核心环节,通过人工制造大流量水流冲刷河道泥沙,可减少下游淤积、维持河口生态。同时也是一道非常独特景观。三股浊黄的水流从排沙洞中喷薄而出,挟裹着雷霆之势,冲入虚空,形成宽数十米、高近百米的巨大金色瀑布。场面之壮阔,令人深感震撼!</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是黄河中下游的“镇河重器”,以一座大坝锁住千年洪水、亿吨泥沙,让“地上悬河”不再抬升,为华北守牢水安全底线。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撷萃洛阳,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攀老君山,紫气入怀;观龙门窟,石壁开花;白马钟声,把千年梵音揉进心底;洛邑雨巷,让一城烟火穿越成画;小浪底收束黄河,把咆哮写成安澜——五站洛阳,一路是华夏的心跳,回头再看,山河与岁月皆在掌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1日完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