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常德聂罗敏专程来到红色革命根据地湖北省洪湖。

行者炎波

<p class="ql-block">国庆假期,我专程来到红色革命根据地湖北省洪湖。清晨的湖面笼罩在一层薄薄的云雾中,荷叶如绿毯般铺展到视线尽头,轻轻托着露珠,在微风中泛起涟漪。远处的岸线若隐若现,像是从历史深处缓缓浮现的轮廓。这里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贺龙元帅曾在此挥旗策马,而今湖水依旧宁静,仿佛把那段烽火岁月温柔地藏进了倒影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小道前行,荷塘愈发开阔,层层叠叠的荷叶间偶尔探出几朵粉红的荷花,像是旧日记忆里不肯褪色的旗帜。远处树影下有几座老屋,灰瓦白墙,静默地立在水边,仿佛还在守望当年的号角声。天空阴沉,云层低垂,却压不住这片土地透出的生机。我忽然明白,洪湖的美,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沉淀在水波里的精神——静谧中藏着坚韧,柔美中透着刚强。</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渡口停下脚步,一艘旧式小船静静停靠,船头微微翘起,像极了老照片里游击队出没时的模样。船上的遮阳篷已有些褪色,却依然挺括,仿佛随时准备载人划入芦苇深处。湖面如镜,倒映着天光与树影,也倒映着那些不曾远去的往事。我坐在岸边石上,听风拂过荷叶的沙沙声,恍惚间,仿佛听见了当年渔民们低语传信的暗号,看见了红军战士在月下操练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一艘白色渡轮缓缓靠岸,甲板上救生圈整齐排列,船尾的斜坡连接着陆地,像一条通往过去的通道。这船虽新,却延续着洪湖水上交通的血脉。当年,正是这样的水路,让革命火种在湖荡间悄然传递。如今游客乘船游湖,看的是风景,而我却总觉得,每一次桨声荡起,都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轻轻叩问。</p> <p class="ql-block">湖心有一片柳林,柳枝垂落水面,随风轻摆,倒影如画。几朵红荷点缀其间,像极了烈士墙上永不凋零的勋章。我站在桥上凝望良久,忽然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讲洪湖赤卫队的故事——韩英、刘闯,那些名字曾让我彻夜难眠。如今站在这片土地上,才真正懂得,为什么人们说“洪湖水,浪打浪”,那浪,不只是湖水的涌动,更是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穿过云隙,洒在荷塘上,水面泛起细碎金光。小船的绿色篷顶在角落静静显露,像一抹希望的色彩。我租了一叶扁舟,缓缓划入荷丛深处。四周寂静,唯有桨声轻响,惊起几只水鸟。芦苇丛中,隐约可见当年游击队员藏身的窝棚遗址。那一刻,我仿佛成了故事里的旁观者,又像是亲历者,在这片水网密布的天地间,触摸到了信仰最真实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傍晚回到镇上,街道两旁的楼房挂着红色旗帜,随风轻扬,像是为这个节日特意点燃的灯火。树影下,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闲聊,孩子在旗影间奔跑嬉笑。我走进一家小茶馆,老板端来一杯莲子茶,笑着说:“我们这儿的莲子,可是洪湖水养大的。”我抿了一口,清甜中带着一丝微苦,就像这片土地的记忆——美好中不忘来路,安宁中铭记牺牲。</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特意去了洪湖市实验小学。校门口的红色校门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洪湖市实验小学”几个大字,庄重而温暖。孩子们排着队走进校园,书包上挂着小国旗,笑声清脆。我站在栏杆外看了一会儿,心想:当年那些为理想献身的人,若能看到今天的孩子们在和平中读书,该有多欣慰。这所学校的每一块砖瓦,或许都浸润着先辈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再走回湖边时,天空依旧阴沉,但我的心却格外明亮。摩托车在街道上穿梭,居民楼前绿树成荫,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早已将红色记忆融入日常。洪湖的国庆,没有喧嚣的庆典,却处处是无声的致敬——在每一片荷叶的舒展中,在每一阵湖风的轻抚里,在每一个普通人平静而坚定的眼神中。</p> <p class="ql-block">这片湖水,曾见证过血与火的洗礼,如今却以最温柔的方式,讲述着什么是传承。我站在湖边,望着远方的天际线,轻声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