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红耳鹎

天府通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露水还挂在紫菀的花瓣上,我蹲在成都郊外的灌木丛边,听见一声清亮的啼叫。抬头时,它正站在一枝紫色小花的顶端,黑冠微微颤动,像一顶精致的礼帽。它的喉部洁白如雪,与棕褐的身体形成温柔的对比,仿佛自然亲手调配的色彩。那一刻,它不只是鸟,是山野写给清晨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它偏爱紫色的花茎,常落脚在那纤细却坚韧的枝条上,像一位惯于独行的旅人,选择最不起眼却视野开阔的位置。它的羽毛是大地的底色——棕、灰、白交错,却不显沉闷,反透出一种沉静的美。最动人的是眼周那一圈红,像是谁用画笔轻轻点染,为它添了神采,也添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我曾见过它在花枝间跳跃的样子,轻盈得像一片被风托起的叶子。棕灰的羽毛在阳光下泛出柔和的光泽,头上的黑冠随着动作微微抖动,像在回应某种只有它听得见的节奏。腹部那一抹橙,是它低调衣裳上唯一的亮色,像是藏了一小团火,只为提醒世界:它虽隐于绿叶,却从不黯淡。</p> <p class="ql-block">它喜欢停在开满小花的枝条上,四周绿叶模糊成一片静谧的背景,仿佛整个世界都为它让出一角。它不喧哗,也不躲藏,就那样安然栖息,像早已与这片植物共生多年。我常想,它是否也在这片绿意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不惊不扰。</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遇见它,它正停在宽叶之间的花枝上,冠羽高高竖起,警觉又从容。它的目光扫过叶片,又落回花蕊,仿佛在确认什么。那一刻,它不再是被观察的对象,而是一个有心事的生命,在属于它的清晨里,默默完成一场无声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它停在花茎上的样子,总让我想起一幅未完成的水彩画——色彩柔和,边界模糊,却处处透着生机。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和谐:与花共生,与叶共息,与风共舞。它不争不抢,却把整个清晨都染上了它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我渐渐明白,观察一只鸟,其实是在学习如何安静地活着。红耳鹎不说话,但它用每一次停歇、每一次振翅,讲述着关于自然、关于平衡、关于美的朴素真理。而我所能做的,不过是蹲下身,静静看着,然后记住——在这片绿意深处,曾有一只小鸟,用它的黑冠、白喉、橙腹,和那一圈红眼,轻轻叩响了我的心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