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呢 称 钓王与鸟 湖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7024193</p><p class="ql-block">器 材 ILCE -7RM5</p> <p class="ql-block">千里奔袭,只为那一抹金黄。这不是童话,是胡杨林在沙漠里燃烧的秋天。我坐着火车,一路向北,把喧嚣一节一节甩在身后,之后,来到嘉峪关,我租一辆最普通的SUV,把药瓶、护腰,保温杯,排在副座,像排好最后的弹药;古稀的手背爬满青筋,却仍死死握住方向盘,一路上,穿过戈壁、沙漠、低山丘陵、来到了额济纳。年迈的老汉,自驾五百公里行程也是一个挑战。</p> <p class="ql-block">为了抓拍胡杨林那一瞬的金黄,我整整备了一个星期的课,可真正把我扶上旅程的,是女婿那本“手写教案”:哪一班火车,哪一间客栈,哪一片胡杨林,哪一家小馆子的手抓羊肉最配姜茶,甚至一嗨租车的取车柜台、车载导航的“收藏夹”顺序,他都像标注重点一样用红笔圈好。于是,我只管把老花镜推上额头,按他画好的时间,一站一站像盖章一样。</p><p class="ql-block">火车票是儿子的孝心,客栈热水是女儿的叮咛,导航里是孙子温柔的提示音,成了他们替我握着的方向盘。当第一棵胡杨在取景器里燃起金色,我按下快门那一刻,忽然明白:这满树的金黄,原来是他提前写给我的另一页,父爱。</p> <p class="ql-block">拍摄额济纳胡杨林的金黄,一直是我梦想,跟旅行团的大巴,只能长时间坐车,下车只有一两个时间游玩,之后领队掐表:“打卡完毕!”金黄还没焐热,人已被塞进了座椅。之所以自驾,可以自由自在的拍摄,把三脚架横在副驾,日行不百里,蹲守一段光线,等日出,等太阳,用光影存进RAW。</p> <p class="ql-block">在秋意渐浓的季节里,踏上了前往额济纳旗胡杨林的旅程。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片胡杨林独有的魅力,它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光,更是西北行中那份不可多得的温柔与治愈。首先来到了二道桥——倒影林。阳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胡杨的倒影与湖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漫步至四道桥——英雄林,这里的大胡杨挺拔魁梧,仿佛一位位英勇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土地。而七道桥的梦境林,则以其梦幻般的色彩和层次分明的胡杨林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来到了八道桥,这里靠近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不仅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沙漠风光,还能尽情地在沙地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走进了怪树林,那些千年不死的胡杨枝干,被风沙与岁月雕刻成天然的盆景与雕塑:有的如苍龙探海,鳞爪飞扬;有的似老僧入定,低眉合十;有的像骏马扬蹄,鬃毛如焰。每一寸扭曲的纹理都活着,每一道裂痕都在呼吸,仿佛只要一声轻唤,它们便会抖落满身沙尘,于夕阳下轰然复活。</p> <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西部的茫茫戈壁深处,有一片被风沙轻声低语千年的土地,额济纳黑城遗址,如今虽只剩断壁残垣,却依旧散发着穿越时空的神秘气息。就像一本被风沙一页页翻动的古书,每一块碎陶、每一寸黄土,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之间漫长而复杂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就是居延海,备课时,看到居延海的红嘴海鸥,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翱翔的壮丽画面。于是,我把三脚架,长焦镜头器材备齐,当太阳从湖面缓缓升起时,天空渐变为金黄色,成群的红嘴海鸥在霞光中盘旋飞舞,翅膀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形成“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的诗意场景。游客常形容此景“美到窒息”,海鸥洁白的羽翼与金色芦苇荡、橘红朝霞交织,宛如一幅动态油画。游客可投喂面包或饼干,吸引它们环绕低飞,甚至停驻肩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密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