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密相邻。其始建于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构建而成。清朝康熙帝将此园赐予四子胤禛,并为之赐名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长达150多年的悉心经营,汇聚了大量的物力,驱使了众多能工巧匠,凝聚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精心将其塑造为一座规模磅礴、景色旖旎的离宫。圆明园规模宏阔,珍藏的文物琳琅满目,建筑规制中西交融,已然抵达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 的东方园林艺术巅峰之作,承载着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极致美学与历史文明的厚重积淀,却在历史的狂风骤雨中经历了命运的跌宕起伏,成为了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悲壮史诗。</p> <p class="ql-block">站在圆明园的残垣前,风裹挟着历史的叹息掠过石柱上斑驳的纹路。那些被岁月磨平棱角的汉白玉,在暮色里泛着冷冽的光,像一部摊开在大地上的线装书,每一页都浸着血与火的墨迹。</p> <p class="ql-block">回溯往昔,1860年圆明园的建造堪称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宏伟工程。</p><p class="ql-block">自康熙年间肇始,历经雍正、乾隆等多位帝王的精心营造与不断扩建,无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他们以大地为纸、以山水为墨,将中国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造园理念发挥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园内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灵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将苏杭的旖旎风光浓缩于方寸之间;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雄浑大气,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p> <p class="ql-block">更令人惊叹的是,乾隆皇帝对西方文化的包容与接纳,让圆明园中出现了融合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西洋楼建筑群,大水法、观水法等建筑,喷泉涌动,时钟滴答,东西方文明在这里奇妙交汇、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中国十二生肖铜首现已找回8尊: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和龙首(收藏于台湾),至今未追回肆首:蛇首、鸡首、羊首和狗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座汇聚人类文明精华的艺术宝库,见证着中国古代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上达到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珍藏更是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承载着古老的祭祀文明与精湛的铸造工艺;历代名家的书画真迹,墨香中流淌着文人墨客的才情与心境;精美的珐琅、玉器、瓷器,每一件都是工匠们呕心沥血的杰作,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然而,1860 年的那场浩劫,如同一把无情的烈火,将这一切美好焚烧殆尽。英法联军的铁蹄踏入圆明园,贪婪的欲望蒙蔽了他们的双眼。</p><p class="ql-block">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在安佑宫葬身火海。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p> <p class="ql-block">他们疯狂劫掠园内的珍宝,能带走的便塞满行囊、装箱运走,带不走的就肆意破坏、付之一炬。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浓烟蔽日,曾经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在烈焰中轰然倒塌,精美的雕刻在高温中扭曲变形,无数文化瑰宝或被抢夺流失海外,或在大火中化为灰烬。这场浩劫不仅是对圆明园的毁灭,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沉重打击,给中华民族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破碎的石柱依旧倔强地挺立,仿佛在向世人控诉侵略者的暴行;干涸的湖底,偶尔能看到残留的石雕构件,让人遥想当年的水光潋滟;野草丛生的小径旁,散落着瓦片瓷片,每一片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踏入园中,目光便被西洋楼的残迹牵引,大水法的汉白玉拱券断裂如齿,阳光穿过空洞的穹顶,在地面投下破碎光影;散落的雕花石块上,缠枝莲纹仍清晰可辨,却蒙着厚厚的尘埃。</p> <p class="ql-block">石缝里的荒草倔强生长,翠绿枝叶缠绕着灰白石柱;远处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断壁轮廓,昔日亭台倒影早已难寻,只剩这份残缺的景致,诉说着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秋季时,溪畔的白蜡树通体金黄,高大繁茂,与蜿蜒的小溪、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是圆明园热门的秋景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如今,漫步在圆明园的遗址之上,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但圆明园的精神并未消逝,它化作了一种警示,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它也成为了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从辉煌走向沧桑,圆明园的命运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能守护好我们的文明与家园。</p> <p class="ql-block">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也如同游子一般,等待着有朝一日重回故土,让这座“万园之园” 的故事,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续写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