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天下课以后,一个叫王若齐的女孩儿总会找机会突然把我的双腿抱住。有时是从教室前门走出,往办公室去,刚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她从后门出来,像是早有预谋,比我的速度快。她是双手抱得紧紧的,让我迈不动步。有时是在办公室门口。她似乎是特意找来的,等候在那里,就为了给我一个拥抱。有时,她会说:“你今天穿得好漂亮。”有时,她会说:“老师,求抱抱。”因为是下课时间,对王若齐的拥抱往往会平静地拍拍她的肩,说:“去玩吧。”要不微微一笑:“我知道了。”</p> <p class="ql-block">但是我想挖掘她求抱抱背后的原因。我怀疑她是缺乏爱抚的留守儿童。午餐时间,我与洪艳老师聊起这事。她说,王若齐也喜欢把她抱住。同样的,怕她难受,不能表现出丝毫排斥;怕其他孩子效仿,不能表现出特别亲昵。都是专业的老师,知道师生之爱不同于亲子之爱。前者在于理智,后者在于亲情,感性为主。我们知道分寸,知道如何把握那个度。</p> <p class="ql-block">中午午休过后,王若齐跑到我身边,我正在讲台上来做下午的课前准备。我问她:“爸爸妈妈在家吗?”她说:“妈妈在家,爸爸不在家。”细细的追问下,得知她妈妈在家带妹妹,妹妹才100天。爸爸在重庆工作,每周六回来。我好奇她与妈妈的关系,问她:“平常妈妈抱你吗?”她说不抱。我问她想妈妈抱抱吗。孩子很天真地回答我:“不想妈妈抱,妈妈身上有奶臭味。”我继续问她:“想还是不想?”她点点头说:“想妈妈抱,她星期六才能抱我。那时爸爸回来了。妈妈说我想干什么她都陪我。我说想买玩具,妈妈说我们就去买玩具。”</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话语看似很不符合逻辑。不过稍稍动脑就知道。妈妈是爱她的,可是因为妹妹的出生,这100天里她与妈妈亲密的爱的链接有了变化。她是渴望妈妈抱抱的,可是这个等待太漫长。于是她在为妈妈不抱自己找理由。或许,也是她真的不喜欢妈妈身上的味道。总之,她是既欢喜又惆怅。于是,周一到周五,她把这样的期待投射到老师身上。她抱抱老师,是在抱抱妈妈。</p> <p class="ql-block">怎么说呢?孩子,这是心理上的断舍离吧。这叫成长。你有爱你的爸爸妈妈,你有一个幸福的家。今后,还会经历很多,直到你能振翅翱翔天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