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摄影班第二课堂-塔川

叶绿

<p class="ql-block">那天阳光正好,我们一群人在塔川的村口集合,背景墙上“理想万岁”四个大字在秋阳下格外醒目。大家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帽子歪戴,笑声不断,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一群追光的人。前排坐着,后排站着,有人比出V字手势,有人搂着同伴肩膀,镜头定格的那一刻,仿佛连风都放慢了脚步,怕惊扰这份纯粹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往里走,我们在一处老墙前的长椅上停下。墙上的字依旧写着“理想万岁”,像是某种温柔的回音。阳光斜斜地洒在肩头,有人戴上墨镜,有人把帽子反着戴,坐在长椅上晃着脚。那一刻,没人急着赶路,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任秋风穿过树梢,吹起衣角,也吹起了心底那些久违的轻盈。</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我们走进一座老宅的庭院。木门吱呀一声推开,里面是摆满饭菜的长桌,热气腾腾的锅子咕嘟作响。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人夹菜,有人倒茶,有人讲起刚才拍照时的糗事,笑得前仰后合。门廊上的雕花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时光的指纹。我们吃着农家菜,聊着无关紧要的话,却觉得这顿饭比任何宴席都来得踏实。</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寻到一间临窗的小屋。窗外是山,是田,是云影缓缓移动的天空。四个人围坐一圈,有人托着下巴发呆,有人低头翻着相机里的照片,有人轻声说着对某张画面的理解。木架上摆着几排老酒瓶,光从缝隙里漏进来,落在桌面上,像碎金。我们没谈什么大道理,只是这样坐着,就已觉得心被填得很满。</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画面,是在稻田边。金黄的稻穗低垂着头,像大地写给秋天的情书。我们四人站在田埂上,身后是青山连绵,头顶是湛蓝的天。有人穿花裙,有人套着宽松的衬衫,风吹起裙摆和发丝,我们笑着,闹着,也安静着。那一刻,仿佛不是我们在拍风景,而是风景在悄悄记住我们。</p> <p class="ql-block">另一条石板小路上,我们又停下脚步。山林在远处静静伫立,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点点光斑。我们并肩站着,不刻意摆姿势,只是自然地笑着,像多年老友偶然重逢。快门按下时,我忽然觉得,这些瞬间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构图多完美,而是因为我们真的在场,真的在笑,真的在感受这片土地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长椅上,我们再次聚拢。树影婆娑,阳光温柔,有人把手搭在旁人肩上,有人歪头靠在同伴身上。我们不说“友谊地久天长”,但那一刻的亲密,早已写在交错的手臂和相视的笑容里。拍照的人说:“再来一张!”于是笑声又起,像一群不愿长大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回,我们坐在村边的长椅上,背后是远山与田野。有人摘下墨镜,眯眼望着天;有人轻轻哼起歌。村庄安静,只有风声和鸟鸣。我们像一群误入画中的旅人,却意外找到了最舒服的节奏——不赶时间,不追光影,只是坐着,就成了风景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稻田深处,两个人站在田里,脚边是沉甸甸的谷穗。她们笑着,像是在庆祝一场丰收,又像是在和大地悄悄对话。金黄与翠绿交织,天空澄澈如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摄影”,不过是借镜头去靠近那些最本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难忘的,是爬上了老屋的瓦顶。青瓦整齐排列,远处青山如黛,蓝天白云低得仿佛伸手可触。我们坐在屋脊上,像一群偷看世界的少年。风吹得衣衫鼓动,有人轻声说:“真想就这样一直坐着。”没有人接话,但我知道,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这片刻的自由与辽阔。</p> <p class="ql-block">另一次,我们又登上了屋顶。一人手里捧着茶杯,热气袅袅升腾,与山间的薄雾混在一起。飞檐翘角指向天空,像是在诉说某种古老的诗意。我们不说话,只是看着远方,任思绪随风飘远。那一刻,摄影不再是技术,而是一种静默的凝望。</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站在屋顶上,花裙在风中轻轻摆动。她笑着,像在和整片山野打招呼。瓦片、屋檐、远山、流云,全都成了她的背景。她不需要摆拍,因为她本身就是一幅动人的画——一个在秋天里自由起舞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木台上,一位姑娘坐着,颈间的围巾被风吹得微微扬起。她望着镜头,笑得灿烂,像秋日里最明媚的一束光。水面倒映着天光云影,也倒映着她的身影。那一刻,我按下快门,不是为了记录一张脸,而是为了留住那份被自然温柔包裹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理想万岁”的墙前,有人独自坐着。她戴着墨镜,花裙铺展在长椅上,姿态安静,却透着一股笃定的美。她不说话,却让人觉得,她心里一定装着许多故事,和一场从未放弃的追寻。</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秋千轻轻晃着,花纹连衣裙的姑娘坐在上面,脚尖点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树影摇曳,水波微动,她像童话里走出来的角色,用最慢的速度,享受着最真的悠闲。</p> <p class="ql-block">有人蹲在水边,伸手拨弄着清浅的流水,水花溅起,在阳光下闪着碎银般的光。身后是老屋的木结构,绿植缠绕,山色如画。她不回头,却让人觉得,她正与这片土地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关于宁静,关于归属,关于生活本该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土灶旁,一位姑娘站在“来窑烤面包呀”的木牌边,红围巾在风里飘着,墨镜后的眼睛弯成月牙。她笑着,像是在邀请我们走进一场乡村的烟火日常。灶台、青山、面包的香气,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画面里飘出来,暖了手,也暖了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有人站在户外的螺旋楼梯上,花裙随风轻扬,背影优雅而坚定。远处山峦起伏,天空澄澈。她没有回头,却像在告诉我们: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值得被记住——因为我们在塔川的秋天里,真正地活过、笑过、爱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