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楼航拍直播2025长江七渡口

叶紫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7日,长江七渡口</p> <p class="ql-block">长江七渡口是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境内的重要历史渡口,地处楚玛尔河与通天河交汇处,现为青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位于曲麻莱县与治多县交界处,距离治多县城约160公里,是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p> <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兴起于唐代‌,延续使用至近代,是古代内地通往西藏的关键路径,文成公主、五世达赖、九世班禅等历史人物均由此经过。 ‌</p><p class="ql-block">承担政治往来、物资互通、文化交融的重要职能,被誉为“通天河畔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p> <p class="ql-block">自然特征</p><p class="ql-block">现为长江上游重要历史渡口,河水清浅,河底砾石圆润,阳光照射下泛着银光,形成独特的辫状水系景观。</p> <p class="ql-block">长江七渡口其北岸在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南岸在治多县扎河乡境内。曲麻莱一侧的渡口北岸有两条小山沟,西边一条叫“日阿顿岗切”,东边一条叫“日阿顿岗琼”。这里是楚玛尔河和通天河交汇之处。湍急的楚玛尔河和通天河水在这里以散漫的姿态奔流,形成纷杂交错的辫状水系。因为这一河段水流浅缓,牛马可以涉水而过,人们可以坐船横渡通天河,然后西上进入西藏,长江七渡口由此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渡口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之所以叫七渡口,有两种说法。其一是,长江七渡口是长江上游通天河上的第七个渡口;第二种说法是,渡口附近有七条河汊,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长江七渡口的利用兴起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衰于近代,利用时间长达1200多年。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往来于内地和西藏的使者、商人和香客曾经从这里渡过长江。</p> <p class="ql-block">长江七渡口藏语名为“舟曲让丹”,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渡口。七渡口处的长江江面较宽,水流稍缓,江底巨石少,是长江上游一处难得的适于牲畜涉水过江和摆渡行人、物资的好地方,因此成为交通要道,也催生出了专司皮筏子摆渡的渡工。商贾、香客渡河前,首先要观察,等待合适的水位,渡过河后又要晾晒被水打湿的物资、衣物,因此需要配套的食宿场所,为过往之人提供服务。</p> <p class="ql-block">“以前,从这里过往的商贾大多来自甘肃的兰州、敦煌和青海的西宁、海东、果洛等几个地区,他们主要运送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和内地的茶叶等特产前往西藏,换取酥油等西藏特产。”</p> <p class="ql-block">“1951年8月初,十世班禅行辕派出詹东·计晋美、纳旺金巴等官员和警卫部队等200余人,随同中共西北西藏工委翻越丹巴日久山,经黄河滩、龙马滩,进入色吾沟,再由通天河七渡口西上,进入西藏。</p> <p class="ql-block">长江七渡口石碑的由来与唐蕃古道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根据记载,该渡口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重要渡口之一,其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因它是长江上游第七个重要渡口而得名;另一说因附近有七条河汊交汇得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