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塘 沽 之 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字/老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塘沽之行,同学再聚,相聚时的快乐已被深深种植心底。今年九月十一日,来自兰州、上海等地30多位同学及居住塘沽同学共70余人,当晚汇聚滨海新区“泰和楼大酒店”举办同学之情联谊会。塘沽之行,彼此留下了欢声笑语,留下你的絮语叨叨,留下返朴归真喜悦,留下……。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渐已老去的身影,一幕幕景象还在眼前重现。是的,相聚的快乐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欢迎晚宴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在徐明国、赵国统等天津同学的精心策划组识下,我们乘座旅游大巴前往渤海湾海边黄骅岐口村码头,进行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出海捕捞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次极具趣味性的出海捕捞鱼虾蟹活动。我们分乘两条渔船同时向10海里之外海域驶去,发动机轰鸣声响起,船离岸越来越远。只身来到船尾,只见一条长长的白色浪花在船尾被卷起,泛起波澜,一眼望去,远离陆地的海面已与远方的天际连成一条线,可谓是海天一色。</p><p class="ql-block">       站在船头体验着风起浪涌的好奇心理,船慢慢行驶,只见渔夫有条不紊的下网。此刻,激动的心情反而静了下来,耐心的等待,期待,期待收网,期待被蒸熟的虾蟹端上桌,我们熟练的剥壳去皮,喝着美酒吃着虾蟹,享受最鲜美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收网,渔网被一点点拖上渔船,鲜活的鱼儿、虾、蟹在甲板上活蹦乱跳…。那一刻船舱的同学敞开喜悦的心情,纷纷走上甲板围观,一群老头老太太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瞬间像个未成年的少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塘沽,2013年改称滨海新区。塘沽算不上高大上的一线城市,只是渤海湾地区的滨海小城;同学中也没有高大上的显赫人物;在我心中,曾经的同学仍保持一颗少年时的真善美。</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同样出生于上海,随父辈走南闯北,北上西安,南下湖南郴州、广东湛江、海口,文革前来到大西北兰州。当时,只因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七十年代初始,曾经的下乡插队知青或异地工作的同学,随父辈从兰州去了塘沽支援天津港建设并扎根于滨海小镇塘沽。之所,从小玩大的儿伴又是校园课堂的同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塘沽,之前曾四次来此与同学相聚<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次泰达现场看足球赛)</span>时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中国第四高的地标建筑“周大福金融大厦”矗立滨海新区,还有堪称全球最美最酷的“天津图书馆”、海河外滩的“碧海帆影”雕塑,中国最大的“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以及中国体积最高“海神娘娘”之称的“妈祖雕像”和基辅号航母公园都位于滨海新区,更有驶向日韩及东南亚的国际邮轮码头。</p><p class="ql-block">       距同学聚会已过去一月有余,一直沉浸在挥之不去的热闹场景。联谊会当天,天津、上海、兰州的同学代表先后致辞发言,三地同学代表的致辞让我们内心充满了热情洋溢的心灵感悟,可谓精彩,多彩,获得与会同学掌声连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围坐一起笑着、说着、闹着,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久远的纯真,但更多的是对同学之情的怀念。我们述说着自己故事,分享着你我的快乐。此时,我们一同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唱祖国》愿这久违的老歌一直陪伴我们慢慢的老去。</p><p class="ql-block">      翻看手机相册,天津市区许多著名景点及周边好去处,都留下同学的身影。尤为映入眼帘的海河之滨的“天津之眼”夜景让人流连忘返。这一帧一幕值得被记录收藏,手机相册装满了快乐相聚的点点滴滴及满满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们虽已步入黄昏夕阳之际,但,并非抵达人生岁尾,我们还须有一个年轻心态,期盼每天都有一个新的清晨开始。我们虽已年过七旬,时间已在脸上留下岁月的皱纹,腿脚行走的速度也变得慢了;但,心态一定是决定你的心情。相信,我们的年令不会受到约束限制,望同学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论身在何处,好好爱自己爱家人!愿老年的生活更加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几天相聚,七十岁许的我们依依不舍的握手告别;这份情谊,这份记忆已深深刻在心里。天津之行9•11欢迎晚宴,让同学记住了“泰和楼酒店”!感谢天津同学慷慨无私的奉献地道的津味菜品及美酒款待!感谢忙前忙后的任强林、赵国统二位摄影绝活!感谢天津同学一路陪同外地同学畅游山海关、北戴河、唐山、承德等地为之付出的辛劳!</p><p class="ql-block">       同学——紧握您双手。我等十位同学提前结束热闹的天津塘沽之行,将启程自驾赴关外东三省,深入大兴安岭腹地体验北极漠河及秋天的白桦林;将前往内蒙古体验呼伦贝尔大草原秋景秋色;去边境之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体验异域风情<span style="font-size:15px;">(朝鲜封关未能前往)</span>,再次感谢天津同学!愿我们所遇美好的快乐如同最美的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10月21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撰稿黄河之都兰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