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美篇名|慕蓉小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美篇号|1429935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米》是当代作家毕飞宇的作品,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小说主要描绘了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通过王家庄党支部书记王连方家的三姐妹——玉米、玉秀、玉秧,与命运相抗争过程中遭受的曲折,体现了那个特殊年代下女性的生存环境和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飞宇在《小说课》里说,玉秀是他最爱最心疼的一个形象。但是,我想写一写长女玉米这一核心人物。玉米是个要强、能干、聪明的女孩,她接替母亲的职责,撑起这个家。玉米曾经憧憬爱情,但最终放弃了爱情的幻想,转而投入权力的怀抱,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完成了悲剧性的循环。</p> 一、早熟的权力认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米对权力的早期认知,是源于父亲王连方,凭借村支书身份在王家庄任意欺男霸女,仿佛一个土皇帝。他与有庆家的偷情被有庆撞上,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不慌不忙,反客为主地对有庆说:“有庆哪,你在外头歇会儿,这边快了,就好了。”父亲这种肆无忌惮的性特权让玉米既愤怒又隐约羡慕,她通过父亲的权力异化开始明白权力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施桂芳一连生下七个女儿,自己也不好意思。终于生下儿子小八子后,玉米“<b>实实在在地替母亲松了一口气,这份喜悦是那样地深入人心,到了贴心贴肺的程度。”</b>这一细节反映了玉米对家庭权力敏感认知——在这个重男轻女的世界里,只有生下儿子,母亲才能“扬眉吐气地活着。”玉米不仅理解了这一规则,而且迅速学会了如何运用它来维护家庭尊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米抱着弟弟挨家挨户对那些与父亲有染的女人进行“无声的羞辱”。“<b>玉米一家一家地站,其实是一家一家地揭发,一家一家地通告,谁也别想漏网。”</b>她利用小八子来作为母亲复仇的武器,而那些女人则成为她侮辱的对象。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并未直接挑战父亲,而是将矛头指向同为受害者的女性,这种行为揭示出她已被男权社会所驯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米早熟还体现在对家庭内部的权力掌控上。母亲因为连续生育身体虚弱不堪,玉米作为长女接管了家庭管理权,在父亲出去开会,“<b>玉米不声不响的,心里头却有了十分周密的谋划。</b>”在处理玉秀和玉英的矛盾时,她就知道找平衡点。“<b>知道玉英委屈,但是怪不得别人,在两强相争寻找平衡的阶段,委屈必然要落到另一些人的头上。</b>”小小年纪在家庭中已经把权力运用得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说:“<b>家庭之内的世界,受母子关系的影响;家庭之外的世界,受父子关系的影响。</b>”玉米的早熟,正是父亲角色缺失后,她被迫过早面对外部世界的残酷,失去了正常成长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 二、爱情的权力算计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米与飞行员彭国梁的恋情看似纯真美好,实则从一开始就掺杂着对权力的向往与算计。当媒人介绍彭国梁时,<b>“玉米恨不得一口就把这门亲事定下来。毕竟人家是一个上天入地的人哪。</b>”这句内心独白暴露了玉米对彭国梁的倾慕很大程度上因为他的职业带来的社会地位。玉米希望通过这段婚姻实现阶级跨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王连方因“破坏军婚”被撤职后,村民们采取了“以性还性”的报复——轮奸了玉米的两个妹妹。这一事件成为玉米人生的转折点。远在部队的彭国梁听信谣言,怀疑玉米的贞洁,最终选择了退婚。玉米的绝望与哭泣并非全因失恋,更是因为她意识到:失去父亲权力的庇护,她的爱情也会离她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曾说:<b>“在普遍的社会压抑中,爱情是最后一个避难所。”</b>对玉米而言,这个避难所也对她关闭大门,她彻底认识到权力比爱情更靠谱的现实。</p><p class="ql-block"><br></p> 三:婚姻彻底功利化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彭国梁抛弃后,玉米迅速调整了人生策略,毅然嫁给了年龄和王连芳相仿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郭家兴做填房。这一选择标志着她彻底转变为权力的追逐者,也开启了她人生最可悲的章节——最终成为那些曾被她羞辱的女人的同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玉米与郭家兴这段婚姻毫无感情基础,纯粹是各取所需的交易:郭家兴需要年轻女性的身体来满足欲望与传宗接代;玉米则需要权力庇护来重振家族声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婚后的玉米发现,自己并未真正获得权力。妹妹玉秀敏锐地观察到:“别看玉米在王家庄的时候人五人六的,到了这个家里,玉米其实什么都不是。屁都不是”。玉米必须同时讨好丈夫郭家兴和继女郭巧巧,这种卑微处境与她当初设想的“有了权,她玉米的一家还可以从头再来”相去甚远。玉米的悲剧在于,她以为自己通过婚姻掌握了权力,实则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接受男性统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米逐渐变成了她曾经最鄙视的那类女人。当年她抱着弟弟羞辱与父亲有染的女性,如今她自己却成了权力男人的依附者;当年她痛恨柳粉香等人的“狐媚”,如今她也不得不利用性来巩固地位——“尽快怀上孩子。乘着他新鲜,只要怀上了,男人的事就好办了。”这种转变构成了小说最深刻的讽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米的一生就是一场悲剧:她从一个单纯的少女,逐渐沦为权力的奴隶,她的爱情、婚姻、尊严,都成为了权力的牺牲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b>“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b>,毕飞宇通过《玉米》这部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乡村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世界里,权力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操纵着人们的命运。玉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追求权力过程中的挣扎与无奈,也让我们对人性、爱情、婚姻以及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半日闲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