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谷

朱华平

<p class="ql-block">  如今是数字化时代,家中若缺米了,动动手指便有快递小哥送米上门,全无后顾之忧。而我童年时却不一样,米缸快要见底了,就得提前将谷仓里的稻谷搬出来晾晒,再挑到碾米厂碾米。之后还得筛谷糠,筛碎米,最后才筛出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米粒。</p><p class="ql-block"> 稻谷拿出来晒太阳叫晒谷。晒谷是件重要的事情,首先得看天气。那年代资讯很落后,天气讯息主要来源是听广播。</p> <p class="ql-block">  农村每个合院里都有广播,我合院里的广播,就挂在我家门口高处的墙板上。长方形红色木盒,中间圆形的喇叭口,刻着一个黄色的五角星。一根细铁丝作地线,插在连廊的泥地上。广播声音也不稳定,有时像中了邪似的,发出“唦唦唦”的杂音,或者干脆没声音了。这时,我们就在铁丝接地处浇上点盐水,它便又咿咿呀呀地恢复了。</p><p class="ql-block"> 广播每天早中晚都有一档新闻,新闻内容我都不记得了,唯独对清晨开播时的《东方红》歌曲印象特别深刻,那雄壮嘹亮的歌声,仿佛仍然萦绕在我的耳边。</p><p class="ql-block"> 每当广播播报明后天的天气时,路过的大妈大婶都会立刻驻足,侧耳细听,生怕漏掉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也一样,要是米缸里的米不多了,她就会格外关注天气预报。那时的天气预报没有现在精准,时不时会有差错。本来播报的是晴天,可翌日却是大阴天;或者刚开始是晴天,半中途,就会突然乌云上来,飘起一阵小雨,让人猝不及防。这时候,母亲总会一脸无奈地说:“这天气预报,怎么一点也不准!”</p> <p class="ql-block">  晒谷时,我和弟弟会分配到一项轻便的任务——“瞭谷”。“瞭谷”就是专门看管篾簟上的稻谷。时常用一根很长的慈竹竿,竿头系上一条红布什么的,来驱赶啄谷的鸟雀或鸡鸭。</p><p class="ql-block"> 我记忆中的瞭谷大都在夏天。早上,太阳刚露脸,母亲便从家里的门后搬出卷着的篾簟,放到庭院里。解开中间的绑绳,将其铺开,大概六七个平方米左右,用石块压住篾簟的四角。接着抬出装满谷子的箩筐,倒在篾簟上,再用谷耙将其推开,摊均,摊薄。谷耙像猪八戒的钉耙,木制的,有七八个长方形齿子,一条2米左右的竹柄。谷耙在篾簟上反复推拉谷子,留下了一道道整齐的耙痕,像是翻滚的小波浪。</p> <p class="ql-block">  太阳火辣辣的,而庭院的连廊里却非常凉快,微风吹来,更是惬意。合院前头的大柚树,盘根错节的,已开出白花,时时散发出一阵沁人的芳香。旁边慈竹园里,茂密修长的慈竹随风摇曳,在地面上投下了婆娑斑驳的竹影。远处的桉树林梢头,不时响起知了“吱——吱——”的长鸣声。展翅的燕子像黑色的剪刀,在院子上空掠过,衔着虫子飞回廊檐下的泥巢里。泥巢洞口立马伸出四五个还没长毛的小燕子头,争先恐后地张着大嘴巴。</p><p class="ql-block"> 母亲常跟我说:“燕子窝不能捣。”农村人认为,燕子是一种吉祥鸟,它总选择善良有德的家庭来筑巢。因此,小时候我对燕子挺有好感,认为有燕子的巢窝是一件光彩和幸运的事,而燕子似乎通晓人意,也从不在篾簟上啄食。</p> <p class="ql-block">  真正的“麻烦者”,是成群结队、叽叽喳喳的麻雀和那些闲散的鸡鸭。麻雀很“狡猾”,先停在合院的屋脊上东张西望。瞅准机会就飞下来,在篾簟上快速啄食。我们大声吆喝,便“呼啦啦”地飞上屋顶,稍不留神,又飞下来。而附近的鸡鸭也一样,悠闲地在连廊里走着,一转身功夫就会跑到篾簟上啄谷子了。有时还在篾簟上拉屎,脏兮兮的,得浪费好几颗谷子。</p><p class="ql-block"> 我和弟弟就在家门口的连廊里瞭谷,或坐在小矮凳上,或躺在竹椅里,漫不经心地挥舞着长竹竿。我们也很警惕,一发现麻雀或鸡鸭过来,就不断挥动竹竿,或敲打着地面,高声吆喝:“去,去”,甚至追过去将其赶走。而一些邻居大人路过时,看到麻雀或鸡鸭啄谷,也会急得大声叫喊,又是跺脚,又是挥舞着双手,尽力驱赶。</p> <p class="ql-block">  但我们小孩子,本性贪玩,瞭谷时经常心不在焉,还东跑西跑的。有时隔壁的小伙伴一招呼,马上过去嬉玩,将瞭谷这“重要”事儿就抛到九霄云外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时不时过来翻谷。她戴着宽沿草帽,手持谷耙,细心地将稻谷重新耙过,让谷子晒得更充分更匀称。到了下午,她会抓起一把谷子,放在手心里搓一下,或拿一粒咬一口,看看是否晒干了。如果能搓出米来或“嘎嘣”一声,说明晒干了,不然的话,还得继续晒。</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们才开始收谷。我特别开心,感觉瞭谷的任务结束了。母亲和我们一起将篾簟的四角掀起来,谷子在篾簟中间聚成一堆。然后用大畚斗将谷子装进箩筐,再用扫帚将剩下的谷子清理干净,最后将篾簟卷起来,捆结实,扛回家中的门角里。</p> <p class="ql-block">  瞭谷在小时候似乎是一件“苦差使”,实际上很轻松,但这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现在农村大多是机械化操作,很少晒谷,更没有人去“瞭谷”。因此儿时的瞭谷,就成了我们心目中遥远而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作者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