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随笔 红其拉甫的界碑

室内乐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西 行 随 笔</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文/陶瑞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摄影/陶瑞钢</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红其拉甫的界碑</b></p><p class="ql-block"> 由于过去从事旅游工作,退休后又迷恋自驾旅游,现在让我回忆我走近过多少我国边境口岸的界碑,我还真记不全了。边境、界碑都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在国人的心中都是神秘和神圣的。我们这次南疆自驾游的终点,是我们国家遥远的西域,帕米尔高原上的红其拉甫,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国边境口岸,界碑编号:7。</p><p class="ql-block"> 塔县到红其拉甫只有百多公里,加上往返途中的旅游景区景点,一天的行程安排是轻松的。为了避开旅游高峰时段,我们还是决定早点出发。清晨,天还是一片漆黑,我们的车就穿过塔县县城寂静的街道,很快就转入314国道,但当地人都把帕米尔高原上这条连接巴基斯坦的国道,称为“中巴友谊公路”。</p><p class="ql-block"> 这条边境公路都是在高差不太大的高原上行进,沿途都有为边境口岸服务的一些后勤保障设施,我们还看到一些专门供中巴人员会晤的场所,这在其他边境地区没见过的。高原风光迤逦迷人,巍巍昆仑银装素裹,公路两旁奇峰林立,峡谷地区有潺潺流水。高原的天很蓝,阳光把周围的山体映照得丰富多彩。在我们的车经过一个垭口时,万道金光从远方的山崖之间喷射而出,呈现出美妙绝伦的高原奇观,大家都停车拍照,想象力强的人高举着双手,摆出托起初升太阳的姿势,确实,这是帕米尔高原给“相霸”们留下的完美影相。有人说,独库公路逊色于中巴友谊公路,帕米尔高原上的这条路才是中国最美的公路,我想,这是多情的人迷情于帕米尔高原风光的原故吧。</p> <p class="ql-block">  汽车的发动机发出一阵阵轰鸣声,在盘山公路上绕行了一段路后就驶进了红其拉甫停车场。眼前的红其拉甫口岸建设与过去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很多年前,我曾经来过这里,还依稀记得这里过去只有一个口岸检查站,和一些零散建筑。现在的口岸已经建设得规模很大,设施设备齐全,这里还新建了“中巴友谊长廊”、“中巴友谊超市”,这些都是免税的口岸贸易市场。停车场周围也全是中巴商贩的摊位,这些特色小商品都是从巴基斯坦贩运过来的,市场很闹热,到处都呈现繁忙的景象。虽然我们来得很早,但购票处的观光客早已排了几条长龙。我们等了很长时间才排队购到票过了验票口,观光车沿着陡峭的山坡盘山抵达了中巴口岸国门。这时的国门景区已显得很拥挤,要拍几张好照片都不容易。在第7号界碑和红其拉甫海拔5100米的碑刻前,游客排着长队等着拍照留念。在国门前拍照的人也拥挤得很。观光客们手里都舞动着在下面的摊贩处购买的小国旗。还有人聚集在国门前挥舞着小国旗唱歌,作直播视频,他们都唱的同一首歌《歌唱祖国》。现在的边境口岸,除口岸功能以外,已经成了旅游景区,我注意到在标志海拔高度的石碑上刻着:国家AAAA级景区。这是国家旅游局评定授予的高质量旅游景区标志,这也充分证明现今边境口岸的旅游功能。</p> <p class="ql-block">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古丝绸之路就是通过这里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望着帕米尔高原上这条神圣的通道,你会冥想到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经过此地的情景:他们或许就在我们立足的位置,在寒风凛冽中经历高原缺氧、高寒冻伤、饥饿难熬的生死磨难,也或许他们在这里还埋葬过同伴的尸体,再挥泪继续前行。关于玄奘途经这里的这段史事,他在《大唐西域记》中有明确的记载。至于中巴两国在建设这条友谊之路时,有多少建设者奉献出了生命,我想,帕米尔高原一定会铭记!</p> <p class="ql-block">  我很庄重地在7号界碑、国门,以及标有海拔5100米的地标石碑前留了影。离开前,我望了一眼巴基斯坦苏斯特口岸一侧绿镶嵌白色的星月旗,然后再凝视着7号界碑上空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默默地行注目礼。此时此刻,人们才会真正理解国家、国界和国家主权的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 国门处海拔高,温度很低,虽然同行的作家朋友从身上脱下带着体温的羽绒服给我穿上,但还是有点瑟瑟发抖,不能久留,急着乘观光车下山来到海拔4733米的口岸海关区。真奇,少几百米的海拔高度,人感觉就好些了,也不打寒颤了,高反也减轻了。发动汽车准备返回,油表显示油量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凭我的经验,这只能跑返程的一半。马上熄火下车,一打听,从塔县至红其拉甫全线都没有加油站,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口岸地区也没有加油站。这下着急了,影响同行朋友们的行程是小事,在路上当“山大王”真有点恐怖。向该打听的人都打听了,唯一的答案是,只能在这里通过非正规渠道买议价油,30升92号汽油,200元变成了400元。说尽好话,终于找到一个能帮忙弄到油的“好心人”。油弄到了,也顾不得高反,自己提着两个油桶健步如飞,生怕“好心人”变心,最后还很动感情地向“好心人”一再致谢。</p> <p class="ql-block">  按今天的出行计划,我们在返回塔县途中要打卡“瓦罕走廊”和“盘龙古道”。“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缘,与阿富汗有近百公里的边境线,当然,这也是与中国有边境线的内陆国家中最短的,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条走廊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与古印度文明的交流通道,唐玄奘去天竺研习佛法就经过这里。“盘龙古道”也是我们这次痴迷着想要体验的,75公里的盘山险道,600多个S形和U形弯道,想起就让人兴奋。</p><p class="ql-block"> 四台车都停放在红其拉甫停车场,这里是314国道,也就是中巴友谊公路的终点,这里也是我们返程的零公里处,我们将在这里踏上归途。我们即将离开这里:红旗拉甫,7号界碑,还有那通向远方的路。这时,我们心中有种无以言表的自豪感,在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和那些追梦人走过的路上,也留下过我们的足迹。几年筹划,万里征程,就为了这个心缘。我开始发动汽车,这时,我想起“盘龙古道”的那句推广语“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实际上,人生哪来坦途,车轮碾过的地方才是坦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