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研究自家《莲溪莲坂叶氏族谱》时发现,<b>莲溪衍派是一个独立的族群</b>,其历史与浦城支系和古濑叶氏均不相同。以下是对相关人物及历史的详细考析:</p> <p class="ql-block"><b>一、莲溪拓荒:奠定叶氏根基的开漳始祖叶文炳(?–1163)</b></p> <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闽南漳州地区的叶文炳(字晦叔,号五郎)以开拓者的身份载入家族史册,被尊为莲溪叶氏开漳开厦始祖,在族谱中常称“五郎公”。正史对其生平记载较少,但族谱却清晰勾勒出他与家族开拓闽南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五郎公”的生年已不可考,仅知他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去世。清乾隆叁拾叁年重修,葬于漳州东门外吴坑垅(今龙文区)。他最初定居于漳州龙溪县平和里叶浦社(今漳州一带),成为莲溪叶氏在漳州的开基者。结合其他史料记载,其南渡或与避金兵之乱相关。他娶刘氏、吴氏为妻,育有三子,按照闽南“排行命名”的习俗,三子分别称为十二郎(名颜,字子肃)、十三郎(名颐,字子平)、十四郎(名颙,字子昂),这体现了当时闽南民间浓厚的家族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五郎公”去世后,其次子十三郎(叶颐)承担起家族拓展的重任,率领34名家人(包括老幼与仆从)从龙溪县叶浦社迁往嘉禾屿(今厦门岛)。当时,南宋闽南人口逐渐增长,沿海岛屿开发成为趋势,嘉禾屿作为闽南沿海要地,正处于待开发阶段。十三郎(叶颐)的迁居,既是家族的“拓荒”壮举,也参与了厦门岛的早期开发。</p> <p class="ql-block"> 抵达泉州府同安县嘉禾屿后,十三郎(叶颐)与其子十五郎(叶元潾)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在莲坂定居。他们垦荒造田、发展农业,逐渐在岛上站稳脚跟,叶氏家族也成为厦门早期的望族之一。因定居地周边有“前溪(莲溪)”,其脉系遂以“莲溪叶氏”为号,并立宗祠“莲溪堂”。不久后,十三郎的母亲吴氏、刘氏相继离世,“二母葬毕而十三郎卒,葬本处乌林”。此后,十三郎一脉在厦门不断繁衍,至清初已发展到仙岳、西郭等17个自然村,有“十八乡正派同堂”之称,部分后人涉足海上贸易,成为推动当地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巩固了叶氏在闽南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值得关注的是,莲溪叶文炳家族脉络中存在四处关键空白,尚待考证:</b></p> <p class="ql-block">1. 族谱未载其上祖身份及祖籍渊源,仅提“始祖文炳公号五郎,祖居河间府”。莲溪十一世祖“伯颜公墓志铭”有“其先莆人也由宋十三郎叶公之后也分居邻邑之嘉禾莲阪”之语,是否说明其家族曾自莆田迁河间再迁漳州,尚无定论;另有记载称其为“世居河间府,避金人之乱南渡”与墓志铭信息形成呼应但未完全印证。</p> <p class="ql-block">2. 长子叶颜去向不明,族谱仅称“支派在漳浦县西林”,未提后裔是否留居或外迁,虽可推测为“长房守祖”,但尚未见龙溪分支族谱佐证。</p> <p class="ql-block">3. 三子叶颙去向存疑,族谱称其“绍兴中登进士第,宦游京师时,遭金虏内侵”,未明后续;另载其与魏杞交往、联姻并迁居安海等事,部分细节混杂,可靠性待考。</p> <p class="ql-block">4. 叶颐次子叶元渊记载中断,族谱仅提其曾赴嘉禾屿考察后返漳,此后无载,推测或失散或迁往他处,尚未发现相关谱碑证据。</p> <p class="ql-block"> 以上疑问,有待未来漳州叶氏分支族谱或宋代墓葬碑刻的新发现予以解答。</p> <p class="ql-block"><b>二、浦城清风:理学熏陶下的“慈惠父母官”叶文炳(1150–1216)</b></p> <p class="ql-block"> 福建北部的浦城县孕育了另一位叶文炳,他是深受儒家理学思想影响的清廉官员,其成长与仕途深受深厚家学渊源的滋养。其先祖叶宜承于宋仁宗年间自建瓯行医迁居浦城,二世祖叶安节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祖父叶显仁为当地知名乡贤,曾招募乡丁保卫乡村抵御战乱,父亲叶梦龄加封宣义郎,浓厚的书香门风为其品行塑造与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叶文炳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卒于嘉定九年(1216年),享年六十六岁。年少时,他拜入理学大师朱熹门下,为朱熹“浦城十三子”之一,与南宋名臣真德秀成为同窗,二人交谊甚深。这段求学经历不仅让他积淀了扎实的学识,更铸就了他“以民为本、清廉自守”的为官准则。淳熙十一年(1184年),他登进士第,步入仕途前曾数次致信朱熹请教为官之道,朱熹详尽传授其居官临民之法。</p> <p class="ql-block"><b>其为官三十二载,始终践行理学理念,留下诸多政绩:</b></p> <p class="ql-block"> 任晋江主簿时,汀漳边界豪民聚众械斗,众官避之不及,他却深入村落调解,促成双方和解;兼任狱官与船舶管理期间,严辞拒绝外国商人及同乡以贿赂求减刑的请求,坚守原则。</p> <p class="ql-block"> 任仙游知县时,一月内厘清陈年积案,被赞“明察秋毫”;力推拆除豪强侵占水利的堤坝与树木,恢复灌溉,获“水利父母官”之称;还括废寺田资助学子、倡导义役均差,推动地方教育与民生改善。官至和州通判,赴任前因父丧返乡,后病逝。</p> <p class="ql-block"> 叶文炳娶妻张氏,受封孺人,一生清廉自持,曾坦言:“贪腐始于奢侈多欲。小官俸禄有限,若什么都想要,怎能不收受贿赂?清心寡欲,正本澄源乃吾儒功用。”此语成为其为官箴言。他育有三男,分别为长子叶惟寅、次子叶惟清、三子叶惟允,孙男六人(叶回孙、叶桂孙、叶荣孙、叶莆孙、叶颖孙、叶启孙)均为待补太学生,孙女三人分别嫁与杨继祖、赵崇等士人家庭,堪称“一门俊杰,书香传世”的典范。绍定五年(1232年),叶文炳被安葬于登云里下沙驿(今浦城县莲塘镇下沙村),其墓志铭由真德秀撰写,称其“洁己爱民,初终一意不易”。其故里古楼乡叶山村建有叶氏宗祠,为祭祀他及先祖之所,2016年被列入浦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三、仙游古濑叶霆及其墓志铭解读</b></p> <p class="ql-block"> 《宋故赠光禄大夫叶公墓志铭》记载了南宋官员叶霆:“公讳霆,字仲威,其先陇西狄道人。五代祖孜,唐末避黄巢之乱,自雍州徙光州固始。僖宗广明元年(880),从王绪入闽,居仙游古濑……绍兴二十八年(1158)九月卒,年八十有五。配郭氏,赠卫国夫人。子四:长顗,武举死国,谥忠毅;次颙;次顥;次𩓥”。</p> <p class="ql-block"> 叶霆生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九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其性情刚直,曾训诫子孙:“毋趋利,毋附权,吾家世以忠朴传。”此语成为其家训的核心。他娶妻郭氏,后被赠卫国夫人,育有四子二女:四子分别为叶顗(武举出身,殉国后谥忠毅)、叶颙、叶顥、叶𩓥;二女分嫁方氏、林氏家族。叶霆去世后葬于善化里狮形山之阳,郭氏去世后祔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b>四、关联辨析:莲溪族谱“(霆)文炳”与古濑叶霆</b></p> <p class="ql-block"> 为澄清“(霆)文炳”或“叶霆字文炳”的身份混淆,需对比《莲溪莲坂叶氏族谱》与叶霆墓志铭,结合生卒年、娶妻生子、墓址等核心信息可明确三者差异:</p> <p class="ql-block">1. 生卒年差异:开漳叶文炳卒于1163年,生年不详;浦城叶文炳生卒年明确为1150–1216年;仙游叶霆生卒年为1074–1158年。三者生存年代无重叠,时间线清晰可分。</p> <p class="ql-block">2. 娶妻生子差异:开漳叶文炳娶刘氏、吴氏,育有颜、颐、颙三子;浦城叶文炳娶妻张氏,育有惟寅、惟清、惟允三子;仙游叶霆娶妻郭氏,育有顗、颙、顥、𩓥四子及二女。三者配偶姓氏、子女数量与名字均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3. 墓址差异:开漳叶文炳葬于漳州东门外吴坑垅(今龙文区蓝田街道);浦城叶文炳葬于浦城县登云里下沙驿(今莲塘镇下沙村);仙游叶霆葬于仙游善化里狮形山之阳。墓葬地点分属闽南、闽北不同区域,地理上无关联。</p> <p class="ql-block"> 综上,从《厦门莲溪叶氏族谱》新修版本所添“霆”字属谬误,无可靠史料支持,具体可证(如台海网记载莲溪叶氏始祖为叶文炳,与叶霆无涉)。开漳叶文炳、浦城叶文炳与仙游叶霆实为三位身份独立的历史人物,莲溪叶氏、浦城叶氏及仙游古濑叶氏虽同属叶氏后裔,但彼此无直接关联,各自在特定地域环境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家族文化与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b>厦门市莲坂“莲溪堂”廿八世裔叶鹰江</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10月28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