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序流转,秋意渐深,寒意已悄无声息地漫过窗棂,钻进教室的门缝。每当有同学推门进出,一阵冷风便裹挟着室外的凉意涌入,让教室内的暖意瞬时消散几分。许是孩子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份寒凉,不知从何时起,门口值守的同学总会轻声提醒每一位过往的伙伴:“记得随手关门呀。”那一句句稚嫩却真诚的叮嘱,像一颗颗小小的暖石,悄然落在我心间,漾开细碎的温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见这寒意日甚,我想起去年那副抵御寒风的棉门帘——它曾在去年的冬日里,为我们守住了满室温暖。于是我翻找出两个棉门帘,抖落上面的些许尘埃,那熟悉的厚实感瞬间唤醒了关于冬日的温暖记忆。我指着门帘,对着全班同学问道:“天气冷了,这两幅门帘得尽快订在门框上,谁愿意主动负责,把这件事做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轻微的骚动。有十几秒钟,无人应声,孩子们或害羞,或无措,我的心里有点冷,“老师,我来!”“我吧!”的声音先后响起——宋家有和常航几乎是同时举起了手,他们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没有丝毫犹豫。看着这两个主动担当的身影,一股暖流瞬间从心底升腾而起,漫过四肢百骸。原来,孩子们的懂事与热忱,从来都藏在这些不经意的瞬间里,无需刻意引导,便已悄然绽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午读时分,我走进教室,目光被黑板角落的一行字迹吸引。那字迹算不上工整,却写得格外认真:“谁有不用的瓶盖?安装门帘要用。”落款处没有名字,却让我瞬间明白了孩子们的心思——想必是宋家有和常航在琢磨安装门帘的细节时,想到了用瓶盖固定门帘、避免磨损的办法,又怕直接询问打扰大家,便悄悄在黑板上留下了这句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着那行字,我不由得驻足良久。孩子们没有直接向我求助,而是主动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或许不知道专业的安装方法,却用最朴素的智慧,一点点为“订门帘”这件事添砖加瓦。这份主动思考的执着,这份默默付出的心意,比冬日里的暖阳更让人觉得温暖。我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黑板上的那行字,想把这份纯粹的善意,永远珍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思绪在此刻悄然飘回上午的大课间。那时,宋家有和常航曾一前一后走到我身边,低着头,有些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们……我们想问问,订门帘需要用到锤子和钉子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借……”他们说话时,还小声说着,怪不好意思的,一直问老师,眼神里满是忐忑,生怕自己的请求会给我添麻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便笑着告诉他们,工具的事可以去其他班借,钉子年级部应该有,让他们放心负责安装就行。如今回想起来,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两个孩子的热心与踏实——他们不仅主动承担了任务,还提前考虑到了所需的工具,甚至做好了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准备,这份细致与负责,哪里像是懵懂的孩童,更像是两个可靠的小大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响起,我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朝着教室的方向走去。还未走到门口,便远远看到教室门前围着几个小小的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王勤凯、冯恩、常航和宋家有四人,他们正围在门框边,小心翼翼地忙碌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常航双手扶着门帘,将它对齐门框的位置,嘴里还轻声叮嘱着:“冯恩,你帮我扶稳一点,别歪了。”冯恩则紧紧按住门帘的边角,时不时抬头看看,确保位置准确。宋家有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锤子,却没有急于下手,而是先和王勤凯一起比对钉子的位置,嘴里念叨着:“这里钉一个,那边再钉一个,这样门帘就不会掉下来了。”王勤凯则负责递钉子和瓶盖,每当宋家有需要,他总能准确地将东西递到他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教学楼旁的树叶,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四个孩子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没有嬉笑打闹,只有认真专注的神情。偶尔锤子不小心敲偏了,他们也只是相视一笑,然后更加小心地调整姿势,继续忙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他们,没有上前打扰。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小卫士,用自己的双手,为全班同学筑起一道抵御寒风的屏障。当最后一颗钉子钉好,常航轻轻拉了拉门帘,确认它已经牢固,然后转过身,对着其他三个伙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我赶忙拍了张拍片。</p><p class="ql-block"> 我推开教室的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教室内,同学们正在安静地自习,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却被那两幅厚实的棉门帘牢牢挡在外面。门帘上的褶皱里,藏着孩子们的汗水与心意;门框上的每一颗钉子,都钉着一份团结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来,温暖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藏在门口同学那句“随手关门”的提醒里,藏在宋家有和常航主动举手的担当里,藏在黑板上那行“谁有不用的瓶盖”的字迹里,更藏在四个孩子围在门口,一起钉门帘的身影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冬天,因为有这群热心又踏实的孩子,我们的教室不仅守住了一屋春意,更守住了一份纯粹而炽热的温暖。而这份温暖,终将化作成长路上的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方向,也让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次次感受到为人师者的幸福与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