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指尖划过屏幕,我们既可能邂逅知识的星辰大海,也可能遭遇谣言的污泥浊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文明荒原,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唯有众人携手、同心共治,才能驱散乱象阴霾,让文明之花在数字土壤中绚烂绽放。<br><br>守护网络文明,需以“理性”为根,抵御乱象侵蚀。如今,短视频里的“流量造假”、社交平台上的“语言暴力”、评论区中的“谣言传谣”,如同杂草般挤占着网络空间的养分。有人为博关注编造虚假信息,有人因意见分歧便恶语相向,这些行为不仅污染了交流环境,更消解着社会信任。其实,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多一分“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耐心,少一分“随手转发”的冲动;多一句“理性讨论”的克制,少一句“人身攻击”的偏激,就能为网络文明筑牢第一道防线。就像面对热点事件时,冷静分析信息来源、客观看待不同观点,远比盲目跟风、站队谩骂更有价值。<br><br>滋养网络文明,需以“责任”为壤,传递正向能量。网络文明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每个人用行动书写的答卷。从“中国好人”故事在云端传递温暖,到科普博主用趣味视频传播科学知识;从志愿者在线上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到网友自发组建队伍清理网络“水军”——这些微小却坚定的行动,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网络空间。企业也应扛起责任,加强内容审核,抵制低俗信息,用技术为文明保驾护航;平台更要守住底线,完善管理机制,让正能量有流量,让好声音有回响。<br><br>绽放网络文明,需以“同心”为径,凝聚共治合力。网络空间的治理,从来不是某一方的“独角戏”,而是政府、企业、社会、网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政府要加强监管,出台完善法律法规,让网络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企业要主动作为,将文明理念融入发展战略,用优质内容丰富网络生态;网民更要当好“主人翁”,从自身做起,不做网络乱象的制造者、传播者,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当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力,当每个主体都担起一份责,就能汇聚成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br><br>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延伸,也是时代进步的镜像。让我们以理性为帆,以责任为桨,以同心为舵,共同驾驭网络之舟驶向文明的彼岸。相信在众人的携手努力下,网络空间定能告别喧嚣与混乱,迎来清澈与光明,让文明之花永不凋零、处处芬芳。(洪山 阙姝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