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数据分析观念”核心素养,近日,弋阳县第二小学四年级教室里掌声阵阵,徐英老师以《条形统计图》为题,呈现了一堂兼具趣味性与思维深度的公开课。全校数学教研组教师齐聚课堂,共赏精彩教学,共探育人良方。</p> <p class="ql-block"> 情境引路,让统计“活”起来</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因为‘双减’政策学校要开设体育兴趣班啦,跑步、跳绳、羽毛球、踢毽子,你们想选哪个?”徐英老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开篇,瞬间点燃课堂热情。通过现场投票收集数据,徐老师引导学生先用熟悉的统计表、象形图整理信息,随后抛出问题:“怎样能更直观地看出哪个项目最受欢迎?”自然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徐老师借助希沃白板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晰看到象形图向条形统计图的演变过程,详细讲解横轴、纵轴的含义及“以一当一”的绘制规则。当呈现两位学生跳绳三周情况条形统计图时,她巧妙制造“纵轴格子一个代表多少才合适”的矛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个格子可以代表多个数据”的解决方案,通过小组讨论突破“以一当多”的难点。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数据收集、整理到绘制、分析,徐老师层层递进引导,让抽象的统计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课堂延伸环节,徐老师展示中国入世以来GDP增长的条形统计图,将数学学习与家国情怀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中感受国家发展成就,实现知识与德育的有机融合。</p> <p class="ql-block"> 沉浸式参与,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听课教师们专注记录,不时为精彩的课堂互动点头称赞。大家纷纷表示,徐老师的课堂设计巧妙,从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全程参与统计全流程,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体会了统计的实用价值。数字化工具的灵活运用让抽象知识直观化,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非常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结束后,数学教研组立即开展评课研讨。教研组长首先肯定了本节课的亮点:“徐老师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通过‘以旧引新’搭建学习桥梁,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课堂练习设计层次分明,从基础绘制到数据分析,再到生活拓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参与教师也积极建言献策:“如果能给小组合作多预留2分钟时间,让学困生充分表达想法,课堂参与度会更高”“可以增加更多生活中的统计案例,如校园图书借阅数据、一周气温变化等,进一步强化知识应用”。徐老师认真记录建议,表示将在后续教学中优化细节,让课堂更具包容性和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此次公开课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仅展现了徐英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更推动了全校数学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深入思考。相信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弋阳县第二小学的数学教学将绽放更多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