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与老人

小玲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来了,老朋友们都沉浸在幸福快乐的祝福之中。有些祝福来自儿女,有些关爱来自领导与社会。总之重阳节给我们这些老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老人们趁此机会纷纷走出家门,参加各种活动。有的与老友相聚一堂;有的出游赏花。所有的一切,让我们感到生活充满了阳光。我们深深感谢党和国家对老年人重视,同时也深深感到,有这样美好的夕阳生活,是我们的福气。我们愿意在变老的路上,与时俱进,发挥余热,共享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和老友的交谈中,大家谈论的不再是柴米油盐,而是健康锻炼,学习娱乐的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必然带来好心情,好心情又为身体健康增添活力,为晚年生活打下基础,储存能量。</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时顺顺利利,有时坎坷不断。遇到的坎坷有相同的、有近似的、也有完全不同的。总之,不管怎样,都要向前行,迈过这道坎,就会遇到曙光。过了道道坎,你就会成长为一个有理智、冷静、成熟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人到老年,总爱回忆往事,因为那是他们用人生奋斗了一辈子,深深地刻在脑海里的记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扪心自问,时间都去哪了?怎么就老了?</p><p class="ql-block"> 回首往事,人生哪能都如意,踏踏实实过日子,官大官小别在意,活的健康赢第一。</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和大家的聊天就从 六十岁开始吧!说起,这个年龄段也就刚刚到了退休年龄,还算不上老年,身体应该说还不错。如果不是因为退休的硬杠杠,再工作几年是没有问题。所以一部分人退休之后选择了退而不休,在外面做了兼职,既增加了收入,又缓解了心中的那种失落感,在工作中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些年之后,职责在不断的转变,从公务员、教师、工人等等变为家庭主妇,再后来成为孩子们的保姆。我周围的许多同学、朋友,就是在这种角色中年复一年。因为,我们赶上了独生子女时代,生孩子的时候正在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不多,现在情况不同了有了大把时间,愿意把从前对孩子的亏欠补回来,享受着孙辈成长过程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经常听到有些家庭为争夺看孩子而闹矛盾的,六个大人照顾一个,显得有点增多粥少,为了避免矛盾,采取轮流制。实际生活中,哪有那么的美好,我们过来人都知道,看孩子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吃不好睡不好,每一件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这样,我们这些当长辈的,从不把这点困难放心上,全心全意照顾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时间匆匆而过,看着孙辈们一天天长大,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两孩政策放开后,又一次撼动了老人们的心,再生一个吧,孩子以后会有个伴,在各种没法拒绝的理由面前,一个小生命又诞生了,从此重复的生活再一次开始。朋友中生二胎的家庭有几个,好在还都顺顺利利,奋斗了十几年,上托儿所、上学的、上高中的都有,繁重的生活总算告一段落,她们如负释重,开始走出家门,放飞自我。</p> <p class="ql-block">  跨入老年门槛后,情况总会有些变化,退休之后想去的地方去了,该玩的地方都玩了,一颗游动的心也慢慢静下来了。有特长爱好的,平日里练练书法、跳跳广场舞、给自己报个班,充充电都是个不错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顺风顺水,生活充满阳光的不在少数。但是,生活不如意,世事难料的也不少,留下遗憾无法诉说。</p><p class="ql-block"> 我的情况就很特殊,三十五岁突发疾病造成高位截瘫,四十岁就办理了退休,一切关系被移的退休支部,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残疾人。</p><p class="ql-block"> 我有个朋友这辈子没结婚,还不到退休年龄就得了癌症,无儿无女,后事由家人操办,年迈的老母亲长年住院,还在责怪儿子为什么不来看她。</p><p class="ql-block"> 有的家庭本来是好好的,一家三口快乐生活。可是突然查出老公得了不治之症,顿时就像天塌下来,妻子既要照顾爱人又要照顾孩子,在责任与义务中尽力,生活的压力就像一座山。</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情况,与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突然离世,留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如何面对现实,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个考验。另一种情况是,送走亲人之后,把往事埋在心里,选择了向前迈一步,重新组织家庭,相互找到依靠的同时,增添了生活乐趣。</p><p class="ql-block"> 再有一种情况,爱人生病之后,作为妻子全心全意地照料,经过数月、数年之后还是阴阳两隔。 当和她们聊起是否趁着年轻,能否重新组织家庭时,爽快的回答,这样做了不知道是祸是福,照顾病人的日子让她们心有余悸, 往后的日子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p>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一天天变老。健康的老人不必说了,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洒满阳光,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中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己,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变老的路上,年龄不等于衰老,更不等于死亡。人的寿命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健康因素,也会有意外因素。不管哪种因素,都需要 正确面对与接受。因为人从生下来就开始注定了死亡,只不过过程长短不同。</p><p class="ql-block"> 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死亡的可能性,从一般规律上说,可能比年轻人更多一点,更加现实一些。有一个男同志七十出头,去养老院看父亲,回来的路上突发心脏病,送到医院没有抢救过来。所以说,面对死亡无人能讲的清。</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医院看到,有位老先生为坐在轮椅上的老伴系鞋带,老伴动作慢了点,招来了老婆子的一顿数落。其实这么点小事完全可以相互理解,病人有自己的苦中,老伴年龄大了,照顾病人也是力不从心了。仔细想想,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这么一个人,那时候该有多难。</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都希望自己不得病或者少得病,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不留神,灾难就来了。有的人患了癌症之后,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治疗,跑到天涯海角,不惜重金去国外治疗,到头来也就是多活几天,结果是人财两空。</p><p class="ql-block"> 一般的家庭,遇上这种事,多数采取听天由命。查出癌症晚期,医院劝告没有治疗价值,只能在家待着,做一些减轻痛苦的治疗。这样既减轻了放化疗带来的痛苦,也节约了大笔医疗费,更重要的是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一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入老年之后,我们放下了工作和家务的负担,经常漫步在林荫道上。可是人的身体就如一台长期使用的机器,保养不善,零件就会磨损,甚至罢工等等,这种表现都是值得我们去重视的。</p><p class="ql-block"> 国家为了老同志的健康,每年定期体检,就是从保健入手、预防为主,提前为健康把好第一道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人均寿命的不断提升,就说明在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从预防为主到早期治疗,从不治之症到有效控制等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使国民体质不断迈进新的台阶。</p><p class="ql-block">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即使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突发疫情很难做到全面掌控。健康的体魄需要身体保存足够的免疫力,它与自身素质密切相关。老同志身体逐渐衰退,更需要参加适当的活动,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在大自然中吸取能量,调节平衡。</p><p class="ql-block"> 到了老年带病生存是一种正常现象,身体状况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发现健康问题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但不必追求完美。有一段时间我的耳朵不舒服、听力下降,持续两个多月,因为不放心还是去了医院。大夫做了检查,清洁了一下耳垢,然后说不见好转,节后再拍个片子。回到家之后,我先在网上买了几包耳贴,用了一段时间感觉还行,就继续贴下去,二十多天后,基本恢复正常,再也没有复发。</p><p class="ql-block"> 这次小小的尝试,收到意外效果。 这只能说,自己运气不错,并不代表普遍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检查是必要的,以防小病拖成大病,耽误最佳治疗时间。</p> <p class="ql-block">  在关注健康养生方面,老同志做的已经很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之道。从数字上看,百岁老人不断增加,这与他们平时的保健、心情、锻炼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各种保健品,让一些老同志误以为捞到了救命稻草,从买买买到存起来,大部分养老金都花在了保健品上,最重要的是还执迷不悟,不听子女劝告,致死家里的各类保健品堆积如山。所以说老同志要明白一个道理,长寿并不是吃出来的,科学养生才是正路。</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身边,虽然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是大家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每个人都会三番五次跑医院,查个明白,给自己一个交代。可是,当自己逐渐变老时,头上出现了白发,却让每一个女同志都难以接受,近些年男同胞也进入了这个行列。因为,白发影响心情、让人变得苍老,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大家都豁出去了,此时面子比慢性自杀更重要。既然这道门槛非要迈,那就要自己掌握分寸,结合自身情况为宜。染发剂虽然是一种致癌物会对健康带来一些影响,相比之下,爱美之心换来堵一把而尝试着去做,也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 谈到身体健康时大家都比较重视,落实在生活每一天。而在精神健康方面却有所忽视。每天街上走走,屋里转转,生活安逸就好。其实长此以往下去,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功能会慢慢降低,对身边的人和事越来越不感兴趣,长此下去性格孤僻,为慢慢走向老年痴呆留下隐患。防止阿尔斯海默症要从心情健康,接触社会,与人交流开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的生活,既要融入社会,又要融入家庭,与家人的和平相处是晚年幸福生活的开始。有时间帮助子女做一些家务,带带孙辈,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帮他们一把。因为感情的建立不仅在口头上,相互扶持、相互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积累,日后必有回报。</p><p class="ql-block"> 退休之后,我们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回到了轻松自由的生活。有时间更多与家人亲密接触,找回过去因工作对家人的亏欠,让家庭生活更加协和。可是在当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有些年轻人采取的是丁克家庭,与老人的想法格格不入。这种生活虽然不会掀翻屋顶,但为日后留下遗憾。当他们双手捧着二老的照片时,泪水止不住的流,责怪自己,父母养育之恩无法报答,惋惜因为自己的选择未能满足他们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的历程让我们积累了经验与财富,懂得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我们老一辈的职责就是家族兴旺,代代相传。老一辈与年轻人朝夕相处,避免不了磕磕碰碰。重要的是不以长辈自居,以礼相待,更不要把媳妇当外人,进了这个门就是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人总会有老的那一天,为了避免以后麻烦,不如生前做好安排。给子女留下几套房、上百万的财富,其实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再好的亲情也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我们是老人,但是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你今天的选择,就是孩子们的明天。</p><p class="ql-block">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与老人聊这些,看来有些不合时宜。希望不要影响到大家的好心情。祝各位老朋友重阳快乐!明年再见!</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