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汉字

大江

解读汉字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一大学问" , 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重要的是,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同时承载着古老中华的历史 与文明。如果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历史会是怎么样的呢?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甲骨文 .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据考证,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古人契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1899年夏季的一天,《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为病中的好友王懿荣买药,他惊奇地发现一味叫做“龙骨" 的中药上,有汉字的刻纹。待好友病愈后,两人跑遍北京的各个药店收买”龙骨“。1903年,刘鹗出版《铁云藏龟》,公布了甲骨文这一重大发现,从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八十多年以来,通过多次发掘已经发现15万片有文字的甲骨,单字5000个,可释读的字1700个。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的汉文文字史提前了1000多年。它是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见证,是研究殷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参考资料。是汉字的鼻祖,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p><p class="ql-block">汉字的发明 汉字是谁发明的呢?是古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大众。 然而,史书一直记载,汉字是黄帝时期一个叫仓颉的人发明的。据说仓颉长着四只眼,特别聪明。其实,仓颉只是做了搜集、整理、加工、改造的工作。,《 淮南子.本经》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仓颉创造了象形字与形声字。</p><p class="ql-block">造字法 由上面提到的象形字,形声字,自然引出了造字方法。造字向来有六书之说,实际是四种。因为“假借与专注”* 是使用方法 ,其余四种是象形,指事,会意与形声。 象形字,象形即取形状物。比如“眉”,眼上的毛。“雨”,天空滴水。 “大”,站立的人。“果”,树上的果实。还有家畜牛、马、羊, 动物虎、鹿、兔,以及日、月、山、水、田、鸟等等等等,都是很具象的,很直观的。 指事字,指事字即直指关键。比如“上”,在一横之上。“下”,一横之下。“刃”,指出锋利之处。“本 ”,根,指木之底部。“凶”,人不小心掉入坑里。"公“,上边的八表示背离,下边是厶,背离私为公。 会意字,会意字由两个以上的字合作表意。比如”尖“,上大下小或上细下粗谓之尖。”出“,山外有山,超出。”休“,人依树而立,休息。”艳“,色彩丰富,艳丽。”灾“,家里失火,灾害。”裕“,有吃有穿,富裕。”夕“,月缺一横,暗,夕。有资料介绍,会意字有一千多个。 形声字,合体字,顾名思义,有形有声。比如”箱“,上形下声,竹子做的器具,箱。再比如财、消、熔、鸭、简、盆、瓮、站、跑、唱、媛、源、姝、菜、杯、燈,还有很多。有人统计过,形声字大约占总字数的百分之75—80。</p><p class="ql-block">汉字的辉煌。 据统计世界上有上千种文字,最古老的是中国的象形文字,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几乎在同一时期 ,出现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即现在的伊拉克) 的楔形文字,印第安的玛雅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到公元前四世纪、五世纪,除了中国的汉字,其他文字都已经消亡。代之而起的是五世纪问世的线性文字,即以后的英文、法文、俄文等等。在线性的表音文字几乎覆盖全世界的时候,唯有中国汉字——表意的方块儿字,独树一帜,熠熠生辉。所以,联合国确定汉字为标准使用文字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认为,中国汉字的发展,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他们是仓颉、李斯、许慎、王永明 。黄帝时期的仓颉创造了文字,秦朝的李斯创造了小篆,(实际他们都是作了搜集、整理、加工、统一的工作)。许慎是汉代的大学者,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字典分540部,给9353个字析形、注音、释意,对汉字的使用、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里程碑意义。 王永明是中国发明协会副主席,是电脑时代保留汉字的功臣、伟人。据说毛泽东主席在晚年不无担心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一些专家,是不是电脑一旦在全世界普及了,中国的文字就消亡了?有这种担忧的人很多。当时也的确有一批人主张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以适应电脑时代。汉字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1983年,一个叫王永明的人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这种方法使汉字的输入比英文输入电脑还快。这一发明不亚于活字印刷的发明,世界在震惊之余,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由衷叹服,对汉字的科学性由怀疑转为信服。1998年,王永明又发明了用电脑同时处理中、日、韩三种文字的九八规范王码。(有资料介绍,一个叫高安人的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五加加汉字输入法,速度更快。)</p><p class="ql-block">汉字的艺术性</p><p class="ql-block">在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汉字书写可以上升为艺术——书法。这是由汉字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汉字像画一样,是二维的,在造型上有很大的可塑性。其次,汉字是表意的,字字独立又链接成文,这就为书法的流动提供了空间。再次,汉字的笔画丰富,多达32种,一笔之内粗细变化,倚正随形;一字之内松紧不一,轻重搭配;一篇之内有疏有密,千姿百态。所以,从秦汉到魏晋,到唐代,到宋元,到明清,名家辈出,精品传世。字体也形成了篆书(大篆&lt;甲骨文、金文、石鼓文&gt;、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个完备的系列;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大观。而书法理论,诗词文赋的创作,又延伸与扩大了书法在社会文化中的用与影响。</p><p class="ql-block">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过程 。解放后实行文字改革,简化汉字,大大地方便了学习和使用。这项改革虽然也有缺点,但是,方向正确,合乎时代的要求。</p><p class="ql-block">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人的骄傲。汉字的哲学特点,逻辑特点,美学特点,艺术特点,使之光彩夺目,永葆青春与活力。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全面振兴与强大,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提升,汉字将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喜爱。将会在国际交往中,人际交往中;在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与繁荣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假借有两种情况。一、本无其字而借,如原意为二人“背对背”的“北”,被借作方向的“北”。(许慎的解释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借原意为“暮 ”的 “ 莫 ”为没有的“莫”,借“畚箕”的“其”为代词的“其”,借“燃烧”的“然”表示“如此,这样子”等。 二、有其字而放着,借用。如,借“汤”为“荡”,借“壶”为“瓠”。</p><p class="ql-block">转注。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如,老与考 ,本意都是长者。颠与顶,原意都是头顶。窍与空,原意都是孔,所以,可以互相解释。转注字有三个条件,一、同一部首,二、声音相近,三、相互解释。</p><p class="ql-block">( 2450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