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厦门大学

杨立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初探厦门大学,仿佛踏入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碧海环抱,白鹭翩跹,巍然矗立的校门后,是百年学府沉淀下的静谧与风华。嘉庚风格的建筑群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红瓦飞檐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书声与涛声共鸣,理想与远方交织。在这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每一次呼吸都沁入学术与自然的清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1928年3月,获得私立大学政府立案。1929年至1933年,陈嘉庚企业因世界经济危机被迫收盘,厦大办学无力维持,他将厦大无条件献给政府。1937年7月1日,厦门大学改归国立。同年9月,因战争关系,学校迁长汀办学。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1998年,被列入“985工程”重点建设计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四个分校,设有6个学部、35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开设106个本科专业;拥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4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00余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图书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主教学楼……颂恩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嘉庚楼群的主楼——颂恩楼,是由厦门大学杰出校友 丁政曾与蔡悦诗夫妇慷慨捐献的2000万元 巨资所建成。这座大楼不仅承载着庄重与古朴,更象征着对母校奖掖栽培之恩的深深感激。 颂恩楼由校友丁政曾与蔡悦诗夫妇捐赠 ,在2001年4月厦大80周年校庆之际,成为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钟铭选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嘉庚楼群钟铭选楼由其子钟江海等于1990年捐资740万元建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校园一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探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的芙蓉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芙蓉湖位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中央,是校园规划的核心景观与“点睛之笔”。其名称源于爱国华侨李光前祖籍地南安芙蓉乡,以纪念他对厦大建设的重大贡献。原为东沃农场农田,于1980年代改建为人工湖,后经1999年重修形成现有22亩水面及自然岸线景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湖中栖息黑天鹅、白鹭等鸟类,并设有环湖生态科普展牌,成为校园生态教育载体。兼具蓄水排涝、气候调节功能,周边环绕嘉庚楼群、科艺中心等建筑,湖心岛象征陈嘉庚创业历程。作为《一起来看流星雨》取景地,芙蓉湖承载毕业打卡、文艺表演等校园记忆,凤凰花开时节为重要摄影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建南大学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探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院内步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探厦门大学王亚南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王亚南新中国成立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由国家任命的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资本论》的中文翻译者;他翻译的资本论最受毛泽东的推崇,并详细拜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逸夫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建文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厦门大学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1998年4月建成,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该楼建于学校大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陈嘉庚纪念铜像……毛泽东亲笔题词: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厦门大学革命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首任校长林文庆纪念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仔细看过厦门大学门匾上的“厦门大学”四字,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错别字,“门”字少了一点,“学”字没有宝盖头,这又是怎么回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首先要说的是,厦门大学门匾上的字是出自鲁迅之手,厦门大学刚创立初期,1926年8月,鲁迅所写的《彷徨》出版后,并前往了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后来厦门大学重建校舍,为纪念鲁迅,并选用了鲁迅的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