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在望会长走进市三女中:以亲身经历诠释<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愿将此生常报国。</span></p> <p class="ql-block">10 月 21 日中午,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礼堂掌声迭起。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老会长朱在望身着朴素外套,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常怀一颗与感恩的心愿将此生常报园列讲话的几点体会》为题,为市三女中团干部党课宣讲,给学子带来一场“沉浸式”思政大课。校党委书记潘敬芳、团委书记闪艳、党办主任杨志军与同学们一起聆听报告。</p> <p class="ql-block">从“孤儿”到“战士”——把感恩写进人生底色</p><p class="ql-block">“没有党、没有学校、没有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朱老的开场白质朴有力。11 岁丧母、14 岁丧父,他 13 岁辍学进山烧炭,是校长 3 次家访、两位老师翻山越岭把他找回课堂。“那天飘着雪,老师把我冰凉的手塞进怀里,一句话‘孩子,回家上学’让我记了一辈子。”说到动情处,朱老声音哽咽,台下不少学生悄悄抹泪。他深情寄语:“常怀感恩的心,愿将此生常报国——这是青春的第一粒扣子。”</p> <p class="ql-block">朱老分享了自己军旅生涯中三次直面生死的考验: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空中飞行时险些发生相撞事故; </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飞机空中失火,险些机毁人亡; </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执行紧急任务时,几乎发生严重飞行事故。 </p><p class="ql-block">每一次,他都毫不退缩,因为他深知:“军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时刻准备上战场,时刻准备流血牺牲。学们屏住呼吸,随后爆发雷鸣般掌声。</p> <p class="ql-block">朱老曾三次奔赴战场,为国家和人民冲锋陷阵: </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援越抗美,连续38天战斗值班,条件极其艰苦; </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支援海军,参加西沙保卫战,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再次为国立功。 </p><p class="ql-block">他重点讲述了第二次支援海军作战的经历,强调“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上去”。</p><p class="ql-block">台下学生热泪盈眶:“原来‘岁月静好’四个字背后,是这样一群年轻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朱老寄语市三女中的同学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代中华儿女都要承担起责任。这个责任很重,也很光荣。”他提出四点希望: </p><p class="ql-block">1. 立大志:志存高远,以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p><p class="ql-block">2. 积大德:心系天下,心系百姓,修身养性,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p><p class="ql-block">3. 成大材:既要学习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成果,又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为国家建设和保卫的通用之才、领军之才、特殊之才; </p><p class="ql-block">4. 担大任:以能为国家做多大事为标准,不以官大官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p> <p class="ql-block">朱老的报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现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朱老为榜样,常怀感恩之心,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报国。市三女中校长表示,学校将继续开展此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p> <p class="ql-block">常怀感恩之心,愿将此生常报国。朱在望老会长的报告,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激励着市三女中的每一位学子,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勇敢追梦,报效祖国!</p><p class="ql-block">作者:牛娃</p><p class="ql-block">摄影:屠崇伦、杨志军、潘敬芳、张君祥</p><p class="ql-block">编辑:牛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