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再回母校——华东理工大学

心桥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8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办学70载暨高质量发展大会</p><p class="ql-block">俞俊堂先生雕像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为此抗七三零班又一次聚会在华理</p><p class="ql-block">上海行日程</p><p class="ql-block">16日、17日宿汉庭酒店(镇坪路地铁站店)</p><p class="ql-block">16日睌上同学聚会</p><p class="ql-block">17日游览上海新地标双子山/上博东馆/上图东馆</p><p class="ql-block">18日,宿梅陇和谐商务酒店</p><p class="ql-block">09:30 生工院庆活动,逸夫楼</p><p class="ql-block">14:30 揭幕仪式,实验18楼一层</p><p class="ql-block">15:00 座谈会,实验18楼315室</p><p class="ql-block">17:00 晚宴,龙洲路995号四楼阿明酒店</p><p class="ql-block">19日 返程或自由活动</p> <p class="ql-block">16日早九点多来自内蒙的我和来自深圳的杨舜妆同学在上海松江火车站汇合,因为时间尚早,在张刚的提示下我们浏览了醉白池。</p> <p class="ql-block">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黄浦江上游,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上海之根"。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市级工业区,是上海战略发展重心,正打造"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宜居之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菊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傅桂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风摇玉影缓梳妆,洒脱青姿傲露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待到丝花如锦簇,才知陶令韵情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月游上海醉白池公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付桂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风摇菊影蝶翩翩,黛瓦朱廊逸步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鹿回头痴故土,一池秋水枕荷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墨洇画里董公韵,石刻碑中元代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复醉江南文脉远,更欣今古笔花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注;1.董公明朝书法家画家董其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元代笺公园里石刻由元代赵孟頫刻《赤壁赋》</b></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朝大臣、书画家。</p> <p class="ql-block">“十鹿九回头”是反映松江历史传说的一块石雕,这块石刻浮雕,略呈方形,边长一米,画面上是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松江原为鱼米之乡,外出当官的人,十有九人都是思念家乡,返回家乡的。因鹿与禄谐音,意思说靠俸禄吃饭的人十有八九要回到富庶的家乡来。所以“十鹿九回头”就成了留恋故土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醉白池名字由来</p><p class="ql-block">醉白池前身为宋代朱之纯的"谷阳园",清顺治至康熙年间由顾大申重建,取李白再世当醉于此之意,并效仿宋代韩琦的"醉白堂",以白居易诗意境及苏轼《醉白堂记》典故命名。</p><p class="ql-block">清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年-1722年),工部郎中、著名画家顾大申在旧园址上重建,并将其命名为"醉白池"。顾大申建好园林时心想,如果"诗仙"李白再世,来此悠游,一定会被池上景物所迷醉、会被池旁园林所陶醉,所以想以"醉白"为池、园名。后来,他又想到宋代有个当过大官的诗人韩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十分迷醉,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筑了一座古典厅堂名叫"醉白堂",而顾大申自己也非常崇拜白居易,常常陶醉在白居易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仿效韩琦的做法,将园林命名为"醉白池"。</p><p class="ql-block">醉白池之名也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该文讲述了宋代宰相韩琦仰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之事。</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醉白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最初是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为谷阳园。</p><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园内增建了"四面厅"和"凝舫"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清顺治至康熙年间,画家顾大申在旧园址上重建园林,效仿北宋明相韩琦仰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将其命名为"醉白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一泓池水为中心,四周古木葱茏,景色如画,有"春访牡丹夏观荷、秋来赏菊冬瞻梅"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分为内园和外园两部分,内园保留了古典园林的风貌,外园则是后来扩建的。</p><p class="ql-block">● 园内保存了众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明代的柱颊山房、疑舫、读书堂,清代的池上草堂、宝成楼、雪海堂、雕花厅等。</p><p class="ql-block">● 拥有丰富的艺术瑰宝,包括元代赵孟頫的书法真迹《前、后赤壁赋》石刻、清代《云间邦彦画像》碑刻等</p><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短没有尽兴,有机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此了,老同学们又聚在一起了,品尝多年未见的本帮菜,更有幸尝到了华理精致的月饼,</p> <p class="ql-block">欢聚,畅饮,</p> <p class="ql-block">参加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办学七十载暨高质量发展大会,</p><p class="ql-block">俞俊堂先生雕像落成典礼活动的抗七三零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上海化工学院抗七三O班(1973~1977)花名册35人暨老师名册</p><p class="ql-block">女:1、靳文英 2、樊生华 3、于黔息 4、周文瑜 5、张桂清 6、杨舜妆 7、付桂花 8、傅幼珍 9、吕静波 10、顾树珍 11、刘艳芳 12、邓丹娜 13、薛爱军 14、邵逊生 15、李纳 16、冯晟 17、张秀敏 18、王云惠 19、傅敏,男:20、逯佛存 21、姜平 22、童仁献 23、吴颂东 24、丁鼎禄 25、黄克银 26、朱忠宝 27、王宝根 28、朱志国 29、郑自龙 30、李耀明 31、甘文品 32、韩乃兴 33、郑允鸣 34、计忠发 35、张刚</p><p class="ql-block">基础部教师:1、谭希芬 2、李有英 3、裘贞庭 4、张济新 5、徐寿昌 6、董玉蟾 7、陈涛 8、张庆霖 9、盛谷我,</p><p class="ql-block">抗生素专业教师:1、顾裘 2、陈淑章 3、洪定如 4、金青萍 5、邬行彦 6、尤大钺 7、胡章助 8、谢幸珠 9、楼一心 10、严希康 11、刘叶青 12、李友荣 13、俞俊棠 14、屠天强 15、沈自法 16、陈国豪</p><p class="ql-block">己逝:1、刘艳芳 2、黄克银 3、吴颂东 4、甘文品 5、郑自龙</p> <p class="ql-block">十六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申园,我们从天南地北来了!</p> <p class="ql-block">双子山上我为峰</p> <p class="ql-block">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山上的景色可还是不错的。双子山绿化面积达24万平方米。从山脚到山顶,覆盖着5000多棵树木和植被,山体中有仿自然山洞、一线天等景观,甚至还有个人工瀑布,瀑布有20余米宽,从48米高出落下,景象也是相当壮观的。建成后,双子山可以形成四季四景的观览效果,游客可以春看山花烂漫、夏观流云飞度、秋赏漫山红遍、冬踏白雪皑皑,在高楼林立的上海市区体验自然山景。是全国最低的人工造山,就为在此能鸟瞰世博园全景。</p> <p class="ql-block">申园的设计融合了传统江南园林元素,如掇山理水、筑房建桥,形成了北山、南水、东园、西苑的空间布局,并设有醉红映霞、古柯晚渡、玉堂春满等八景。园内建筑风格多样,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又有皇家园林的庄重,展现了海派文化和江南意蕴。</p> <p class="ql-block">为自己点个赞,奔八也要快意生活!</p> <p class="ql-block">十八日上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办学七十载暨高质量发展大会!</p><p class="ql-block">华东理工大学校歌</p> <p class="ql-block">庄严的会场</p> <p class="ql-block">领导讲话</p> <p class="ql-block">张刚同学获得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这是张刚的荣耀也是我们抗七三零班的荣耀!</p><p class="ql-block">张刚位于右边第二间</p> <p class="ql-block">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与院领导及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四零班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雕像前留个影,这是我们心底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参加俞俊堂揭幕仪式2025.10.18下午二点半。</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 教授 (1929~2013)</p><p class="ql-block"> 吾国生物工程学科奠基人,教育家。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科、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先生以开拓创新为志,以仁爱育人为本,其德业昭昭。值生物工程学院办学七十载,抗七三〇班诸校友,敬立此像,以志永怀。</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十月</p> <p class="ql-block">俞俊堂先生雕塑揭幕主持人周英教授</p> <p class="ql-block">生工院长叶邦策致辞</p> <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张刚致辞</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熟悉的华理校园,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凝聚成今日的期盼,我们抗 730 班同学,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恩心情,相聚这里,共同见证俞俊棠先生雕塑揭幕。​此刻,记忆的闸门悄然打开 —— 上药三厂青霉素车间里那台熟悉的操作台,上药四厂链霉素车间的发酵罐,还有俞先生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清晰可见。​回望那段特殊的岁月:1966至1969年,大学停止招生;1970年起,至1977年,全国大学招生七届,共 94 万名工农学员。抗 730 班, 1973年9 月入校,1977年1月毕业。三年半学龄,最后半年,补习外语、物理化学与化学工程,为未来的专业道路夯实基础。全班35名同学,除4 人留校外,其余按 “哪来哪去” 的原则分配,大多走进了抗生素药厂及相关单位,成为了扎根一线的技术人员。而这一切的起点,离不开俞先生的悉心教导。​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学工、学农、开门办学。俞先生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带着我们走进抗生素药厂,在实践中探寻知识的真谛。在上药三厂青霉素车间,俞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抗生素制造的核心是严守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更是重中之重 —— 从培养基灭菌、接种到发酵,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偏差,一旦染菌,青霉素效价跌零,整批生产全毁。” 这句话,如同警钟,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日后工作中恪守的准则。​俞先生是我校抗生素製造工学专业教研组元老,更是华理生物工程学院创始人。他始终将 “育人”放在首位:课堂上,他的板书工整,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明了;实验中,他总会耐心指导;毕业设计,他深入浅出地说明步骤和细节。他指导我们真刀真枪的实战,顺利完成扩初设计任务书和全套图纸。他反复强调 “设计书和图纸里的每一笔,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份严谨与负责,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值生物工程学院 70 华诞,抗730班同学集资,由上海油雕院原院长李向阳先生牵线,邀请上海油雕院林森老师,历时一个月,精心创作了这座雕塑。此刻,雕塑凝视着温和慈祥的神情,让我们仿佛又看到当年的俞先生。愿这座雕塑永久安放在实验十八楼 —— 这,俞先生曾经工作的地方。雕塑静静守护这里,见证生物工程学院的持续健康成长。​最后,向所有培育过我们的老师表达谢意,向俞先生的亲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各位来宾的到来!愿华理生工学院永远传承俞先生的育人初心,培养出更多扎根生工行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生物工程领域持续领跑,再创辉煌!​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校友、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生工学院院长范代娣致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敬俞俊堂先生雕像落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傅桂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情聚黉楼菊簇香,敬怀昭业澈沧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拓新僻境生工盛,著领菁华学海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桃李成蹊承炬火,春蚕奉锦化霞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同瞻玉塑清风赞,感涕师恩惠八荒。</b></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左起:1华理生工院长叶邦策 2校友范代娣 3校友张刚 4华理生工院原书记陆兵</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在俞俊棠雕塑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谢幸珠(前坐者)</p><p class="ql-block">后站立者左起:张刚 傅幼珍 杨舜妆 周文瑜 付桂花 樊生华 顾树珍 郑允呜 王宝根 朱志国 计忠发</p> <p class="ql-block">谢辛珠先生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也是俞俊堂先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在座谈会上,领导及同学们畅所欲言,回顾了我们的校园生活,及七十载生物工程学院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上海环球港是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2013年开业,集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观光露台等功能于一体,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19日上午游览环球港</p> <p class="ql-block">陶陶居吃了美味!广式早餐!</p> <p class="ql-block">  始于七十年前国家迫切需要抗生素技术人才,中国的抗生素是零基础,华理担当着重任,成立抗生素制造专业,为国家抗生素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攻坚克难是每一个生工人的初心,我们为华理生工自豪!也为国家生物工程发展迅速而自豪!努力吧华理生工的学子们!生物工程发展的空间很大很大……</p> <p class="ql-block">19日下午二点多登上了返程列车,再见了,亲爱的抗七三零班的同学们,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是我们互相关心,互相惦念!来上海虽然匆匆忙忙,但是我们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在俞俊堂先生雕像前我们心里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滋味,暖暖的,眼睛湿润着,心里激动着 ,仿佛俞俊堂先生在微笑着向我们诉说着什么……</p><p class="ql-block">这次又游览了上海的几处景观!张刚的安排非常好,感谢、十分感谢!希望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