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老庄:道家如何论美

雪浪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天生爱美;人人皆可为美。</p><p class="ql-block">康德把美分为优美与崇高两种,他说既崇高又优美是美中之美,崇高一般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不必伟大,往往可以很渺小。</p><p class="ql-block">比如小草相对于高山,虽可以忽略不计,却丝毫不影响其优美。可见,美之于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p><p class="ql-block">中国的老祖宗们对于美,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儒家以“仁”为美,比如孔子提出尽善尽美、善(内容)美(形式)统一;孟子倡导既善又“信”(真实);荀子强调转恶为善,这些都凸显了“仁”与“礼”。</p><p class="ql-block">佛家以“空”为美,信奉涅磐-彼岸-极乐世界-空(美),即心似莲花,般若波罗,万法皆空。</p><p class="ql-block">那么,普通人等、芸芸众生更为接近的道家,又是如何论美的呢?总的来说,道家以“道”为美,即以虚静无为、道法自然、天真本性、清水芙蓉为美,其思想博大精深又返璞归真。</p><p class="ql-block">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儒家的审美观看作理性主义,佛家为半理性主义,道家则是非理性主义的。</p><p class="ql-block">假如论一盆花的美,孔子会说,既要好看又要怡人启人;释迦牟尼会讲,好看不好看全在妙悟;而老子则可能转身而去:什么好看不好看,看得见的东西都不好看。</p><p class="ql-block">老子和庄子哲学思想的玄妙之处在于无“标准答案”,似乎怎么理解都行,表面看很多都是矛盾的、反传统的、漠视存在的,但却处处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在审美问题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对于道家而言,你说有美吗,他说无美,他用绝对的相对主义否定美的存在,他甚至否定一切文学艺术;你说无美吗,他说有美,这种美是无言之美,无声之美,无色之美。</p><p class="ql-block">岂不邪了怪了,不说话怎么听出正误,不发声如何辨别高低,不着色哪能看出美丑,这些道理傻子都懂,老庄能不明白?他们是想说,与其不最好、最美,那还不如干脆不要。</p><p class="ql-block">显然,老庄并没有一概否定美,否定的只是那种世俗的、人工雕琢的美与善,认为那不是真美真善,只有“道”才是真美、最美、极美。</p><p class="ql-block">而这个“道”,是绝对的“大”和“全”,是无穷、无限、无形、无极,存于浩瀚宇宙,蕴于神奇自然。可见,老庄主张的是一种大美、全美、朴素美、自然美。</p><p class="ql-block">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这都是以自然为美,这个“自然”不是自然界的山水景物,而是指天地万物形成的自然本质及其天然形态。</p><p class="ql-block">老庄把善和美系之于道,而道的本体是虚无,是“不可道”“不可名”的绝对理念,这样的审美过程,是一种近乎直觉的精神活动,其特点是忘掉一切利害善恶,进入物我两忘以至“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胜境。</p><p class="ql-block">怎样才能感受到这种“大美”呢,庄子提出要通过“静观默察”“心领神会”达到“意致”;通过“心斋”而达到“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的“坐忘”。这看起来似乎玄虚神秘且唯心,其实道理很朴实。</p><p class="ql-block">不难发现,老庄独树一帜的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美妙,“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功效,他们所追寻的韵味美、意境美、质朴美、天地大美,构筑起色彩斑斓奇幻无比的美的王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我们用老庄的思想来解析,所谓无声之美,那肯定指“大音希声”、寂静无声,是自然流淌的天籁之音;无色之美,当然是指摒弃了妖艳妩媚之诸种杂色的本色;无言之美,是说一切的美,尽在无言、言而未言之中。</p><p class="ql-block">比如老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有人解释为圣人一天不死光,盗贼就一天不消亡,又有人坚决反对这种说法。若让老子复活,他会反问:我这么讲了么,我没这样讲么?</p><p class="ql-block">短短八个字,意无边际、深不可测,可以让你纵横驰骋,作出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正误的标准只有一个字:道,或者说善、美,多么奇妙又是多么玄妙。</p><p class="ql-block">你听,“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道家的虚静与佛家的禅意全在诗中,读起来让人遐想连篇、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你再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难道读者只获得了字面意思吗?</p><p class="ql-block">不是的,人们所感受到的真正的深远意蕴,是远远超出这言意之表的。那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比字面表达要丰富、深沉得多。</p><p class="ql-block">这种有无相生的神韵之美,正是老庄所大力推崇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