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勤劳是通往梦想的阶梯,每一步都踏出了生活的精彩与不凡;勤劳是生命的底色,它让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勤劳是智慧的源泉,它让思想在行动中升华;勤劳是时间的雕刻师,它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意义。勤劳的人,总是用双手编织出生活的美好与希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兽医大师范跃进同志就是勤劳的杰出代表。别看他只有一米五的个头,可他头脑特别机灵,讲话十分幽默,性格大度耿直,一向乐观好客。他胸怀宽广,胆大心细,平时好打抱不平,人称别名“付村长”。一向看不惯惰性的他如星辰般闪耀,每一滴汗水都是梦想的种子,在岁月的田野上,他是最美的耕耘者,用辛劳铸就辉煌,收获满满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勤劳不仅是品质的彰显,更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1975年初春,梓木山村召开支部大会,根据当时养殖业的发展势头,村里急需一名赤脚兽医,前往洗马区政府参加兽医培训班学习一个月后,回村上岗任乡村兽医,为村的畜牧业服务。经大家讨论决定:根据平日里各方面的表现,派范跃进同志去洗马区学习,回来后担任村赤脚兽医。范跃进同志接到通知后兴奋不已,便信心百倍地领了任务,自带行李准时到达学习地点,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他没有富裕的家庭依靠,没有拿到任何文凭,更没有乡村干部作后盾,他只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小学毕业生,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农民的儿子。在培训期间,他没有辜负村民们的热切期望,凭着一股热情和热爱事业的信心,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以优异的成绩按时拿到了结业证。他回来后,按村领导的要求立时走马上任,为村、组农户的仔猪挑筋,为母猪节育,为各生产队的大小牛防病、治病,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有空就向医术高超的师傅们请教,他还得到了绿杨乡范冲村野猪稞著名的三兽医范老先生的真传。几年来,他踩着晨露出发,裤脚沾满草屑,药箱里装着整个山村的期待。没有听诊器的银光闪烁,却能用掌心感知牛犊急促的脉动;没有无菌手术室的洁白,却在稻垛旁完成一次次幼小生命的接引。泥泞田埂是他巡诊的医馆,家畜的呜咽是最急切的挂号铃。给母猪接生,为小羊包扎,帮老牛吊瓶,他都能精准地把住牲畜要命的部位。药瓶标签上的字迹被汗水晕开,记账本里却清晰地记着每户农家的赊账。工作中,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心中装的只有自己的责任和村民的期待。当治愈的牲畜扬起欢腾的尘土,他只是抹把脸,继续走向下一户亮起的电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都无法阻挡他行医时前行的脚步。是这赤脚丈量生死的行者,用皲裂的脚掌在土地上写就出最动人的医典:真正的医术不在精密的仪器里,而在俯身时与众生平齐的视线中。</p><p class="ql-block"> 岁月轮回,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1977年开春,梓木、云台、小岭三村合并为云台山村,并村不久,村领导迅疾组织企业人员在云台细河沟建起了一个饲养近百头猪的中型养猪场,急需兽医进驻猪场帮助防病、治病。当时,因工作需要,范跃进同志被派到此协助医管防疫。在此期间,他起早贪黑地种饲料,粉猪草,煮猪食,出猪粪,洗猪栏,打猪针,忘记了疲劳和休息,有空就自学兽医知识,刻苦钻研业务,不仅专业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思想和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村干部对他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夸奖。</p><p class="ql-block">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到1977年年尾,绿杨乡畜牧兽医站急需一名事务长兼饮事员,因范跃进同志各方面表现出色,正好被畜牧站领导选中。时逢年轻有为的范跃进同志满怀信心再次步入展示自己才能的新天地。进入绿杨乡畜牧站后,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平时除了做饭买菜搞卫生,还要兼职饲养五、六头牲猪,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任务累得他喘不过气来。作为炊事员,面对各种各样的食材和食物,要细心地掌握每一道菜品的烹饪时间和火候,他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在实践中迅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使所有在站畜牧工作人员得到了品尝美味的需求。每天早晨天不亮,其他职员还在熟睡时,他就已经开始繁忙的工作,为大家准备早餐。夏天,他冒着高温和酷暑,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大家提供品尝美味的享受;冬天,那时单位没有电热壶,没有电饭煲,要起早用煤球生炉子烧开水,在灶台用柴火烧饭炒菜,为保障大家正常的工作时间,他要用双倍的时间准备优厚的生活环境。在工作中,他不断地学习和创新,经常调换菜谱的花样,他的创意和热情受到了站领导和全体职工的认可和赞赏。</p><p class="ql-block">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想。1985年年初,范跃进同志迎来了人生途中的又一次挑战:浠水县畜牧局通知,在全县现有赤脚兽医中,新招收一批优秀人员通过考试、考核转为国家正式兽医师。他听到此消息后情绪高涨,信心十足地主动报名。后经过县级业务考试和实践考核,范跃进同志如愿顺利通关,考上了国标正式兽医师。同年5月,他服从领导安排,被调派到本乡珠林片区王家塆兽医分站上班,担任珠林分站组长,负责珠林、查山、两河、范冲、梓木等村的猪、牛包诊工作。下到山区站点工作,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尤为恶劣,但他仍能以自己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干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地用专业技能为乡村畜禽保驾护航,并穿越条条乡间小道,以爱之名守护每一份生命的健康与活力。他和同行们在田野间挥洒汗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职业的热爱与坚守。</p><p class="ql-block"> 范跃进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深入偏远山区,不畏艰难险阻,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名利。每当晨雾未散时,他的球鞋就已沾满露水,背着沉甸甸的药箱攀越陡坡,脚步在湿滑坎坷的羊肠小道上刻下深浅不一的印记。羊角尖、詹家冲、丁家山、龙须庵、国际坳、蔡沟、黑沟、寥叶沟,山里每个角落的褶皱里都藏着等待救治的生灵——羊圈里蜷缩的羔羊,牛棚中呻吟的老牛,小狗耷拉的尾巴下溃烂的伤口,这些无声的呼唤都牵动着他紧绷的神经。正午的烈日炙烤着后背,药箱的金属扣在汗水中泛着银光。他蹲在尘土飞扬的圈舍里,双手沾满草料与药液的混合物,都能精准触摸到牲畜滚烫的耳根。暮色降临时,远山吞没了最后一缕亮光,他借着手机电筒的微光调配药剂,塑料瓶碰撞的脆响惊醒了看家狗。当最后一支葡萄糖注射液挂上木勾,圈舍里此起彼伏的咀嚼声,便是给医者最动听的催眠曲。在站领导周汉廉、周继清、夏新元、范六一、周祖权、范守进等人的指点关照下,范跃进同志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历练,使得自己业务精通,技术全面。他不是神话里的神医,却让垂死的畜禽死里逃生,他不是歌手,却让大山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牲畜欢腾声谱成生命赞歌。在每一个生灵的背后,都有兽医用专业与爱默默守候,他不是宠物的救赎者,更是生态平衡的无名英雄。他以匠心治顽疾,用爱心暖人心,用专业和热情编织希望之网,为牲畜们撑起了一片片健康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人生没有捷径可走,自律、勤奋是人生的基石,让你在前行路上无惧风雨,笑对人生百态。勤劳的双手能绘出生活的精彩,懒惰只会让梦想褪色成空谈。而范跃进同志本性就勤劳好动,是个闲不住的人,别人不敢想的事他敢想,别人不愿做的事他非要做,可谓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乡土实业家。范跃进同志2018年退休后,在家里闲不住,便找到刚上任的村支书范胜喜同志,要求承包一定的荒田荒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此达到理想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在老伴王桃迎、爱女范欢吹的大力支持下,并经村领导同意,流转土地50亩,其中种植百合5点8亩,瓜蒌8点6亩,其它面积全部栽种了油茶。一位年过花甲之人,有如此大的胆量和创业精神的确令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范跃进同志以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湿透衣襟,泥泞沾满裤腿,瓜蒌棚是工作室,田间地头亦是休息间。通过朴实无华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生动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内涵。在种植药材和山油茶的同时,他每年种植稻谷4.5亩,收稻谷5000多斤,到现在,前三年的陈谷还没吃完。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在自家屋后种植1亩2分田的蔬菜。老伴和孩子们都在黄州居住,自己一人在家吃不完那么多菜,就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附近村民免费提供一定的新鲜蔬菜。有人说:“你一个人在家吃不了这多,何必种那么多菜,太累了!”他不以为然地说:“没事,就当是锻炼身体吧!”他的付出与努力,为家庭、为集体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劳动的馈赠总是无比丰厚的,它不仅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前几年瓜蒌的收益是可喜的、满意的。现如今,山油茶长势旺盛,挂果率高,价格也在上升,后续收益那一定是可观的。他觉得,退休生活如同一杯醇香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岁月静好,田园相伴,看云卷云舒,赏花开花落,拥抱家庭的温馨,每一天都充满欢笑与阳光。</p><p class="ql-block"> 白手起家非神话,勤劳致富最光荣。日复一日的劳作,终将迎来财富的春天。范跃进同志用双手编织梦想,以勤劳铸就辉煌,用智慧传承致富之方,以勤劳开启富足之门,从一个无知的小孩到一名技术全面的兽医大师,从一个退休的老人到一位小有名气的产业小老板,是他几十年来的长久坚持和辛勤付出的结果。没有勤劳就没有成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才能实现财富的繁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