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舞厅

老郑

<p class="ql-block">漠河舞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窗外是永不停歇的霓虹,手机屏幕上是被“喜欢”与“被喜欢”的短剧霸屏。爱情,仿佛成了一场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的高效拣选,我们精于计算付出与回报,权衡着“他值不值得”的命题。那最初的电石火花,那命定般的牵引,似乎早已被稀释在一杯杯流程化的约会咖啡里,消散于一条条权衡利弊的微信消息中。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连接,灵魂深处,却回荡着前所未有的空旷与寂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那来自极北之地的旋律,裹挟着风雪,悄然潜入心底。我想象着那个叫张德全的老人,在漠河那座旧舞厅里,独自起舞。没有观众,没有掌声,甚至没有舞伴。他的世界,只剩下头顶一圈昏黄的灯光,和耳边一曲永不老去的旧歌。他的每一步回旋,每一次伸展,都是在时间的荒原上,为那个永不归来的人,一遍遍重筑一座无形的碑。这舞蹈,与效率无关,与展示无关,它是一场纯粹到极致的献祭,献给记忆,献给爱情本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孤独而倔强的舞步,像一记沉缓而有力的钟声,敲在我们这个时代情感世界的薄膜上。它无声地叩问:当我们习惯于用九张精心修饰的图片来证明生活的美满,用转账金额与礼物价格来丈量心意的深浅时,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爱情最原初的、不依赖于任何外部目光确认的模样?老人的舞蹈,恰恰因其“无用”,因其不求回应,而拥有了磐石般的重量与纯度。它是对将一切情感关系明码标价、置于流量天平上的消费潮流,最温柔,也最决绝的反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被这个故事打动,或许正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都藏着一份对“永恒”的乡愁。我们都渴望那样一份确信——确信在这变幻无常的人世间,存在一种可以锚定生命的情感。张德全老人的舞厅,便是这样一座精神的灯塔。它告诉我们,纵使外界冰天雪地,只要内心守护着一团不灭的火焰,我们便能为所爱之人,在时间里跳一支永恒的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许,我们也该为自己,寻一座这样的“漠河舞厅”。它不必在遥远的北方,它可以在书房一盏灯下,在日记本的一行字里,在任何一个能让我们从喧嚣中抽身、与真实自我对视的片刻。在那里,我们将学会不为取悦世界,只为忠于内心地,为那些值得的人与价值,跳一支属于自己的、不问结局的独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旋律终了,灯光熄灭,爱在心里,爱将永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0.20杭州老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