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北京版数学第33页探索规律。<br>这个规律是学生在学习了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也为学生在日后学习倒数的概念做铺垫。<br>环节一复习回顾。我们先举例说明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出了具体内容。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交换的意思,并尝试用简单的字母表示出关系,为本节课的字母表示规律做铺垫。<br><br> <p class="ql-block">环节二一个重要发现。让学生思考,在除法算式中是否有交换律呢?一个孩子说有比如125÷5÷8=125÷8÷5,这个举例完全正确,出乎我的预设,同学也认为正确,问题是,这是否满足了被除数和除数交换位置了呢?于是我们再次回顾上个环节中交换的意思,此时学生再举例,大多数学生都说的是没有并能举出例子,</p><p class="ql-block">比如1÷2并不等于2÷1。</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讨论似乎到此就结束了,此时有个孩子举例,1÷1=1÷1,哦?大家一看,还真的成立,这个也是课堂生成,于是我顺着孩子们的思路,期待其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于是就有了2÷2=2÷2,100÷100=100÷100,我接着问,你有什么发现,有个女生,总结了这里的规律,就是被除数和除数必须都一样,这时候才有交换律,我再次启发,如果用字母表示呢?大家一起答a÷a=a÷a=1,还需要说明的是(a≠0),这个说明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价值,但实际他却在后面的探索规律环节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环节三探索规律。如果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交换了位置,商会不会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举例验证一下于是我在黑板上画出表格</p> <p class="ql-block">帮助学生进行举例猜想验证并得出结论。并在黑板上举了一组算式用以说明我们需要做什么,想什么,以及如何验证。在这里给孩子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是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我巡视,发现了孩子们举出了很多组算式(有算错的我进行了提醒改正),但有自己的发现的同学并不多,于是在5分钟结束后,我给2分钟时间进行同学间讨论,最后在进行全班交流,一个孩子说出了更多组算式,并将自己发现的规律进行了表达,当我想把规律用文字表示出来的时候,发现非常困难,不知如何记录才好,学生提醒到:老师用字母!</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就把猜想和发现的结论用字母进行了表示即a÷b=m,b÷a=n,(a</p><p class="ql-block">,b≠0),那么m×n=1。</p><p class="ql-block">这个猜想是否真的正确呢?</p><p class="ql-block">我让孩子举出更多的例子反驳这个发现,于是有个孩子举了1.8÷6=0.3,6÷1.8=3.33......,0.3×3.33......部等于1吧?</p><p class="ql-block">此时我尝试介绍用推理验证的方式,解释过程,</p><p class="ql-block">1.8÷6×6÷1.8=</p><p class="ql-block">1.8÷6×6×6÷1.8÷6=1</p><p class="ql-block">也可以这样理解</p><p class="ql-block">1.8÷6×6÷1.8=</p><p class="ql-block">1.8÷1.8÷6×6=1</p><p class="ql-block">我引导孩子们字母表示的过程是否也可以进行推导呢?</p><p class="ql-block">于是孩子们再次尝试以上推理过,明白了被除数和除数交换位置,它们的商的规律</p><p class="ql-block">a÷b=m,b÷a=n,(a</p><p class="ql-block">,b≠0),那么m×n=1。</p> <p class="ql-block">环节四最后我们进行总结,回归课本,结合数学书进行学习内容的再消化再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