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条文理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是工伤保险工作的政策制定者、宏观管理者、最终解释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是本辖区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与管理者,具有行政确认的法定职权,负责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参保、缴费情况,对违法行为(如不参保、骗保等)进行查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社保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核算、待遇审核与支付、参保登记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救治第一原则。这是用人单位的首要和强制性义务,在工伤发生时,人的生命健康权高于一切,只要发生可能构成工伤的事件,无论责任在谁,无论最终能否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都必须立即启动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实践意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明确了法律责任和救济途径的主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不服,可依据本条清晰的对照主体进行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维权处理,具体为:对行政确认和行政处罚行为不服,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为被申请人或者被告;对待遇审核支付、参保登记等事务不服以经办机构为被申请人或者被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确立了“行政确认”与“经济支付”相分离的制衡原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分工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社保行政部门负责“定性”(是不是工伤)和“定级”(几级伤残),但不直接管钱。经办机构负责“算钱”和“发钱”,但必须依据人社部门的行政决定。这防止了权力过度集中,从制度上降低了舞弊和滥用的风险,保障了基金的安全和支付的公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