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年前的國慶節——從两張舊照片說起》(2025.10.1)

曾祥庸

<p class="ql-block">一個甲子的時光,在相纸的纹理間静静流淌。翻開那本泛黄的相册,記憶如九月的桂花,在時光深處悄然綻放,两張黑白照片,像一扇忽然開啓的窗,把我送回1964年的重慶——那座被热情點燃的山城。</p><p class="ql-block">那一年國慶,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游行的歡潮中。十七歲的我,作为市國防體育運動的代表,有幸立在游行彩車之上,成为青春浪潮里的一滴水珠。照片里,我握着五六式衝鋒槍,身姿挺拔,目光灼灼,像是要把整個時代的热情都扛在肩上(图一)。如今回想,那份“腰杆上别死耗子——冒充打獵人”的稚拙里,藏着的是一代人最纯粹的理想主義。當《重慶日報》在頭版刊出这這張照片時,那些油墨印出的不只是新聞,更是一個少年心中永不褪色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那個夏天,我们在市國防運動俱樂部的院子里组装测向儀,讓電波在掌間流淌。71A型軍用步话機傳来断断续续的指令,我们在“獵狐”中追逐着看不见的踪迹。八月尾声,一场21公里的拉练将夏天推向高潮——从大田灣到建文峰,每一步都踏响青春的鼓點。作为指挥部的通信员,我虽避开了这埸跋涉,却在那条未走的路上,永遠留下了一份對同伴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命運有時就藏在一聲突然的通知里。拉练歸来的次日,我被告知选為彩車上的射擊模型员。國慶那日,晨光尚未完全蘇醒,我们已列隊在體委楼前。彩車缓缓驶過山城起伏的道路,每一次颠簸都是時代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我努力站稳,像一棵年轻的樹;身旁的游泳運動员始终保持着入水的姿態,在颠簸中坚守着那個時代的造型。秋陽灼热,三個小时的曝晒在她身上留下通红的印记——那是献给青春最鲜艶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如白驹过隙,城市變了模样,江水依舊東流。這些记憶却像夹在書页里的银杏葉,脉络清晰,色泽如初。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注脚,而我们的那一行,寫满了理想與汗水交織的诗句。歲月如歌,愿我们始终记得自己最初的模样——那個在彩車上紧握鋼槍的少年,永遠站在時光深處,向着未来,目光如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