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推开军休干部合唱团排练大厅的门,一股熟悉的“兵味”与悠扬的琴声瞬间包裹了我——这是我作为新成员,第一次参加合唱排练,也是一堂刻满军人记忆与信仰的特殊课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厅内的场景早已超出我的期待:曾经仓库的老政委谢政委端坐钢琴前,指尖流淌出的旋律沉稳有力。要知道,七八十年代的他本就是部队老文艺兵,如今以合唱团团长和钢琴伴奏的身份重返“战场”,指尖每一次起落都带着岁月沉淀的专业。不远处,原基地文工团的吴团长正整理着乐谱,她是我们的声乐老师,身上那股文艺兵特有的严谨与亲和,让人瞬间心安;而原基地文工团的臧兵指挥站在排练区中央,目光锐利如当年带队演出时,举手投足间满是军人的干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环顾四周,合唱团成员都是我们军休干部:有曾在教学科研一线攻坚克难、传授知识的专家教授,有救死扶伤的医院医生、护士长,也有曾在机关运筹帷幄的老领导、基层带兵冲锋的主官。退休后,因对音乐的热爱、对军队的眷恋重新集结,仿佛又回到了并肩奋斗的军旅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排练正式开始前,我们几个新成员先进行了试唱。合唱团团长、指挥、老师和大家伙仔细倾听每个人的音色音域,只为精准分配声部——就像当年部队里“量才定岗”,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最合适的人。随后,谢政委以团长身份讲话,他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只是简明总结了合唱团前期的排练成果,又针对后期管理提出要求,“按时到场、认真排练、相互配合”,每一条都透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人不自觉想起当年在部队听首长部署任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发声练习是合唱的“基础训练”。吴团长带着我们调整呼吸,她可是位美女团长哟,好像年龄消磨不了岁月痕迹,她依然很美,她教我们用小腹发力而非喉咙使劲,“像当年喊冲锋号一样,要有力但不僵硬”;她纠正我们的口型,强调“上下松开才能有好共鸣,就像握枪要姿势标准才能打得准”。简单的“啊”“哦”练习里,藏着专业的门道,也藏着军人对“基本功”的执着——我们这群老兵,学起新东西来,依旧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保卫黄河》与《中国军魂》的排练环节。臧兵指挥站在前方,手臂一挥,熟悉的旋律便从大家口中涌出。唱《保卫黄河》时,他特意暂停,用指挥家的专业术语耐心讲解:“‘风在吼,马在叫’要抓稳二拍子的律动感,像部队行军的步伐,一步都不能乱;各声部要像协同作战的连队,音量平衡才能形成‘合力’,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时,要唱出千军万马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练《中国军魂》时,他更是将“军味”融入技巧指导:“‘热血男儿当自强’这句,硬起声要干脆,像拉枪栓一样利落,但不能炸音,要像扣扳机一样有控制;口腔打开的幅度,就像当年喊‘向前进’的口型,既要洪亮,又要让每个字都传得远。”随着他的手势起伏,我们的歌声时而如黄河奔涌,时而如战士冲锋,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军人情怀,顺着歌声倾泻而出——原来,即使脱下军装,“军魂”也能在歌声里重新集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的排练很快结束,走出大厅时,耳边仿佛还回荡着激昂的旋律。这堂合唱团的第一课,有我们的团结友谊,有我们对“军人本色”的坚守。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会继续在歌声里重温军旅岁月,让军魂在合唱中代代相传——因为我们这群老兵,永远记得:无论何时,都要以最饱满的姿态,“唱响”对祖国、对军队的热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