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行(一)雷台汉墓

冬季恋歌

<p class="ql-block">兰州高铁到武威,武威(古称凉州)一直是河西走廊的军政、经济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击败匈奴后设立武威郡,其名即彰显中原王朝对走廊的控制力。“天马行空 自在武威“,展现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是丝绸之路咽喉。</p> <p class="ql-block">住宿明清街旁边,美食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住宿明清街旁边</p> <p class="ql-block">琳琅满目的西北水果,秋夏交替正值旺季,令人惊奇的便宜</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明清街灯火阑珊,熙熙攘攘,人潮涌动,川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宾馆离附近景点都不远,支付宝订了7天5次的共享单车,畅骑,每次不计时间。</p> <p class="ql-block">宾馆门口的文庙广场,文庙的红墙下穿梭人群,清晨早锻炼人声鼎沸。</p> <p class="ql-block">雷台附近的餐厅,白切羊肉、大盘鸡都是大份,西北菜的大气。</p> <p class="ql-block">武威雷台汉墓,中国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葬,凉州区北关中路,因出土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铜奔马)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铜奔马(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三足腾空,一足踏飞鸟,兼具力学平衡与艺术美感,被誉为“青铜艺术极品”。</p> <p class="ql-block">昨天看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铜奔马真品,今天再来武威雷台汉墓,低头进砖室墓,由墓道、甬道...真实感受,武威市的一处重要汉代墓葬,因出土了“马踏飞燕”(又称“铜奔马”)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雷台汉墓约建于东汉晚期(公元186—219年),据出土马俑铭文记载,墓主为“守张掖长张君”,可能是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1969年,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意外发现该墓,出土了包括铜车马仪仗俑、铜奔马在内的231件珍贵文物及3万余枚古钱币,被誉为“地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墓内有一口汉代古井,深12.8米,呈腰鼓状,砖砌无粘合材料,具有“见钱眼开”的光学放大现象,象征墓主尊贵,独特构造。</p> <p class="ql-block">铜车马仪仗俑:共99件,包括39匹铜马、17名武士俑及各类车驾,展现了汉代贵族出行的恢宏场面。</p> <p class="ql-block">从雷台汉墓出来,骑哈喽共享单车,沿北大街直行,5分钟到达北大街鸠摩罗什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唯一以鸠摩罗什命名的寺院,鸠摩罗什寺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寺院,凉州区北大街,离雷台不远。</p><p class="ql-block">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是为纪念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是内地译经弘法的关键场所。</p> <p class="ql-block">舌舍利塔:鸠摩罗什圆寂前曾誓言若所译经典无误,则焚身后舌不腐。其弟子依遗嘱将他的舌舍利送回武威,并建塔供奉。</p><p class="ql-block">罗什寺塔为八角12层空心砖塔,高33米,塔顶设佛龛供奉金佛,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是著名的佛典翻译家、佛教学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其弟子遵其遗嘱将舌舍利供奉于此,建塔供奉,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至403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内珍藏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遗存。武威,一座城一座殿,人间净土!</p> <p class="ql-block">罗什寺对面是凉州十七巷,武威市凉州区老城区中心,是全国首个以五凉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武威文旅融合的“金名片”。由文庙、古钟楼、罗什寺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与东巷子商业街区组成,整体呈“L”型分布,宛如环绕古城的“金腰带”,串联起千年丝路的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武威“西北茶馆之都”的地域特色——武威人爱喝茶,茶屋不仅是品茗场所,更是融合菜酒、社交的文化空间(常见八宝茶、“三炮台”等特色茶饮,搭配手抓羊肉、大盘鸡等美食,兼具高雅与烟火气),依托古巷的历史氛围,主打“慢生活”体验,结合古典建筑(如民国时期的四合院)与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武威的茶屋多有鲜明的人文标签,多以“轩、阁、台、苑”等为后缀(如“兰亭叙茶秀”“晚香时候人文茶府”),部分茶屋会悬挂文人墨客的字画,成为文化人的常驻地。既有高档次的文艺茶屋,也有接地气的茶摊,部分茶屋还融合了卡拉OK、棋牌等娱乐功能,适配西北人的豪爽性格。</p> <p class="ql-block">当地品牌连锁面馆</p> <p class="ql-block">古凉州“三套车”肘子行面</p> <p class="ql-block">司机把我放在城楼南门,说步行街得绕行,南门旁边就是明清街,穿过步行街就是天舒宾馆。</p> <p class="ql-block">南城门,又名昭武门。始建于隋代,后历经战乱,几经毁坏。明王朝为了巩固加强凉州这一战略要地,采取外筑边墙、内修城池的措施,从明洪武十年(1377)至万历十五年(1617),历时240年,对凉州城进行增修加固,修建了东、南、北三大城门楼,挖了深6米的城壕,在城墙四周修建了箭楼,又用城砖包砌了全部城墙。增修加固,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后经兵燹内乱,岁月风雨,人为损毁,及至20世纪末叶,城楼已原状尽失,仅余高宽不足10米的残垣</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多渠道筹资1000多万元重修了南城门楼。4万多平方米的南城门楼广场已建成,成为武威又一新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