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20日:岳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互动与思考中解锁心育新技能》</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岳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一天,像拆开一份充满惊喜的“心育盲盒”,从清晨的开班典礼到傍晚的课程结束,每一个环节都往我的“专业百宝箱”里塞了新宝贝,现在就迫不及待和大家分享这份鲜活的收获啦!</p> <p class="ql-block">一、开班启幕:仪式感拉满,心向一处聚</p><p class="ql-block"> 早上8:30,开班典礼准时开始。开班仪式由岳阳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赵彭主持,岳阳开放大学的熊校长对大家致词表示问候并提出研修要求。</p>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首席专家郭玉良导师带来“方案解读”,把培训的目标、逻辑和考核要求讲得明明白白,原本模糊的“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瞬间有了清晰的轮廓;她说“培训是最美的遇见,遇见学习,就是遇见智慧、快乐与幸福”,一句话把我们对培训的期待值拉满,也让我暗下决心:得把这份“遇见”的美好,传递给以后辅导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专职心理老师张莹的分享,“以学生为中心,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长的倾听者”,这句话像颗小锤子,轻轻敲在我心上——原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听”不是“说”。 </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市教体局教师工作科科长严少华的讲话,又给我们搭建了“未来互助成长”的框架,让我觉得“提升心育能力”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的同行。</p> <p class="ql-block">二、OH卡体验:玩着玩着就把技术学会了</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陆静老师带来“OH卡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直接把课堂变成了“心育实验室”。她先介绍OH卡:有88张图卡、88张字卡,能组合出7744种可能,“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对错、没有输赢,是开放又灵动的工具”。听完介绍,我已经按捺不住想“玩”的心情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跟着陆老师的步骤实操:先是“静心+切牌洗牌+抽卡”,拿到卡片的瞬间,大脑像被激活的雷达,开始自动关联学生的状态;然后是“故事接龙”,小组里每人抽卡,把卡片串成一个完整故事——有的老师抽到“星空图卡”,编出学生对未来的憧憬;有的抽到“牵手字卡”,延伸出同伴支持的重要性。原本抽象的“心理投射”“共情”,通过OH卡一“玩”,变得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三、下午热身:学员主场,快乐里藏着学问</p><p class="ql-block"> 下午14:00的热身活动,是学员们的“主场秀”。大家分组给对方揉捏肩膀,放松身心。原本陌生的面孔,因为这几分钟的互动变得熟悉亲切。我突然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里的“关系建立”,不就是从这样轻松的互动开始的吗?连我们成年人都能在互动里放下防备,更何况是学生呢?这也给我提了个醒:以后开展心理活动,“玩”是最好的敲门砖。</p> <p class="ql-block">四、立德树人:把心育根扎进教育理想里 </p><p class="ql-block"> 熊擎宇老师带来“在立德树人中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讲座。本以为是“高大上”的理论课,结果熊老师用自己30年的教学故事,把“立德树人”讲得特别接地气。他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救火’,是‘育苗’,要让学生心里先长出向上的根”。这句话像一颗种子落进我心里。是啊,我们教学生调节情绪、应对压力,最终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人。讲座里,熊老师分享了很多“育心又育人”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在说:心育和立德树人,是长在一起的两棵树。</p> <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培训结束时,窗外的天已经暗了,但我心里亮堂堂的。从开班的凝聚,到班级文化、OH卡的实用技巧,再到热身活动的启发,最后到立德树人的精神滋养,今天的每一分钟都没浪费。现在满脑子都是“明天又会有什么新收获”的期待,也暗下决心:要把今天学到的“玩中学”“育心先育根”这些智慧,好好用到以后的工作里,做个能给学生心里洒阳光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附上培训学校的食宿,感谢这次培训中所有为之付出的工作者,因为你们,这次的国培之旅才会更加圆满。🌹🌹🌹</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分割线-----------------</p> <p class="ql-block">二编:「培训后记」</p><p class="ql-block"> 回望这几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于我而言,是一场“从认知到心灵”的双重滋养。</p> <p class="ql-block"> 起初面对OH卡、绘画分析等工具,我带着试探动手,却在同伴从涂鸦中读懂我情绪的瞬间,被这种“无声沟通”的力量打动。系统视角让我跳出“只看学生个体”的局限,明白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复杂的关联;积极心理学则像拨开迷雾,让我学会从“找问题”转向“发现光”。危机干预的内容更让我警醒:心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托住生命的底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未来畅想:将心育融入学科,例如语文课让学生用“情绪涂鸦”解读诗歌情感,数学小组合作时用OH卡表达分歧与需求,体育课通过“团队绘画”强化协作意识等等。把心育技巧变成学科课堂的“隐形支架”,让知识传递的同时,也悄悄播下理解、接纳、成长的种子。心育工作不仅仅只是心理健康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的使命,也是全体科任教师及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p> <p class="ql-block"> 培训即将接近尾声,我看着满满的研修日志,全是“原来心育可以这么有温度、有深度”的感慨。我觉得它是“旅程”——我们用专业技术当路标,用真诚共情当燃料,在学生心灵成长的路上,我们既是引路人,也是同行者。这份从“了解”到“热爱”,从“迷茫”到“笃定”的蜕变,大抵就是培训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p>